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技術視角的數字法學研究/之江法學文庫

  • 作者:周翔|責編:李沂蔚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93968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8
人民幣:RMB 10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研究的是法律人工智慧的基本定位、方法和中國實踐的七個維度,包括在數字法學中的定位,電腦的建模思維和科研範式,作為社會現象的智慧司法工程的工程實踐,演算法解釋技術和用戶效果反饋,法律專家對法律人工智慧的質疑觀點和技術回應,法律人工智慧技術對法律定量研究的貢獻,大模型時代的法律職業和技能等內容。

作者介紹
周翔|責編:李沂蔚
    周翔,理學學士、法學博士,最早任職于區、市、省三級檢察院,后在法律科技公司任大數據分析師,目前從事數字法學、訴訟法學、法律實證方法等領域研究,已在《法學研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等中英文法學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課題多個,併入選第六批之江青年學者。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數字法學的定位和思維方式
  第一節  數字法學的交叉定位
    一、數字法學是法學和電腦科學的交叉
    二、法律人工智慧的含義和定位
    三、法律人工智慧是一種建模和計算思維
    四、法律人工智慧和法律實證研究的異同
    五、數字法學和傳統法學的規範視角的方法差異
  第二節  技術視角是一種建模思維
    一、當前關注的主要法律任務
    二、建模的基本邏輯
    三、建模的基本流程
    四、建模能力如何才算得到提升
  第三節  大模型時代下的法律職業和技能
    一、未來趨勢:法律大模型面對的法律需求
    二、法律工程師:生成大模型中的法律人角色
第二章  法律人工智慧的爭點分析
  第一節  機器能不能測准
    一、機器是否能夠實現結果公正
    二、希望機器實現的三種公正
    三、機器實現裁判的技術原理
    四、裁判模型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五、人工智慧實現裁判目標的風險和限度
    六、提高機器裁判質量的技術優化方案
    七、機器裁判結果合理使用的相關制度
    八、結語
  第二節  機器會不會說理
    一、機器是否說明裁判的結果
    二、對機器說理的三類要求和實現難度
    三、輔助裁判說理的人工智慧定位
    四、輔助裁判說理的技術實現路徑分析
    五、結語
第三章  法律人工智慧的中國實踐
  第一節  智慧法院
    一、中國發展智慧法院的背景
    二、智慧法院工程的效果評估
    三、中國如何迅速推進智慧法院工程
    四、智慧法院如何增加智能元素
    五、對其他政法機關數字化的啟示
  第二節  數字檢察
    一、檢察權新時代定位及對其實現手段的制約
    二、檢察專家參與數字檢察的前提條件
    三、檢察專家可參與的主要環節
    四、檢察專家參與后輸出的成果
    五、檢察專家參與的可行性檢驗
第四章  法律人工智慧的模型案例
  第一節  逮捕審查判斷模型:繁簡分流思想的應用
    一、如何還原中國的逮捕判斷方式
    二、既有的實現方案
    三、LK-IB框架方法

    四、實驗結果分析
    五、歧視性風險討論
    六、未來展望
  第二節  法律文書中的「本院認為段」生成模型:多子任務依賴關係的應用
    一、司法說理如何輔助自動生成
    二、既有的實現方案
    三、TBLIG框架方法
    四、實驗設計
    五、實驗結果分析
    六、結論和展望
第五章  數據的雙重價值
  第一節  從法學視角如何理解「數據」
    一、個人信息
    二、大數據
  第二節  數據領域的既有規範體系
    一、保障信息主體的人格權益
    二、促進數據的流通和利用
  第三節  信息處理者的合規義務體系
    一、信息處理環節的基本原則
    二、數據處理的相關合規義務
    三、數據收集環節的合規義務
    四、數據存儲環節的合規義務
    五、數據外部提供環節的合規義務
  第四節  公共數據的開放和流通
    一、確定公共數據的範圍
    二、數據的分類標準
    三、數據公開前的處理方法
    四、數據開放的程序
  第五節  企業數據流通的幾種模式
    一、基本的分析框架:常見市場模式
    二、分析的幾個維度
  第六節  數據爬蟲的法律風險分析
    一、數據爬蟲的原理
    二、數據爬蟲的法律風險分析
    三、關於爬蟲的一些初步見解
第六章  演算法解釋的規制意義和效果
  第一節  演算法解釋的規制意義
    一、演算法的可解釋性對法學有何意義
    二、演算法可解釋的技術視角展開
    三、可解釋對精準識別演算法風險的價值
    四、可解釋對釐清規制工具關係的價值
    五、可解釋對合理設置規制目標的價值
    六、確立技術和規範二階思維的普遍意義
    七、結語
  第二節  演算法解釋的用戶效果實驗
    一、演算法解釋是否有助於用戶理解信任
    二、演算法解釋的有關機制和理論趨勢
    三、高風險場景的演算法解釋效果實驗
    四、基於用戶畫像的演算法規範場景化
    五、技術供需匹配的演算法規範場景化

    六、考慮信任基礎的演算法規範場景化
第七章  互聯網糾紛的訴訟內外化解
  第一節  對平台的一些基本認識
    一、平台的跨學科理解
    二、既有的平台法治化理論體系
    三、對作為數字經濟引領者的平台予以鼓勵
  第二節  互聯網平台糾紛的自我化解
    一、電商實踐如何發展糾紛解決理論
    二、淘寶平台解決糾紛的過程視角分析
    三、淘寶平台參與互動的主體視角分析
    四、淘寶機制對傳統模式的啟示
  第三節  涉平台的訴訟證據偏在問題
    一、電子證據保存主體存在的偏在現象
    二、電子證據偏在為什麼是個問題
    三、由法官平衡證明負擔的路徑
    四、加強當事人證據收集能力的路徑
    五、技術、成本和制度的再分析框架
    六、結語
第八章  基於法律大數據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作為研究方法的大數據技術
    一、對法學定量實證研究的貢獻
    二、前大數據時代的實證研究
    三、大數據技術運用的各節點
    四、大數據技術于實證研究而言是一場接力
    五、大數據技術于規範研究而言是一次助力
    六、結語
  第二節  一個實戰案例:法學研究的研究
    一、法學研究的讀者受眾意識
    二、基於期刊大數據的目標分類
    三、多重目標的高頻詞語料分析
    四、目標類型與成果影響力之間的關係及其存在的問題
    五、結語
附  數字法學的文獻拓展閱讀推薦
    一、數字法學的學科命名之爭
    二、法律人工智慧的技術方法
    三、智慧司法的中國發展邏輯
    四、演算法解釋技術原理和價值
    五、司法人工智慧的法學觀點
    六、定量實證研究的方法革新
    七、大模型時代法律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