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美軍作戰模擬實驗理論與實踐

  • 作者:張英|責編:穆麗麗
  • 出版社:國防工業
  • ISBN:9787118131918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美軍作戰模擬實驗為研究對象,主要對美軍作戰模擬實驗相關概念、重要技術、實驗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分析了美軍作戰模擬實驗需求生成過程、模擬實驗設計方法、實驗數據來源、實驗實施控制方法以及實驗結果的評估分析方法,最後重點研究剖析了美軍作戰模擬實驗在作戰概念探索、戰略政策研究、作戰輔助決策、非常規戰爭以及人員狀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使讀者更加系統深入地了解美軍的作戰模擬實驗框架、流程和技術細節,為我軍作戰模擬實驗研究和應用提供可借鑒的理論、技術和方法。
    本書可供作戰實驗、作戰模擬、建模與模擬領域的教學科研人員參考借鑒。

作者介紹
張英|責編:穆麗麗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基本概念
    1.1.1  作戰實驗與作戰模擬實驗
    1.1.2  實驗、原型、測試和試驗
    1.1.3  建模與模擬、實驗、作戰對抗推演
  1.2  作戰實驗的主要類型
    1.2.1  根據實驗目的進行分類
    1.2.2  根據實驗規模和複雜性進行分類
    1.2.3  根據實驗方法進行分類
  1.3  作戰模擬實驗的作用意義
    1.3.1  開發作戰概念
    1.3.2  輔助作戰決策
    1.3.3  識別能力差距
    1.3.4  探索解決方案
  1.4  作戰模擬實驗的主要組成
    1.4.1  「2」——實驗假設中的兩個部分
    1.4.2  「3」——解決假設的三個邏輯步驟
    1.4.3  「4」——作戰模擬實驗的四個要求
    1.4.4  「5」——作戰實驗的5部分組成
    1.4.5  「21」——作戰模擬實驗的21種威脅
  1.5  作戰模擬實驗的基本過程
    1.5.1  系統描述實驗
    1.5.2  進行實驗規劃
    1.5.3  徵求解決方案
    1.5.4  選擇潛在的解決方案
    1.5.5  準備實驗和進行實驗
    1.5.6  數據分析與解釋
第2章  作戰模擬實驗的相關技術
  2.1  建模、模擬與分析
    2.1.1  基本概念和分類
    2.1.2  建模與模擬的相關標準
    2.1.3  分析技術
    2.1.4  VAM模擬技術
  2.2  互操作技術
    2.2.1  互操作性的技術領域
    2.2.2  實現互操作的技術方法
    2.2.3  數據標準
    2.2.4  互操作面臨的挑戰
  2.3  典型作戰實驗模擬系統
    2.3.1  聯合實況虛擬構造模擬
    2.3.2  聯合衝突和戰術模擬
    2.3.3  戰區級聯合模擬系統
    2.3.4  聯合地面部隊構造訓練能力
    2.3.5  模擬、集成與建模高級框架
    2.3.6  其他作戰模擬系統
第3章  作戰模擬實驗的需求生成
  3.1  基於任務清單的需求生成過程
    3.1.1  任務清單的起源
    3.1.2  任務清單的內容
    3.1.3  任務清單生成需求過程案例

  3.2  聯合需求生成機制
    3.2.1  聯合能力集成與開發系統概述
    3.2.2  聯合能力集成與開發系統的基本過程
    3.2.3  聯合能力集成與開發系統的特點
  3.3  基於能力的分析方法
    3.3.1  基於能力分析方法的形成歷程
    3.3.2  基於能力分析方法的基本過程
    3.3.3  基於能力分析方法的組織實施
第4章  作戰模擬實驗設計
  4.1  經典實驗設計
    4.1.1  析因設計
    4.1.2  最優設計
    4.1.3  經典實驗設計的分析方法
  4.2  電腦實驗設計
    4.2.1  常用的模擬實驗設計方法
    4.2.2  模擬實驗設計的分析方法
  4.3  作戰模擬實驗設計案例
    4.3.1  混合設計方法
    4.3.2  實驗設計因子
    4.3.3  實驗設計過程
第5章  作戰模擬實驗的數據來源
  5.1  歷史戰鬥數據
    5.1.1  使用歷史戰鬥數據的演變過程
    5.1.2  歷史戰鬥數據的收集
    5.1.3  歷史戰鬥數據的特點
  5.2  作戰試驗數據
    5.2.1  數據案例
    5.2.2  作戰試驗數據的特點
  5.3  主題專家的判斷
    5.3.1  事後採訪
    5.3.2  對有經驗士兵的訪談
    5.3.3  主題專家判斷的特點
  5.4  國家訓練中心記錄的數據
    5.4.1  國家訓練中心概述
    5.4.2  NTC儀錶系統記錄數據的配對
    5.4.3  NTC儀錶系統記錄數據的驗證與確認
  5.5  其他模擬數據
    5.5.1  構造性模擬數據
    5.5.2  虛擬模擬數據
第6章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
  6.1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概述
    6.1.1  基於HLA/RTI的作戰模擬實驗框架
    6.1.2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的主要功能
    6.1.3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的基本原則
  6.2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機制
    6.2.1  聯邦管理服務
    6.2.2  聲明管理服務
    6.2.3  對象管理服務
    6.2.4  所有權管理服務
    6.2.5  時間管理服務

    6.2.6  數據分發管理服務
  6.3  作戰模擬實驗控制方法
    6.3.1  作戰模擬實驗的時間管理方法
    6.3.2  作戰模擬實驗的數據分發管理方法
第7章  作戰模擬實驗結果分析
  7.1  探索性數據分析
    7.1.1  傳統數據可視化技術
    7.1.2  大數據可視化技術
    7.1.3  傳統模擬數據分析
    7.1.4  數據挖掘技術
  7.2  模擬結果分析
    7.2.1  兩類性能指標
    7.2.2  瞬態模擬的輸出分析
    7.2.3  穩態模擬的輸出分析
    7.2.4  估計多個性能參數的方法
  7.3  模擬與實際數據的比較分析
    7.3.1  比較分析的內容
    7.3.2  假設檢驗
    7.3.3  區間估計
第8章  作戰模擬實驗實施管理機構
  8.1  研究與開發管理機構
    8.1.1  美國國防部研究與開發機構
    8.1.2  美國陸軍研究與開發機構
    8.1.3  美國海軍研究與開發機構
    8.1.4  美國陸戰隊作戰實驗室
    8.1.5  美國空軍研究與開發機構
  8.2  試驗與鑒定管理機構
    8.2.1  美國國防部試驗與鑒定監督機構
    8.2.2  各軍種的試驗與鑒定管理機構
    8.2.3  試驗與鑒定中的建模與模擬
  8.3  建模與模擬管理
    8.3.1  美軍建模與模擬管理的歷史沿革
    8.3.2  美國國防部建模與模擬管理機構
    8.3.3  美國國防部建模與模擬目標
    8.3.4  美軍建模與模擬管理的特點
第9章  作戰模擬實驗典型案例
  9.1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作戰概念探索
    9.1.1  「馬賽克戰」的基本概念和特徵
    9.1.2  基於Agent的模擬實驗方法
    9.1.3  主要實驗結果
    9.1.4  實驗結論和啟示
  9.2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戰略部署方案研究
    9.2.1  「歐洲分階段自適應方案」概述
    9.2.2  模擬實驗假設
    9.2.3  模擬過程和方法
    9.2.4  模擬實驗結果
  9.3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作戰決策問題研究
    9.3.1  「反介入/區域拒止」問題概述
    9.3.2  藍方能力模型
    9.3.3  紅方能力模型

    9.3.4  基於序貫博弈決策的紅藍對抗模型
  9.4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作戰規劃問題研究
    9.4.1  傳統的決策方法及其改進
    9.4.2  穩健決策方法的基本思路
    9.4.3  穩健決策方法的基本過程
    9.4.4  穩健決策方法在彈藥規劃中的應用案例
  9.5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非常規戰爭問題研究
    9.5.1  研究背景和目標
    9.5.2  研究過程
    9.5.3  結論和啟示
  9.6  基於作戰模擬實驗的人員訓練狀態管理
    9.6.1  美國空軍飛行人員訓練概述
    9.6.2  實驗模型
    9.6.3  模擬運行
    9.6.4  實驗結論與啟示
縮略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