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第15輯歷史與未來媒介敘事與智能)

  • 作者:編者:師曾志|責編:張建中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39264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8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集刊創辦于2004年,從創辦伊始便以學術質量為重,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不僅關注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也致力於拓展跨學科的研究範式。研究主題不僅圍繞新聞傳播學前沿領域與方向展開,也推動新聞傳播學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美學等學科的跨學科交流;主張應用思辨研究、質性研究、量化研究與混合研究等多元方法觀照理論脈絡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情境,面向關切社會現狀的讀者群體。
    《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第十五輯)設立如下幾個欄目:數智時代的國際傳播,傳播實踐研究,傳播範式、治理與自主創新,媒介、文化與美學,數字廣告與購物決策,生命傳播與生命敘事,以及為紀念燕京大學新聞系成立一百周年特設的「北大—燕大:百年歷史與未來」專欄。

作者介紹
編者:師曾志|責編:張建中
    師曾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赴紐西蘭、泰國等國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從事的教學與研究領域涉及出版學、傳播學、媒體研究、圖書館學、目錄學等,在《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出版發行研究》、《中國出版》、Library Management等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五十篇左右,主持翻譯《創刊指南》(How to Start a Magazine)(河北教肓出版社,2005年)一書。

目錄
數智時代的國際傳播
  融合與互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劉德寰  趙競鶴
  數智時代國際傳播從「主體本位」向「關係本位」中「主體再造」的轉向  師曾志
傳播實踐研究
  應急響應中的信息傳播網路與組織適應——基於河南暴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王錫苓  劉藝淳
  短視頻平台農村中老年女性用戶的互動規則——基於紮根理論的質性研究  何雪聰
  互聯網何以賦能?——基於平台勞動視角的青年殘疾人就業研究  李敏銳  周如南
傳播範式、治理與自主創新
  範式轉型與共享框架:數智時代傳播學學科建設的修辭路徑重思  趙蕾
  從技術依附到技術自主——中國式現代化與20世紀90年代通信技術的自主創新  陳昱坤  張慧瑜
  中國語境下DTC概念辨析與DTC模式的4C分析  張可玉
  元治理:網路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模式選擇  羅坤瑾  許嘉馨
媒介、文化與美學
  失落的空間媒介:北京報刊亭的媒介生命史(1904—2022年)  蔣梅  李艾鍶  張藝菲  王藝  王洪?
  從本體論到價值論:三維電影美學研究的視野轉向與中國路徑  蘇月奐
  禮「書」往來:古今中外作為禮文化符號的贈書儀式  楊蕙嘉  趙晟
  AI生成式繪畫之反思:去物質、觀念與「藝術家終結論」  王子暢
  從優秀出版人的著述實踐看數智時代出版人的「筆力」  楊虎  周麗錦
數字廣告與購物決策
  中國青年汽車消費者購物決策風格研究  徐金燦  劉念  李詩
  我國數字廣告研究進展與分析框架探究  高騰飛
生命傳播與生命敘事
  死也生之始:影視作品的生命敘事與「死亡」的意義建構  何天平  嚴梓瑄
  西方遊戲理論中「遊戲」觀念的流變與未來  劉欣
  自媒體敘事:一項嵌入日常生活的自我技術  付礫樂
北大-燕大:百年歷史與未來
  燕東園左鄰右舍——記林啟武、洪謙、高名凱、邢其毅四位先生  徐泓
  埃德加斯諾與燕京大學  孫華
  職業與科學之爭:燕大新聞系對「新聞學」的本土理念探索  張萌秋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附錄1  徵稿啟事
附錄2  稿件規範
附錄3  稿件規範範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