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實用神經科學基礎研究新技術(精)/生物實驗室系列

  • 作者:編者:金旭//杜麗娜//鄭暉|責編:傅四周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57844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0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關於神經科學基礎研究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專著。共分三篇:神經科學研究基本操作技術、神經科學研究相關新技術和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內容注重新穎性和實用性。在新穎性方面,本書專門辟出章節跟蹤最新文獻,總結了神經細胞示蹤、電生理檢查、光學成像光遺傳學、神經連接圖譜繪製、生物信息學、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研究進展;在實用性方面,本書簡要說明了技術的原理,提及較為詳細的操作方法,並介紹了相關經驗和技巧,便於讀者「按圖索驥」。
    本書編者活躍在科研一線,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也具備豐富的實驗經驗和技巧。本書內容豐富,論述精要,資料新穎,適合從事生命科學、醫學基礎、神經科學等領域研究者參考,也是一本研究生教學和科研的參考書和工具書。

作者介紹
編者:金旭//杜麗娜//鄭暉|責編:傅四周
    金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導,麻醉科副主任。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后,美國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基礎研究領域為腫瘤與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急慢性疼痛的機理研究及納米載葯體系在跨越血腦屏障治療中樞系統疾病中的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等資助;臨床研究領域為小兒神經外科麻醉、功能神經外科及腦保護、急危重症腫瘤麻醉等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50分,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現任北京醫學會腫瘤麻醉學組副組長,教育部科技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委專家庫專家等。

目錄
第一篇  神經科學研究基本操作技術
  第一章  體外神經細胞組織的取材和培養
    第一節  神經細胞學
      一、神經元的分離、培養
      二、神經膠質細胞的分離、培養
      三、神經幹細胞的概念及培養
      四、嵌合體細胞及其培育
      五、神經組織細胞的篩選
      六、常見體外神經組織細胞的病理模型
      七、神經細胞的測定指標與方法
    第二節  神經組織學
      一、腦組織切片的製備
      二、腦組織標本的取材與檢測
    第三節  人腦類器官培養方法
      一、體外BBB模型
      二、3D擬胚體法培養腦類器官
      三、區域特異性腦類器官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神經營養因子研究方法
    第一節  重組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純化和鑒定
    第二節  睫狀神經營養因子的cDNA克隆、表達、純化及其生物活性鑒定
    第三節  紋狀體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純化
    第四節  神經營養因子Neurturin在畢赤酵母中的高效表達、純化及活性鑒定
    第五節  膠質細胞源神經營養因子基因克隆及產物純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神經遞質、調質和神經?檢測方法
    第一節  單胺類神經遞質檢測
    第二節  褪黑素檢測
    第三節  組胺檢測
    第四節  腦內啡?檢測
    第五節  腦內氨基酸檢測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受體研究方法
    第一節  原位雜交
      一、基本定義
      二、研究應用
      三、原位雜交技術步驟
      四、熒光原位雜交實驗的步驟
    第二節  其他受體研究方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技術
      一、取材
      二、固定
      三、脫水、透明、浸蠟、包埋
      四、切片
      五、染色
      六、拍照
      七、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基因研究方法
    第一節  單細胞/單核RNA測序
      一、基因差異表達分析

      二、反向遺傳
    第二節  轉錄組學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神經科學研究相關新技術
  第六章  神經信號分子定量檢測技術
    第一節  微透析技術
      一、腦微透析基本原理
      二、微透析系統及其特點
      三、微透析技術的應用
    第二節  高效液相色譜
      一、HPLC操作流程
      二、等度和梯度洗脫
      三、應用
    第三節  質譜
      一、質譜在神經?類中的應用
      二、質譜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三、質譜在單個神經元RNA修飾中的作用
      四、質譜在單神經細胞中的應用
      五、質譜成像
    第四節  同位素示蹤技術
      一、放射性同位素示蹤
      二、穩定性同位素示蹤
      三、在腦代謝中的應用
    第五節  電化學及熒光成像技術
      一、電化學
      二、熒光成像法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神經電生理檢測
    第一節  膜片鉗技術概述
      一、膜片鉗技術基本介紹
      二、膜片鉗中的電極
    第二節  膜片鉗技術的應用
      一、膜片鉗實驗基本流程
      二、溶液配製
      三、離體腦片製備及培養
      四、離體腦片膜片鉗記錄
      五、在體動物準備
      六、應用
      七、膜片鉗技術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神經細胞標記及示蹤的新方法
    第一節  轉基因動物成像法
      一、轉基因技術示蹤
      二、成像試劑
      三、在體動物成像技術應用進展
      四、發展前景
    第二節  活體導入標記方法(電穿孔質粒導入)
      一、電穿孔基因轉染的特點
      二、操作條件及注意事項
      三、電穿孔基因轉染技術的應用

      四、電穿孔的研究進展
      五、在體電穿孔技術的問題
    第三節  病毒示蹤技術
      一、病毒工具的使用原則
      二、用於神經環路示蹤的工具病毒
      三、用於細胞標記和基因傳遞的病毒載體
      四、神經環路示蹤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電極記錄新技術
    第一節  多通道微電極
      一、多通道微絲電極
      二、薄膜電極
    第二節  電極陣列
      一、微電極陣列
      二、超薄絲綢電極陣列
      三、猶他電極陣列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光學測量新技術
    第一節  熒光成像
      一、常用試劑配製
      二、常規試驗操作
    第二節  新型熒光探針
      一、鋅離子熒光探針
      二、分子信標
      三、熒光探針的一般設計原理
    第三節  鈣成像技術
      一、鈣指示劑
      二、鈣指示劑入胞途徑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顯微成像新技術
    第一節  電子顯微鏡技術
      一、透射電子顯微鏡
      二、掃描電子顯微鏡
      三、電子顯微鏡的應用進展
    第二節  超解析度光學顯微技術
      一、受激輻射損耗超分辨顯微技術
      二、光激活定位顯微技術
      三、隨機光學重構顯微技術
      四、DNA?PAINT技術
      五、結構光照明顯微技術
    第三節  寬場照明成像技術
      一、寬場顯微鏡分類
      二、觀察方式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生物成像技術
    第一節  激光掃描共聚顯微鏡
      一、生物樣品製備注意事項
      二、一般流程
      三、優缺點
      四、應用

    第二節  磁共振成像
      一、磁共振成像
      二、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
      三、磁共振水成像技術
      四、磁共振彌散成像技術
      五、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
      六、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
      七、磁共振灌注加權成像技術
      八、氫質子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
      九、氧化鐵基顆粒追蹤特定細胞並跟蹤其體內分佈
      十、功能磁共振成像
    第三節  X射線、CT、ECT、SPECT
      一、X射線成像
      二、電腦體層成像
      三、發射型電腦斷層掃描
    第四節  腦磁圖成像
      一、腦功能區定位
      二、腦功能區疾病監測
      三、腦功能區病變
    第五節  多光子成像
      一、活體小鼠薄顱顱窗成像技術
      二、星形膠質細胞成像
      三、脊髓背根神經節成像
      四、三光子顯微鏡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光遺傳學技術
    第一節  光遺傳學技術概述
      一、光遺傳學技術簡介及由來
      二、實驗工具箱
    第二節  互補性技術
      一、電生理學
      二、活動成像
    第三節  應用及展望
      一、應用
      二、前沿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神經環路圖譜繪製
    第一節  單細胞分析
    第二節  多模態分析
      一、跨物種分析
      二、空間組織圖
      三、電生理學和形態學表型
    第三節  連接圖譜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常見神經系統疾病
  第十五章  腦血管病
    第一節  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措施

    第二節  腦血管病相關動物模型
      一、腦缺血模型
      二、腦出血模型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腦損傷
    第一節  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措施
    第二節  腦損傷模型及評價
      一、腦損傷動物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評價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腦膠質瘤
    第一節  分類標準
    第二節  影像學診斷與指導
    第三節  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二、藥物治療
    第四節  腦膠質瘤動物模型建立及評價
      一、動物模型建立
      二、動物模型評價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阿爾茨海默病
    第一節  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措施
    第二節  AD相關動物模型
      一、轉基因小鼠模型
      二、慢病毒和基因敲除的動物模型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  帕金森病
    第一節  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措施
    第二節  PD常見動物模型
      一、神經毒性模型
      二、殺蟲劑/除草劑模型
      三、遺傳模型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精神類疾病
    第一節  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措施
    第二節  常見精神類疾病動物模型
      一、抑鬱症動物模型
      二、焦慮動物模型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  神經性疼痛
    第一節  周圍神經損傷模型
      一、軸切模型(完全橫斷坐骨神經)
      二、慢性壓迫性損傷
      三、部分坐骨神經結紮(PSL/Seltzer模型)
      四、脊神經結紮
      五、選擇性神經損傷模型
      六、脛腓神經橫斷模型
      七、腓總神經結紮術
      八、坐骨神經冷凍性松解術
      九、尾干切除術
      十、坐骨神經炎
      十一、坐骨神經疼痛的套扎
      十二、光化學性坐骨神經損傷
      十三、激光誘導的坐骨神經損傷
    第二節  中樞疼痛模型
      一、體重下降或挫傷性脊髓損傷(艾倫模型)
      二、興奮毒性脊髓損傷
      三、光化學SCI
      四、脊柱半橫斷
    第三節  藥物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
    第四節  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經疼痛模型
      一、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
      二、癌症疼痛模型
      三、帶狀皰疹后的神經痛模型
    第五節  雜項模型
      一、慢性乙醇消費/戒斷引起的神經病變模型
      二、?哆醇引起的神經病變模型
      三、三叉神經痛模型
      四、口腔疼痛模型
      五、丙烯?胺誘導的神經病變模型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  神經心臟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神經心臟學的解剖和生理
    第三節  神經重症患者的特殊心臟病
      一、心功能障礙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二、應激性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神經胃腸病學
    第一節  神經胃腸病學研究進展
      一、神經胃腸病學概述
      二、功能性胃腸病和羅馬Ⅳ體系
    第二節  神經胃腸病學研究方法
      一、測壓技術
      二、放射性核素檢查技術
      三、胃電圖檢測技術
      四、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技術
      五、功能磁共振顯像技術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  神經腎臟病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腎去交感神經化治療的臨床應用
      一、腎去交感神經化治療在腎功能正常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二、腎去交感神經化治療在CKD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三、腎去交感神經化治療在ESRD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