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經濟法學的理論思潮與認知範式(精)

  • 作者:單飛躍//張瑋|責編:陳妮//張思婕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93951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89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經濟法學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豐富多元的經濟法學理論思潮,這些理論思潮主要有:干預—調控主義思潮、整體主義思潮、理性主義思潮、歷史主義思潮、分析實證主義思潮、立憲主義思潮。這些理論思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法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促進—發展」目標範式、「秩序—權益」法益範式(雙層法益保護結構範式)、「經營者—消費者」主體範式、「風險—安全」功能範式、「監管—監督」實施範式、「經濟憲法—經濟行政法—社會經濟法」體系範式,分別從經濟法的法律目標、經濟法的法益保護、經濟法的特定主體、經濟法的社會功能、經濟法的實施方式、經濟法的體系構成等角度,提煉了經濟法的一些特定認知規律。這些特定認知範式的形成,對中國經濟法制度的完善以及中國經濟法學研究的深入具有指導意義和引領價值。

作者介紹
單飛躍//張瑋|責編:陳妮//張思婕

目錄
第一編  作為立法現象、文化現象、知識現象的經濟法
  第一章  作為立法現象的經濟法
    第一節  形式經濟法與實質經濟法的區分
      一、形式經濟法
      二、實質經濟法
    第二節  經濟立法中的時間觀
      一、經濟法規範中的時間元素
      二、經濟立法的線性時間觀
      三、經濟立法的周期性時間觀
    第三節  經濟立法的目標選擇
      一、經濟立法的目標選擇與經濟法法律中的目的條款
      二、一元多層次稅法立法目的體系:經濟立法目的的個案分析
    第四節  中國經濟立法的歷史周期劃分與重點調節對象
      一、經濟立法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制度變數
      二、中國經濟立法的歷史周期劃分
      三、中國經濟立法重點調節的社會關係
    第五節  經濟立法技術的改進
      一、縱向立法可操作性的加強
      二、地方經濟立法的主題選擇與功能配置
    第六節  超前性經濟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超前性經濟立法的含義及其具體實踐
      二、對超前性經濟立法的評價
      三、超前性經濟立法的路徑選擇
  第二章  作為文化現象的經濟法
    第一節  經濟法文化現象的主要表現
      一、以經濟立法為手段主動介入公共經濟生活
      二、豐富多元的經濟法概念與學說
      三、社會對經濟法的存在有較強感知
    第二節  大陸法系傳統國家接受經濟法文化的主要原因
      一、兩大法系對公共經濟生活中危險防範方式的差異性選擇
      二、法律整合傳統與規劃性立法活動的開展
      三、職業經濟法學家群體的形成
    第三節  中國經濟法的文化現象背景與獨特發展語境
      一、中國經濟法文化現象的生成原因
      二、中國經濟法制度與文化產生和發展的獨特語境
      三、發展理念在中國經濟法法律規範中的體現
  第三章  作為知識現象的經濟法
    第一節  中國經濟法知識現象的形成
      一、域外經濟法理論對中國經濟法學的影響
      二、中國經濟法理論與知識的本土化與自足化過程
    第二節  經濟法知識化的識別與判斷標準
      一、經濟法知識的可靠性
      二、經濟法知識的基本穩定性
      三、經濟法知識的可傳播性
      四、經濟法知識的可識別性
      五、可用於考核和驗收的經濟法知識體系
    第三節  現有經濟法知識的主要缺憾
      一、經濟法專有範疇的缺失
      二、社會理解與專業理解的不一致
    第四節  經濟法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改進

      一、經濟法總論教學方式的改進
      二、經濟法學與其他部門法學科的溝通與交流
  本編小結
第二編  中國經濟法學理論思潮
  第四章  干預—調控主義
    第一節  干預—調控主義的思想譜系
      一、干預—調控主義經濟法學說的梳理
      二、干預—調控主義經濟法學說的共同特點
    第二節  干預—調控主義的具體展開
      一、確立經濟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合法性
      二、經濟法體系的初步構建
      三、與傳統部門法既關聯又區分的中國經濟法理論體系
    第三節  干預—調控主義的新發展
      一、有待升華的干預—調控主義經濟法學理論品格
      二、干預—調控主義經濟法學理論研究中的改進與完善
  第五章  整體主義
    第一節  整體主義的研究譜系
      一、方法論意義上的整體主義
      二、整體主義經濟法學理論的基本指向
    第二節  整體主義在經濟法理論中的具體展開
      一、經濟法主體及其結構的重新詮釋
      二、社會整體利益的經濟法解讀
      三、整體主義對法律適用的影響
    第三節  整體主義的貢獻、反思與評價
      一、整體主義的理論貢獻
      二、整體主義的反思
      三、整體主義的評價
  第六章  理性主義
    第一節  法律類型學的分析框架
      一、形式合理性
      二、實質合理性
    第二節  經濟法研究中的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之爭
      一、形式理性優先
      二、實質理性法
    第三節  理性主義運用於經濟法中的兩個焦點問題
      一、實質公平原則的法律解釋問題
      二、經濟法法典化的爭議
    第四節  對理性主義經濟法學理論思潮的評價
  第七章  歷史主義
    第一節  經濟法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維度
      一、經濟法作為部門法得以生成的歷史必然性
      二、偶然性事件與經濟立法的關聯
      三、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特定歷史環境
    第二節  經濟法的文化解釋與歷史合理性探究
      一、經濟法歷史淵源的文化解釋
      二、經濟法的歷史合理性探究
    第三節  歷史主義經濟法學理論思潮的評析
  第八章  分析實證主義
    第一節  經濟法分析實證的基礎理論研究
      一、以要素為中心的語詞分析實證

      二、要素量化與語義分析相結合的分析實證
    第二節  經濟法學基礎理論中的實證研究方法:現狀及類型
      一、實證研究方法在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中的引入與運用
      二、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描述性實證
      三、以文獻計量為方法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對經濟法分析實證主義思潮與實證主義方法論的評述
      一、分析實證研究範式解釋真實經濟法問題的局限性
      二、實證研究的驅動力不足:投入與產出比的失衡
      三、經濟法實證分析的問題意識尚有不足
      四、實證研究方法的單一及可持續發展的不足
    第四節  經濟法基礎理論實證研究方法的改進
      一、經濟法學理論研究的方法論轉型:精細化研究的意識
      二、經濟法學實證研究的樣本選擇
      三、經濟法學實證研究的基礎設施和程序規範
  第九章  立憲主義
    第一節  經濟憲法學的研究
      一、經濟憲法的概念起源與內涵描述
      二、中國經濟憲法學的基本經濟制度面向
      三、憲法與經濟法的關係
    第二節  經濟憲治:經濟法學理論基礎的重構
      一、經濟法的根本立足點:實現憲法確立的經濟秩序
      二、經濟憲法:經濟法的效力基礎與規範基礎
      三、經濟法的基本價值判斷與合憲性約束
    第三節  經濟法中子部門法的經濟憲法語境
      一、反壟斷法的經濟憲法語境
      二、財稅法的經濟憲法化
    第四節  對立憲主義經濟法學理論思潮的評價
  本編小結
第三編  中國經濟法學認知範式
  第十章  中國經濟法學研究的遞進式理論周期
    第一節  以《民法通則》頒布為標誌的第一個理論周期
      一、大經濟法與小經濟法兩個理論階段的劃分
      二、第一個理論周期的成果與局限
    第二節  以建立市場經濟法律體係為標誌的第二個理論周期
      一、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建構對中國經濟法學研究的影響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經濟法價值目標的確立
    第三節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為標誌的第三個理論周期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經濟法部門確立的理論意義
      二、法理學視域中的中國經濟法與中國經濟法學
    第四節  《民法典》時期經濟法學理論研究的轉型
      一、《民法典》影響下經濟法法典化的路徑討論
      二、《民法典》中經濟公法規範的結構、功能及其影響
  第十一章  以調整對象和法律關係為核心的傳統認知範式
    第一節  「調整對象—法律價值—基本原則—法律體系」的經濟法認知範式
      一、以調整對象為本體建構的經濟法理論學說
      二、經濟法的價值
      三、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四、經濟法的體系
    第二節  「主體—權利—行為—責任」的經濟法認知範式
      一、經濟法主體

      二、經濟法權利
      三、經濟法行為
      四、經濟法責任
      五、經濟法法律關係結構的特殊性
    第三節  基於傳統認知範式的經濟法司法適用專門化
      一、經濟法司法適用專門化趨勢日益凸顯
      二、經濟法司法適用專門化的現實基礎
      三、專門法院審理經濟法糾紛的中國化進路
  第十二章  以「政府—市場」關係為主線的基本認知範式
    第一節  「政府—市場」關係認知範式的內涵及其理論演進
      一、現代市場經濟的主線:政府與市場關係
      二、「政府—市場」關係認知範式的理論演進路徑
      三、政府與市場關係中市場優先的法律反映
    第二節  「政府—市場」關係認知範式的改進建議
      一、政府與市場關係是一種互益型的經濟法治秩序
      二、區分政府與市場關係中的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
      三、重視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實踐轉化
    第三節  數字社會中現代市場經濟的「變」與「不變」
      一、現代市場經濟之「變」
      二、現代市場經濟之「不變」
    第四節  超大規模市場結構對經濟法實施的影響
      一、在超大規模市場環境中討論經濟法實施問題的必要性
      二、我國經濟法實施過程中的地域差異性及其問題梳理
    第五節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法治化路徑
      一、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市場規制措施
      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階段的政府抵禦風險職責
      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全面暴發階段的政府與市場關係
      四、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消退階段的政府與市場關係
  第十三章  經濟法特定認知範式的凝練
    第一節  「促進—發展」目標範式
      一、經濟發展模式與所處階段對促進型經濟法產生的具體影響分析
      二、「促進—發展」範式對中國經濟法的具體影響
    第二節  「秩序—權益」雙層法益保護結構範式
      一、經濟法法益結構的研究成果
      二、競爭法的「競爭秩序—消費者權益」保護結構
      三、金融法的「金融秩序—投資者權益」保護結構
      四、財稅法的「財政秩序—納稅人權益」保護結構
      五、經濟法雙層法益保護結構的模式意義
    第三節  「經營者—消費者」主體範式
      一、「經營者—消費者」範式是對市場層面經濟法主體的認知範式
      二、「經營者—消費者」主體架構帶來的法律權益結構與表達技術變化
      三、國家與經營者的關係:經營自由權的社會責任邊界
      四、國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消費者權益的公共利益邊界
    第四節  「風險—安全」功能範式
      一、「風險—安全」範式的研究成果梳理
      二、「風險—安全」理念對經濟法的影響
      三、經濟法法律文本中的「風險—安全」機制
    第五節  「監管—監督」實施範式
      一、監管與監督的含義
      二、經濟法法律規範中的監管

      三、監督權力的來源:基於法律文本的考察
      四、監督的主體與形式
    第六節  「經濟憲法—經濟行政法—社會經濟法」體系範式
      一、學理層面上經濟法體系的意義
      二、經濟憲法的表達形式
      三、經濟行政法的範圍指涉
      四、社會經濟法中的主體與行為
  本編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