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佛山簡史(精)

  • 作者:編者:羅一星|責編:胡萍
  • 出版社:廣東人民
  • ISBN:9787218171388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73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佛山簡史》以現在佛山市五區為撰寫對象,既突出歷史上的佛山鎮在中國社會經濟史中的重要地位,系統勾勒佛山與南海周邊鄉村的歷史發展脈絡;也覆蓋四區主要歷史發展軌跡,包括順德、高明、三水在明代先後立縣的過程及其主要社會經濟成就,是佛山人民創造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歷史總結和精彩呈現。全面講述佛山2000多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史和近500年工業文明史,是了解佛山歷史的經典讀本。
    《佛山簡史》主要內容包括古代佛山生態與古越文化、佛山得名與文明交融、宋元佛山經濟與社會、明代佛山崛起歷程、清代佛山經濟蓬勃發展、清代佛山城鄉社會、近代佛山社會變遷、民國時期的佛山等,其中詳細介紹了佛山開發、佛山文化淵源、佛山製造與海外貿易、明清佛山鎮的崛起與繁盛等方面的內容。所述佛山歷史包羅萬象、詳略得當,將幾千年來佛山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工商業、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紹佛山古代和近代歷史的書稿。

作者介紹
編者:羅一星|責編:胡萍

目錄
第一章  古代佛山生態與古越文化
  第一節  古代佛山生態的演變與發展(距今6000—1500年)
    一、濱海澤國:珠江三角洲的誕生演進
    二、舟行天下:嶺南重要交通門戶的形成條件
    三、基塘密布:集約式生態農業的誕生資源
  第二節  西樵山新石器文化與古越文化(距今7000—3000年)
    一、佛山地區貝丘遺址
    二、西樵山文化(距今7000—3000年)
    三、古椰貝丘遺址(距今5800—5000年)
    四、河宕文化(距今5500—5000年)
    五、銀洲貝丘遺址(距今4100—3500年)
    六、地名與粵語:佛山先民的漢越文化交融
第二章  文明交融:嶺南開發與佛山得名
  第一節  秦漢南越國與佛山先民(前204—265年)
    一、秦漢治理嶺南與西江航道開發
    二、南越國與百越先民(和輯百越)
    三、秦漢移民:佛山歷史上次人口大遷徙
    四、鐵器牛耕的使用
  第二節  晉唐佛教東傳與佛山得名(265—917年)
    一、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二、大庾嶺道開鑿與北江航運
    三、唐代佛山的手工業
  第三節  南漢國文明與佛山開發(917—971年)
    一、南漢國京畿之地
    二、南漢官營手工業工場的所在地
    三、南漢冶鑄業成就與佛山冶鑄
    四、南漢狀元簡文會
第三章  宋元佛山經濟與社會
  第一節  北方移民南遷與佛山社會(971—1270年)
    一、珠璣巷南遷移民:佛山歷史上第二次人口大遷徙
    二、宋代佛山地區的水利建設與農業生產
    三、北宋嶺南冶鐵業與鑄造技術
    四、宋代佛山陶業:文頭嶺窯、奇石窯、石灣窯
    五、宋代佛山陶瓷的外銷
  第二節  元代廣東治理與佛山社區形成(1271—1368年)
    一、元代對廣東的治理
    二、南遷移民在佛山的定居
    三、元代佛山的堤圍
    四、佛山渡與四鄉津渡
    五、九社與龍翥祠
    六、元代石灣陶業與霍氏文灶
    七、元代佛山陶瓷的外銷
  第三節  宋元佛山的教育文化
    一、宋代廣東科舉與狀元張鎮孫
    二、理學在廣東的傳播
    三、方志的編纂與大德《南海志》
    四、區適子與《三字經》
    五、粵語方言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明代佛山的崛起
  第一節  明初佛山都堡制與居民定籍(1368—1398年)

    一、明代南海縣的都堡設置
    二、里甲制度與佛山堡定籍
    三、佛山堡十五村的鄉族權力結構
    四、明代佛山堤圍修築與土地開發
  第二節  明代佛山手工業的發展(1368—1640年)
    一、佛山冶鐵業的興起
    二、佛山冶鐵爐戶及其經營方式
    三、明代佛山冶鐵業的歷史地位
    四、明代佛山陶瓷業的發展
  第三節  明代佛山城市雛形(1368—1456年)
    一、明初佛山堡
    二、1449年佛山保衛戰
    三、祖廟地位和鋪區制度的確立
    四、順德縣的設立
  第四節  明代廣鍋的國內貿易(1368—1640年)
    一、「走廣」與廣鍋生產
    二、廣鍋北運與臨清鍋市街
    三、廣鍋與遼東互市
    四、廣鍋與宣大馬市
    五、廣鍋與陝西、甘肅、寧夏的互市
    六、廣鍋的歷史角色和社會價值
  第五節  明代廣鍋的海易(1368—1640年)
    一、洪武朝始用鐵釜賞齎諸國貢使
    二、「鄭和下西洋」對廣鍋的採辦
    三、澳門口岸時期的廣鍋貿易
第五章  明中葉后佛山社會的變遷
  第一節  明代佛山教育組織與科舉成就
    一、家塾、社學與書院
    二、「五里四會元」與狀元倫文敘
    三、南海士大夫集團的興起
    四、南海士大夫與西樵理學
    五、南海士大夫集團對宗族組織建設的影響
  第二節  明代佛山宗族組織的發展
    一、霍韜重構宗族組織模式
    二、佛山鎮內宗族重構與發展
  第三節  商品性農業與鄉村墟市的發展
    一、九江魚花捕撈業
    二、基塘區的形成
    三、鄉村墟市的發展
  第四節  明中葉佛山行政設置
    一、高明縣的設立
    二、三水縣的設立
第六章  明末佛山鎮社會與李待問新興士紳集團
  第一節  文化生活
    一、佛山秋色與社區文化活動
    二、明代北帝崇拜建構
    三、李待問及其家族對祖廟的建造
  第二節  嘉會堂—城市管理中樞
    一、廟議—士紳管理鄉事之始
    二、大族把持與工匠鼓噪

    三、李待問與嘉會堂
  第三節  明末佛山人物:文武狀元與嶺南三忠
    一、萬曆狀元黃士俊
    二、武狀元朱可貞
    三、「嶺南三忠」之陳子壯、陳邦彥
第七章  清代佛山商品經濟與城市繁盛
  第一節  中國南部大手工業製造基地(1662—1900年)
    一、清初廣州屠城對佛山的影響
    二、清代佛山冶鐵業的勃興
    三、清代佛山陶瓷業發展
    四、清代佛山紡織業發展
    五、百業同興的製造之都
  第二節  清代嶺南中心市場(1654—1900年)
    一、商人與商人資本
    二、嶺南內貿中心市場
  第三節  佛山城區變化與人口發展
    一、土地利用形式與城區擴展
    二、二十七鋪與三大區劃
    三、城區人口與職業構成
  第四節  清代佛山市舶與海易(1654—1795年)
    一、佛山市舶及其起源
    二、李士楨與佛山市舶
    三、佛山市舶的洋商組織
    四、佛山市舶商品稅則與本地大宗商品
    五、佛山市舶歷史地位
    六、佛山市舶轉移原因
第八章  清代佛山城鄉社會
  第一節  清代佛山的鄉村、墟市與宗族
    一、清代佛山水利治理與桑園圍修築
    二、清代佛山宗族和沙田開發
    三、商品性農業與鄉村墟市的發展
  第二節  清代佛山四鄉的民間信俗
    一、石灣陶師祖廟
    二、官窯生菜會
    三、胥江祖廟廟會
    四、基圍諸神
    五、「傳鑼告警」—祭祀與基圍搶險相結合的全員行動
    六、蠶桑之神—蠶姑
    七、魚花之神—基頭公
  第三節  清代佛山鎮社會整合
    一、一座移民與土著參半的城市:佛山歷史上第三次人口大遷徙
    二、清代佛山宗族組織及其變化
  第四節  清代佛山鎮經濟組織的發展
    一、會館的發展
    二、會館組織與功能
    三、手工業行會分化與整合
  第五節  清代佛山政治組織及其作用
    一、大魁堂與城市管理
    二、佛山同知與「文武四衙」
    三、義倉與民間自治

  第六節  清代佛山教育組織與文化生活
    一、社學、書塾、書院
    二、文武狀元與探花?
    三、喜慶活動與社區關係
    四、粵劇:瓊花會館與萬福台
  第七節  清代佛山祖廟與民間信俗
    一、清代佛山祖廟北帝文化的建構
    二、佛山鎮神廟體系與多重祭祀圈
    三、祖廟祈福文化與社會整合
    四、清代佛山其他宗教信仰
  第八節  佛山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近代佛山社會變遷
  第一節  兩次鴉片戰爭中的佛山(1840—1860年)
    一、鴉片貿易
    二、虎門銷煙與佛山官員
    三、廣炮鑄造
    四、佛山義師
    五、戰時堡壘與佛山築城之議
    六、紅巾軍起義
    七、工商業衰落與轉移
    八、佛山人出國
  第二節  佛山近代工商業的誕生(1862—1912年)
    一、陳啟沅與家機器繅絲廠
    二、招雨田的商業版圖
    三、梁定榮與廣德泰輪舶公司
    四、簡照南與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五、佛山巧明火柴廠
  第三節  近代佛山傑出人物
    一、康有為與萬木草堂
    二、近代廣東位光學科學家鄒伯奇
    三、愛國思想家朱次琦
    四、招子庸與《粵謳》
    五、吳趼人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十章  民國時期的佛山
  第一節  民國時期佛山的政治
    一、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
    二、民國初年佛山籍人士的社會活動
    三、佛山商團事件
    四、陳濟棠時期
  第二節  中共佛山組織創建與佛山籍共產黨員的革命活動
    一、中共廣東組織的創建
    二、中共佛山組、佛山支部、順德支部、南海支部的創建和活動
    三、南昌起義與譚平山在其中的作用
    四、廣州起義與陳鐵軍烈士
    五、工運與紅軍將領
    六、「廣游二支隊」與「珠江縱隊」
    七、迎接佛山解放
  第三節  民國時期佛山的社會經濟
    一、農業與水利
    二、工業

    三、手工業
    四、交通運輸
  第四節  民國時期佛山的教育文化
    一、教育
    二、粵劇
    三、武館武術
    四、舞獅、舞龍、扒龍船
    五、醫療
  第五節  民國時期佛山的社會風貌
    一、村落、祠堂與莊園
    二、茶樓與粵菜
    三、自梳女與紅頭巾
    四、?家
    五、民間信俗
    六、方言
結語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