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當代中國建築文化學術體系建構研究(中國建築文化論壇2022論文集)

  • 作者:編者: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文化學術委員會|責編:魏曉平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14848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論文集由主題論文和入選徵文組成。主題論文包括建築媒體「有方」對本次論壇總發起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的專訪,以及多位論壇演講嘉賓的學術報告整理彙編,共計11篇。入選徵文來自論壇徵文,建築文化學術委員會秘書處與《新建築》雜誌編輯部承擔了徵文的評審及篩選工作。本次徵文共收到論文摘要及詳細提綱投稿64篇,經匿名評審,論壇錄用論文摘要及詳細提綱39篇。其後提交全文26篇,再經匿名評審,全文錄用23篇,最終本論文集刊登的入選徵文為20篇,並分為「建築文化的學術探究」、「傳統文化的相關思考」兩部分。本書彙集了專家學者們對中國建築文化的深入思考,希望本論文集的出版能為推動我國建築文化學術體系的建構提供思考與借鑒。

作者介紹
編者: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文化學術委員會|責編:魏曉平

目錄
主題論文
  讓中國建築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有方專訪|程泰寧
  傳·承——一個展、一本書、一卷名冊|崔愷
  競爭領導權,重建文化自信,探索活的保護與去異化的設計|夏鑄九
  形式與內容|張永和
  兩個紅房子——傳統建築原型的當代詮釋|劉家琨
  體育與生態共生的山林場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及其場館規劃和設計研究與實踐|李興鋼
  關聯設計|倪陽
  由物及人——簡析一種方法論演進的心得|張利
  建構當代中國建築理論的新議程|李翔寧  莫萬莉  聞增鑫  王雪睿
  從失衡到共生——反思人工智慧在建築設計應用中的工具理性|賀從容  董伯許  庄惟敏
  重返自然之道——從「自然」出發的建築理論思考|費移山
入選徵文
  建築文化的學術探究
  「讓建築說中文」——基於漢字構形理論的中國建築語言研究|包辰
  建築空間意境的生成邏輯梳理|鮑英華  劉藝晴
  一種生成——日常生活與空間形式之間的當代建築|費雙
  基於現代性中的合理性視角反思當代建築問題|高欣婷
  從形式焦慮到建構回歸——一場當代中國建構學的賦魅叛逃之路|何宇皓
  重思「大」——回到當代中國建築|莫萬莉  李翔寧
  新媒體時代會展、評獎、競賽等建築文化事件中的一貫貢獻者建築師關注趨向|葉揚
  17世紀至今中國建築和園林文化在法國的傳播歷程探析|張春彥
  城市更新視角下「一江一河」濱水岸線公共空間研究|劉刊  周毅榮
  基於社會公平性的體育中心複合化設計——南京六合復興橋體育中心設計|李焱
傳統文化的相關思考
  遼西走廊傳統村落中的民族文化交融研究與實踐|蔡雨晴  劉思鐸  藍峻毓  王奇
  文化交會視角下的潮州饒平道韻樓建築特徵探析|陳丹  陳建軍
  社會模式演進下的中國古典建築分期方法研究|李子昂  姜省
  顯隱並存——淺析近代高校教育建築群的模因演變|劉洋  張衛  徐欽  石東浩
  融入自然的和諧共生——?僳族傳統民居演進與調適|施潤
  傳統營造學建制的研究|王發堂  陳銘
  當代中國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的智能化趨勢|鄭越  陳立維
  當代中國歷史街區再生設計研究——以廈門市中山路為例|李雪
  鄉村標誌物適宜性營建策略——以花瑤聚居區白水洞村村牌為例|王天馳  張月霜
  時光雕刻——非遺傳承類文化建築實踐與思考|鄭輯宏  彭蓉  汪芳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