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精)/古斯塔夫·馬勒系列

  • 作者:(德)康斯坦丁·弗洛羅斯|責編:徐妍|譯者:何潔//龐悅//陳智//馮欣欣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59873354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9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德國音樂學家康斯坦丁·弗洛羅斯關於馬勒交響曲研究的學術著作,系其重量級三卷本「馬勒交響曲研究」中的第二卷。書中深入解讀了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的多重關係,將馬勒的交響曲創作與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瓦格納、柏遼茲、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開全面的比較分析,通過大量作品的比照,揭示了馬勒交響曲的創作方法、思想及其藝術觀念的來源,尤其指出標題性思維在馬勒交響曲創作中的重要性,對於理解馬勒交響曲作品乃至19世紀交響音樂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作者介紹
(德)康斯坦丁·弗洛羅斯|責編:徐妍|譯者:何潔//龐悅//陳智//馮欣欣
    康斯坦丁·弗洛羅斯(Constantin Floros,1930—),德國音樂學家,漢堡大學特聘教授、名譽教授,1999年,被雅典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漢堡音樂學年鑒》聯合編輯,漢堡古斯塔夫·馬勒協會主席,愛爾福特公益科學學院成員,理查德·瓦格納協會名譽會員,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成員。康斯坦丁·弗洛羅斯教授是德國音樂學的領軍學者之一,致力於音樂學、文化和歷史研究,出版22本著作並發表大量學術論文。三卷本《通用紐姆符號學》(1970年)推翻了關於格里高利聖詠紐姆符號起源的早期理論,破譯了最古老的拜占庭和斯拉夫記譜法,並開發了一種新的語義分析方法。三卷本《古斯塔夫·馬勒》(1977—1985年)探討了交響曲的語義意義及絕對音樂主導理論。他還對第二維也納學派的音樂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在關於貝爾格(1993年)和利蓋蒂(1996年)的書中提出了「音樂即自傳」的觀點。

目錄
第一部分 交響曲創作的基礎
  第一章 馬勒在歷史上的地位
    1.「折中主義者」還是原創天才?
    2.布魯克納的繼承者還是布魯克納的反對者?
  第二章 貝多芬和交響樂的新流派
  第三章 關於貝多芬的接受史
  第四章 馬勒的交響康塔塔觀念
  第五章 對藝術歌曲作品的借用
    1.舒伯特、門德爾松和勃拉姆斯
    2.馬勒借用歌曲的目的
  第六章 結構設計方面
    1.不同數量的樂章和排列方式——結構劃分
    2.從貝多芬的「田園」、柏遼茲的「幻想」到馬勒的「巨人」——一些五樂章的標題交響曲
  第七章 內容和形式:新美學的「軸心」
  第八章 套曲形式原則和標題性樂思
    1.貝多芬
    2.舒伯特和舒曼
    3.柏遼茲
    4.李斯特
    5.李斯特《前奏曲》的音樂和標題的聯繫
    6.布魯克納
    7.柴可夫斯基
    8.馬勒
    9.「閃回」:來自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的交響曲的6個例子
  第九章 音樂主題和「詩意思想」
    1.主題特徵的變化和變形作為柏遼茲、李斯特和馬勒的表現手法
    2.對比主題疊置作為表現手段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運用
  第十章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的梅菲斯特樂章:語義分析
    1.主題和李斯特的變形技法
    2.協奏曲《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來源
    3.「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中心樂思
    4.李斯特對「神秘的合唱」的設定
第二部分 交響曲的普遍性
  第十一章 普遍特徵
    1.基本原理
    2.關於阿多諾的「物質的形式理論」概念
  第十二章 源於聲樂的特徵
    1.獨白部分:宣敘調和詠嘆調
    2.眾讚歌: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布魯克納、勃拉姆斯和馬勒交響曲中這一體裁的意義
    3.讚美詩:布魯克納、馬勒、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讚美詩
    4.藝術歌曲
  第十三章 源於器樂的特徵
    1.進行曲和葬禮進行曲: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交響曲中的意義
    2.葬禮音樂:「像一個沉重的隊伍」
    3.田園曲:貝多芬、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比才、勃拉姆斯和馬勒的田園曲
    4.「遠方的音樂」:遠處的管弦樂隊及其幻境
    5.漸強和漸弱作為一種聲音動態的形式構思(行進的音樂由遠及近):來自莫扎特、貝多芬、柏遼茲、瓦格納、比才、馬勒和德彪西作品中的9個例子
  第十四章 諧謔曲、諧謔的和舞曲特徵
    1.基本原理
    2.小步舞曲:馬勒、比才和李斯特的小步舞曲類型

    3.連德勒:馬勒作品中的兩類連德勒
    4.德奧圓舞曲與法式圓舞曲
  第十五章 總結:根據特徵得出的馬勒《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 交響曲的元素
  第十六章 音樂中的象徵
    1.概念闡釋
    2.舍林的象徵概念
    3.啟髮式方法
  第十七章 鳥鳴的語義
    1.作為「自然之聲」的鳥鳴和聲音
    2.馬勒和貝多芬的「溪邊小景」中的鳥鳴
    3.馬勒和瓦格納的「森林低語」中的鳥鳴
    4.「夜之鳥」
    5.「死亡之鳥」:夜鶯的歌聲作為「塵世生命的回音」
    6.鳥歌坎蒂萊那、二重唱和音樂會
  第十八章 基本動機
    1.呼叫和信號
    2.嘆息動機:悲嘆與哀號、痛苦動機、「尖叫」
  第十九章 下行動機和深淵象徵
  第二十章 夜晚和睡眠動機
  第二十一章 撒旦和耶穌受難像:弗朗茲·李斯特的音樂及其精神世界的兩極
    1.李斯特對歌德的《浮士德》和但丁的《神曲》的偏愛
    2.災難與救贖的兩極性
    3.音樂中的魔鬼和「十字架的調性象徵」:李斯特音樂中最重要的象徵的語義
  第二十二章 「從地獄到天堂」:神學一哲學動機
    1.李斯特和馬勒交響曲的哲學—詩學基本思想
    2.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馬勒作品中的地獄動機和路西法動機
    3.象徵「天國」的「十字架的調性象徵」在瓦格納、馬勒、布魯克納和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應用
    4.瓦格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永恆」動機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音階:全音階的歷史
  第二十四章 主導節奏:死亡、命運和鬥爭的象徵
    1.貝多芬
    2.李斯特
    3.瓦格納和布魯克納
    4.施特勞斯
    5.柴可夫斯基
    6.馬勒
  第二十五章 主導音響:作為象徵的特徵和弦
    1.瓦格納、李斯特、馬勒和施特勞斯作品中作為死亡象徵的「陰森恐怖的」小三和弦
    2.舒伯特、馬勒、施特勞斯和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大小調交替
    3.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和馬勒《第二交響曲》中的「恐怖號角」
    4.作為格言的四音和弦
    5.馬勒、舒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高潮處的那不勒斯六和弦與不協和音
    6.布魯克納的高潮設計
    7.馬勒《第十交響曲》柔板中的九音
    8.「意外」的技法: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恐怖的音符」
  第二十六章 體鳴樂器的音響象徵
    1.關於音響象徵的一般討論
    2.大鑼在馬勒、瓦格納、李斯特、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勛伯格和貝爾格的作品中作為葬禮和恐怖的音響象徵
    3.柏遼茲、李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中的管鐘聲

    4.鐘聲是馬勒作品中永恆的音響象徵
    5.鐘琴的音響象徵和色彩作用:作為「天使音樂」的聲音道具
    6.牛鈴作為「超世獨處」的音響象徵
結 語
關於馬勒交響曲中標題的關聯性(2011版增補)
縮寫詞
參考文獻
譜例列表
譜 例
索 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