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祖先光譜(中古士族的譜系與譜牒)(精)

  • 作者:范兆飛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73213365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旨在討論中古士族祖先記憶中的構成、載體以及意義。譜系和譜牒是其中最關鍵的話題。上編「貞石證譜」,從譜系的石刻化傳統入手,探尋中古譜牒與石刻文獻的共生關係,追蹤譜牒知識的基本史源,在此基礎上觀察中古譜牒在士族社會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下編「個案研究」,集矢于中古碑誌中向來被學者忽視的介於虛實之間的祖先描述,尤其考察祖先記憶的模糊區域和階段性特徵,進而揭示這種祖先書寫與門閥興衰的交互作用。外編「攬鏡自照」,通過深度評介域外重要學人的研究成果,總結和反思中古士族研究的問題、主義與理論,借此推動中外學術交流和中古史研究的開展。本書作者熟練運用碑誌資料,結合傳世文獻,重繪士族祖先記憶中波瀾不驚而又光怪陸離的「光譜」,賦予士族研究這一舊話題以新的意義,可謂推雅取正,別開生面。

作者介紹
范兆飛
    范兆飛,1978年生,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旨趣集中於中古士族政治、石刻文獻及北朝政治社會史。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古太原士族群體研究》(2014),譯著《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家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2011)、《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2016)、《西方學者研究中國中古貴族制論集》(2018)以及學術論文近五十篇。

目錄
自序:重繪祖先記憶的光譜
上編  貞石證譜
  胙土命氏:漢魏士族形成史論
    一、先秦氏族的後裔及命運
    二、兩漢貴族意識的生長
    三、《新表》所反映的祖先觀念
    四、胙土的變相
  士族譜牒的構造及其與碑誌關係拾遺——從《出土墓誌所見中古譜牒研究》談起
    一、文獻資料的開拓
    二、士族譜牒的構造
    三、引譜入志的源頭:漢碑中的譜系
    四、引譜入志的走向:譜系與唐代碑誌
    五、譜系的石刻化傳統
  中古早期譜系、譜牒與墓誌關係辨證
    一、中古譜牒內容考實
    二、墓誌中的譜系分佈
    三、墓誌所載譜系的史源
    四、中古譜牒的變化與不變
  行動指南——譾論中古譜牒的基本功能及實踐
    一、清與濁:門第秩序的搖擺
    二、內與外:婚姻集團的限度
    三、遠與近:祖先記憶的張力
    四、譜的時代
  南北朝門閥士族譜系的異同及意義
    一、載體與構成
    二、單線與複線
下編  個案研究
  中古郡望的成立與崩潰——以太原王氏的譜系塑造為中心
    一、六朝太原王氏的祖先記憶
    二、唐代太原王氏的譜系塑造
    三、郡望的虛化
  中古士族譜系的虛實——以太原郭氏的祖先記憶為例
    一、有限的客觀:漢魏六朝郭氏的譜系
    二、多元的書寫模式:唐代郭氏的祖先建構
    三、虛實相雜與亂中有序
  中古士族譜系的變奏——基於中古太原白氏的個案考察
    一、白氏譜系的文本系譜
    二、遠祖系統的比較:白氏、郭氏與王氏
    三、譜系構造的雙軌制
外編  攬鏡自照
  範式的形成與分合——以守屋美都雄《六朝門閥:太原王氏家系考》為中心
    一、方法論:個案研究的系譜
    二、內在理路:微觀與宏觀的平衡
    三、問題意識:啟示與可能的空間
  北美士族研究傳統的演變——以姜士彬和伊沛霞的研究為線索
    一、引言
    二、大族的稱謂、範圍和基礎
    三、貴族制的終結:社會流動?
    四、餘論:士族研究的源流與推移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