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黑山外交史(1711-1918)

  • 作者:(黑山)拉多斯拉夫·拉斯波波維奇|責編:李敏|譯者:羅春霞//于希
  • 出版社:上海遠東
  • ISBN:9787547619759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60
人民幣:RMB 1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黑山是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國家,位於巴爾幹西部地區。縱觀歷史,黑山先後被古羅馬、塞爾維亞、奧斯曼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匈帝國等佔領過,但從未被真正征服過,黑山還接受過俄國、英國、法國、瑞典、美國等國的長臂管轄,現在又受到歐盟和北約的牽制。因此,黑山是整個巴爾幹地區的縮影:地處歐亞交界處,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國角逐的棋子;民族和宗教的多元化使得矛盾長期存在,由此帶來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衝突。這些正是列強爭奪的原因和結果,也都反映在黑山的外交政策和行為里。
    本書事無巨細地記錄了1711—1918年間,黑山立國前後的外交實踐、政策和意義等。敘述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711年到19世紀初,黑山作為地緣政治實體,對外只有臨時代表;第二階段涵蓋了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黑山作為國家尚未成形,還在創立過程中;第三階段從1878年柏林會議上黑山得到國際承認開始,到1918年南斯拉夫的統一為止,也就是現代外交時期。
    本書雖是外交史,但也概述了很多歷史事件,包括黑山政治、社會、經濟等方方面面,讓讀者對黑山有個較為立體的認識。同時,本書涉及了黑山與鄰國及一些大國的外交政策,有助於我們感知當時的國際關係,理解當時的巴爾幹何以成為「歐洲火藥桶」。而當時的國際關係在現當代的黑山和巴爾幹地區仍然起著作用,本書的史料價值和參考價值毋庸置疑。本書也填補了世界國別史和世界外交史關於黑山部分的兩個空白。

作者介紹
(黑山)拉多斯拉夫·拉斯波波維奇|責編:李敏|譯者:羅春霞//于希

目錄
序一  朋友不以山海為遠
序二  關於《黑山外交史:1711—1918》
譯者序
前言
引言  黑山外交史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一、定義
  二、黑山外交史研究資料
  三、外交起源的時間和階段
  四、黑山外交史的發展階段
  五、外交階段的劃分
  六、黑山外交萌芽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七、黑山外交史第一階段的特徵
  八、黑山外交史第二階段的特徵
  九、黑山獨立后的外交
  十、上述三個階段內黑山外交史發展的具體情況
  十一、1878年以後對外代表機構的體制變化,以及外交代表權的主動和被動化實現
  十二、1878年獨立后,黑山外交機構在國家改革后的實際水平
卷上
第一章  18世紀黑山外交活動的萌芽階段
  第一節  18世紀黑山的外交關係
    一、內部環境
    二、解放鬥爭的外部動力
    三、關於黑山地理位置和軍事重要性的外國資料
    四、政府組織和社會生活
  第二節  與其他國家建立政治聯繫的第一種形式
    一、與俄國建立政治聯繫
    二、俄國宮廷的第一批黑山使者
    三、達尼洛主教出訪俄國
    四、18世紀與威尼斯的政治聯繫
    五、薩瓦主教出訪俄國
    六、瓦西里耶·佩特羅維奇與威尼斯和俄國宮廷的政治接觸
    七、瓦西里耶主教第一次出訪俄國
    八、關於瓦西里耶主教1752年訪問俄國宮廷的成果
    九、瓦西里耶主教第二次出訪俄國
  第三節  俄國代表出使黑山和瓦西里耶主教第三次出訪俄國
    一、普契科夫上校出使黑山
    二、瓦西里耶主教第三次出訪俄國
    三、塔拉索夫中尉出使黑山
    四、什切潘·馬利時期國際社會對黑山的認可
    五、喬治·默克和多爾戈魯科夫親王的使團
  第四節  黑山與奧地利政治關係的建立以及與俄羅斯帝國關係的危機
  ……
卷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