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原儒--體用視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貫之道

  • 作者:崔海東|責編:衛羚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23706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0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先秦儒學有其「體用一貫」的原始反終體系,即道體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下貫演為性體、心體,仁心首出庶物,自做工夫,下學而上達,上達而存養,存養而踐履,發用經歷下行之修身、齊家、化鄉,上行之治國、平天下、參贊化育后,峻極于天,復歸道體,如此就形成了本體→工夫→發用此→從無間斷、首尾循環、上下對流、內外共生之宇宙生命模式。本書以體用為框架,還原孔門「一貫之道」,試圖建構儒學基本體系,對儒學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崔海東|責編:衛羚
    崔海東,1975年生,江蘇南京人,哲學博士,江蘇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政治哲學與政治思想史、中國古代科技史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江蘇省社科基金文脈專項1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期刊發表學術文章50余篇。

目錄
緒論
上篇  體論
  第一章  體論綜述
    第一節  原實體
    第二節  原工夫
    第三節  原本體
  第二章  實體·道體
    第一節  道體正義之一:人偽道體
    第二節  道體正義之二:天道曰圓
    第三節  道體正義之三:地道曰方
    第四節  道體正義之四:人道曰和
    第五節  道體分裂之一:渾沌之截停——莊子之自然
    第六節  道體分裂之二:神性之歧出——墨子之天志、明鬼
    第七節  道體分裂之三:知性之歧出——《易傳》之形而上下
    第八節  道體分裂之四:氣質之歧出——法儒之出現
    第九節  道體分裂之五:仁性之歧出——孟荀以王者為聖
  第三章  實體·性體
    第一節  性體正義之一:何為性體
    第二節  性體正義之二:天地之性曰仁
    第三節  性體正義之三:仁生諸德
    第四節  性體正義之四:氣質之性曰氣
    第五節  性體正義之五:智識之性曰智
    第六節  性體正義之六:存神顯仁
    第七節  性體正義之七:新性三品
    第八節  性體歧出之一:無善無惡與善惡混
    第九節  性體歧出之二:荀子之性惡善偽
    第十節  性體歧出之三:智識之性之翕弱
    第十一節  性體歧出之四:能群之性之陷溺
  第四章  實體·心體
    第一節  心體正義之一:原心
    第二節  心體正義之二:未發為意
    第三節  心體正義之三:已發為情
    第四節  心體正義之四:已發人心之危曰欲
    第五節  心體正義之五:已發道心之微曰端
  第五章  工夫·下學
    第一節  下學正義之一:見仁見智
    第二節  下學正義之二:養之以事
    第三節  下學正義之三:博學以文
    第四節  下學正義之四:約之以禮
    第五節  下學歧出:泥於小道
  第六章  工夫·上達
    第一節  上達正義之一:何為上達
    第二節  上達正義之二:醒覺心體
    第三節  上達正義之三:心體之境界與氣象
    第四節  上達正義之四:反躬性體
    第五節  上達正義之五:性體之境界與氣象
    第六節  上達正義之六:對越道體
    第七節  上達正義之七:道體之境界與氣象
    第八節  上達歧出:《荀子·天論》之第二次「絕地天通」
  第七章  工夫·存養

    第一節  存養正義之一:何為存養
    第二節  存養正義之二:靜之存養
    第三節  存養正義之三:動之存養
    第四節  存養正義之四:中之存養
  第八章  工夫·踐履
    第一節  踐履正義之一:何為踐履
    第二節  踐履正義之二:發念
    第三節  踐履正義之三:自訟與對治
    第四節  踐履歧出之一:隱逸、狂狷與鄉愿
    第五節  踐履歧出之二:禮之兩端
下篇  用論
  第九章  用論綜述
    第一節  仁心之發用
    第二節  東亞之繭與水輪政治
  第十章  原禮——返本和用與人文世界之化成
    第一節  青銅時代:禮者豊也
    第二節  禮樂時代:禮者儀也
    第三節  道德時代:禮者敬也
  第十一章  下行·齊家
    第一節  家之理的規定
    第二節  家之勢的發展之一:殷之氏族與周之宗族
    第三節  家之勢的發展之二:先秦家之字義演化
    第四節  正夫婦為齊家之始
    第五節  明孝悌為齊家之本
  第十二章  下行·化鄉
    第一節  鄉黨之理的規定
    第二節  鄉黨之勢的發展之一:作為實體的「社會」之呈現
    第三節  鄉黨之勢的發展之二:作為名稱的「鄉黨」之形成
    第四節  化鄉之一:教明其德、化成其俗
    第五節  化鄉之二:政治自主、民生互助
    第六節  《大學》《中庸》化鄉之缺失
  第十三章  上行·治國
    第一節  國家之理的規定
    第二節  國家之勢的發展
    第三節  論政體:孔孟荀之政體觀
    第四節  論政權:孟子公權觀發微
    第五節  論政道:孟子之革命觀
    第六節  論治權:治權在賢
    第七節  治道之一:恆產如何可能——經濟及其限度
    第八節  治道之二:恆心如何可能——教化及其限度
    第九節  治道之三:制度如何可能——徒法不足以自行
    第十節  分配權:公平與效率之平衡
    第十一節  分配之道:度量分界之具體方案
  第十四章  上行·平天下
    第一節  天下之理的規定
    第二節  天下之勢的發展:青銅時代
    第三節  平天下之一:上古之懸設唐虞
    第四節  平天下之二:當今之天下定於一
    第五節  平天下之三:未來之協和萬邦
  第十五章  上行·參贊化育

    第一節  《禮記·月令》成書及背景
    第二節  時之縱貫:理論基礎之宇宙論
    第三節  令之統攝:實踐主體之公權力
    第四節  物之完成:實踐路向之參贊化育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