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精)/韓慶祥作品系列

  • 作者:韓慶祥|責編:陳佳宵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99300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1
人民幣:RMB 11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是從縱向上分析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如果從宏觀上、根本上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那麼這一邏輯,就是從實現富起來到實現強起來的邏輯。實現強起來,就是我國發展起來以後努力使大國成為強國,並致力於解決好當今中國「大而不強」的問題。所以,從實現富起來到實現強起來的邏輯,實質上就是「大國成為強國」的邏輯。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

作者介紹
韓慶祥|責編:陳佳宵
    韓慶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4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中央組織部聯繫的高級專家,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     出版學術專著《論馬克思開闢的哲學道路》《作為分析框架的哲學》《馬克思的人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發展與代價》《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麼》《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領悟思想的力量》《文化何以重要》等9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論文190多篇,其中《新華文摘》全文轉載36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3項等。科研成果獲9項國家級獎。《21世紀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麼》等著作入選「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以英文、希伯來文、日文、阿拉伯文、哈薩克文、西班牙文等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發行,產生較大影響。

目錄
總論
  一  為何從學理上深化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邏輯的研究
  二  代表性成果的學術清理與總結
  三  問題、思路和分析框架
  四  主要內容
  五  學術創新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一  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
  二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
  三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四  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時代」內涵
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的邏輯起點
  一  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出發
  二  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出發
  三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出發
  四  從實事求是出發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階段及其發展邏輯
  一  劃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階段的標準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發展邏輯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發展邏輯的五大維度及其內在邏輯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世」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生」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邏輯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遵循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進程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六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邏輯
  一  作為價值關係的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追求的理論基礎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追求及其歷史演進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邏輯及其重要息示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邏輯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溯源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邏輯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蘊含的哲學智慧
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世界邏輯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世界基礎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世界化」進程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世界意義
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總結
  一  注重堅持正確的「路線」
  二  注重系列矛盾雙方的「結合」
  三  注重統攬推進「四個偉大」
  四  注重「三種根本機制」的統一
  五  注重「從重點突破到全面協調再到打牢支點」
  六  注重「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辯證統一」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源意義與道路自信
  一  對「道路」的探尋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一條根本主線

  二  運用「五定」總體框架揭示中國道路的核心要義及其生成機制
  三  中國道路具有本源意義
  四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