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學術之道(精)/當代學術名家文叢

  • 作者:楊慶存|責編:張呈瑞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12723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2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個體學術研究的經歷回顧與思想感悟。全書以時為序分為四章,以學術為軸心、成果作支柱,講述作者走過的學術「道路」與研究的體悟。第一章從轉益多師與任教授業的角度,追憶孔子故鄉的學術啟蒙、山東大學的拓寬視野與復旦大學的研究提升;第二章講述國家項目管理時期的學政一體與學以致用,側重學術研究領域的開闊,回顧對學術本質、意義與規律的探討;第三章敘述受聘上海交通大學后,學術研究與教書育人相互促進的實踐探索和豐富成果;第四章總結學術研究總體成果的分佈格局與個人學術研究的認識感悟。本書體現了如下學術之道:學術研究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高級形態,是創造性傳承與創新性發展文化的重要方式和引領途徑:「致廣大而盡精微」是學術研究的理想境界,「德、學、才、識、膽」是學者應當具備的內在素養,鍥而不捨的執著追求與持之以恆的頑強毅力是有所收穫的重要前提;問題導向、人類意識、國家觀念、民族特色與規律探討、理論升華、科學嚴謹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原則;「有物、有序、有理、有用、有效」與「求真、求實、求新、求善、求美」是研究成果的基本遵循。

作者介紹
楊慶存|責編:張呈瑞
    楊慶存,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先後就讀於曲阜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1993年師從王水照先生,199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就職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曾受聘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宋代散文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文化論稿》《社會科學論稿》等12部,合作專著《宋代文學史》等10多部。《宋代散文研究》獲國家教育部第七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晃氏琴趣外篇晃叔用詞校注》(與劉乃昌師合著)獲山東省第七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夢」的文化「根」與民族「魂」》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專家,《光明日報·文學遺產》《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編委,《文化中華》總編。上海交大「凱原十佳」教師,獲「最受歡迎教師」獎。上海交大學位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目錄
第一章  齊魯起步與轉益多師
  第一節  受業曲阜與留校任教
    一、曲阜受業與留校執教
    二、科研助手與課程講授
    三、學術研究與課堂教學
    四、學術思考與論文發表
    五、問題意識與專題研究
  第二節  考入助教班與學術新視野
    一、助教班學習與小說戲劇思考
    二、《宋詞研究》與專題探討
    三、研究江西詩派與參撰《宋代文學史》
    四、校注《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詞》
    五、講授《中國古代散文史》的思考
  第三節  復旦讀博與能力提升
    一、學位論文的選題與撰寫
    二、「文獻學」課程與《全唐文》點校
    三、學術提升與論文發表
第二章  學政一體與學以致用
  第一節  樹立國家觀念與拓展專業領域
    一、編纂《各學科研究狀況與發展趨勢》
    二、策劃評獎與編纂《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評獎獲獎成果簡介》
  第二節  提高學術站位與拓寬研究視野
    一、探討崗位職責本質的學術思考
    二、拓寬研究視野與突破專業局限
  第三節  出版學術專著與加強學界交流
    一、《黃庭堅與宋代文化》《宋代散文研究》出版
    二、《傳承與創新》《宋代文學論稿》付梓
    三、《社會科學論稿》結集
  第四節  《詩詞品鑒》與《中國歷代文選》
    一、出版《詩詞品鑒》與《宋詞經典品讀》
    二、主編《中國歷代文選》與《宋代散文選》
第三章  重執教鞭與學術支撐
  第一節  科研教學與相互促進
    一、開設「經典研究」與「宋代散文研究」課
    二、講授「詩國與詩魂」
    三、申報教育部優秀成果獎
  第二節  編撰文集與出版專著
    一、編撰《中國文化論稿》
    二、編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三、出版《黃庭堅研究》
    四、增訂《宋代散文研究》
    五、編撰《人文論稿》
    六、編撰《中國古代散文探奧》
    七、出版《神話九章》
  第三節  學術平台與學科建設
    一、神話學研究院
    二、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
    三、太倉婁東文化研究院
    四、經學研究中心與文學研究基地
    五、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

    六、世界和平研究院與儒學研究中心
  第四節  開闊學術視野與加強世界交流
    一、劍橋大學之行與合作項目啟動
    二、德國DFG項目與歐洲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三、香港學術交流與台灣主旨演講
    四、榮休慶典與受聘收官
第四章  學術格局與研究之道
  第一節  點面結合的學術格局
    一、散文研究與黃庭堅研究
    二、古代詩詞與傳統文化研究
  第二節  格局建構與執著追求
    一、作品研究讀懂文本元典
    二、作家研究尋找突破口
    三、專題研究立足於宋代
  第三節  「致廣大而盡精微」範式
    一、古代「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經典案例
    二、弘揚「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學術傳統
  第四節  學術研究的感悟與體會
    一、學術研究的基本素質
    二、學術成果文本呈現
附錄一:求是求真與守正創新——楊慶存治學論
附錄二:楊慶存著作一覽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