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動畫學與動畫學派--中國動畫的知識生產與藝術創作/成都大學傳媒研究系列叢書

  • 作者:苟強詩|責編:吳近宇|總主編:歐陽宏生//李立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69815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2
人民幣:RMB 6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當代動畫學的構建、中國動畫學派的重建為中心。以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探索精神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當代中國動畫發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理解動畫學?它的可能性研究架構是什麼?它和動畫學派的研究基礎及方法是什麼?「雙循環」格局與動畫創作有何關係?如何理解西方動漫對中國文化的改編與書寫?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以水墨動畫為代表的民族性審美,如何在媒介間性中實現繪畫一電影的革命?當代動畫學派的產業核心路徑是什麼?中國動畫電影體現了怎樣的當代敘事特色?
    上述問題構成了當代中國動畫知識生產與藝術創作的思考基礎,本書以錨定與闡發關鍵詞為寫作方式,對上述問題開展探索並做出回答。

作者介紹
苟強詩|責編:吳近宇|總主編:歐陽宏生//李立
    苟強詩,青島人。四川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新華文軒博士后,成都大學首批特聘副研究員,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副教授。四川省文藝評論(成都大學)基地執行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微電影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省廣播影視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電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等。從事中國現代文學、電影理論與批評、動畫理論研究。著有《民國時期上海的文學與法律(1927—1937)》《中國學派與地方流派:「川派動畫」的理論探索與產業競爭力研究》《天府文化的動漫化藝術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被CSSCI來源期(集)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3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級重大項目1項、省級課題5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課題6項。

目錄
第一編  動畫學建設的必要性、概念與體系
  一、動畫學建設的現實必要性
    (一)國家產業結構變化與經濟文化政策是動畫學建設的最高現實
    (二)資本文化邏輯的影響需要動畫學來規範動畫藝術教育和知識生產活動
    (三)高校嚮應用技術型轉型更應重視動畫學的建設與研究
    (四)「特殊」與「缺席」:動畫學研究的理論迫切性
  二、動畫學的概念與體系
    (一)動畫學與學術分科——現代的知識生產
    (二)「動畫學」的概念——「一般性」與「跨學科」
    (三)動畫學體系——「一體四層」
第二編  中國動畫學派重建反思與探索
  一、學派·史料·方法:中國動畫學派研究的再思考
    (一)中國電影學派研究現狀
    (二)不應缺席的中國動畫學派研究
    (三)方法革新與史料挖掘:中國動畫學派研究的基礎
  二、「雙循環」格局下中國動畫學派重建反思
    (一)中國動畫發展的「雙循環」格局背景
    (二)中國動畫學派藝術中的多維「主體」
    (三)20世紀中國動畫學派國家主體意識表達與理論話語實踐
    (四)21世紀中國動畫學派面臨的重建契機
    (五)「雙循環」格局下中國動畫學派的重建
第三編  動畫的全球化與民族美學自覺
  一、全球化視野下西方動漫中的「中國書寫」
    (一)衝突與妥協:跨文化動畫創作的現實情境
    (二)「殖民」與「抵抗」:全球化語境中文化帝國主義的影響
    (三)理性與辯證:「去霸權」的文化真實
    (四)歷史與當代:對真實花木蘭的追尋與理解
    (五)全球與本土:中國故事的敘事策略
  二、水墨動畫:繪畫一電影的第三次跨媒介革命
    (一)媒介間性:中國動畫研究的新動向
    (二)繪畫—電影的「兩次革命」
    (三)水墨動畫:跨媒介動畫的革命性呈現
第四編  中國動漫產業與中國新動畫學派的「故事新編」
  一、動漫與產業:近十年中國動漫產業研究與「學派」進路
    (一)趨勢與問題:中國動漫產業研究文獻綜述
    (二)域外與本土:跨國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動漫產業研究
    (三)反思與創新:中國動漫產業研究的「學派」進路
  二、「神話重述」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故事新編」
    (一)神話重述:當下中國動畫電影的自覺探索
    (二)故事新編:國產動畫電影神話敘事的四種類型
    (三)現實神話:國產動畫電影的主題指向
第五編  中國動畫學年會綜述(2016—2021)
  一、跨界時代的動畫理論與創作研究——2016首屆中國動畫學年會綜述
    (一)對動畫本體認知的理論探尋
    (二)動畫理論與學科體系建構
    (三)動畫史研究
    (四)動畫的創作論與技術思考
    (五)動畫敘事與中國故事
    (六)動畫產業與動畫教育
  二、動畫藝術實踐與理論建構——2017第二屆中國動畫學年會新聞報道

  三、反思與再出發的「動畫與記憶」研究——2018第三屆中國動畫學年會綜述研究綜述
    (一)中國動畫學學科與專業教育研究
    (二)在藝術與技術之間:動畫藝術的歷史性與時代性反思
    (三)動畫記憶與記憶動畫:動畫人類學和歷史學的觀照
    (四)中國傳統文化與動畫創作研究
    (五)「新實驗性」的探索:實驗動畫研究
    (六)全球視野下的動畫、文化與場域研究
    (七)中國動漫產業研究
  四、動畫中國與中國學派——2019第四屆中國動畫學年會新聞報道
    (一)國產動畫的發展與文化變遷
    (二)把握動畫一流專業建設和金課打造
    (三)動畫的延展與邊界
    (四)中國動畫學派的歷史與新探
  五、跨界·融合:國產動畫的學院派與工業化——2020第五屆中國動畫學年會綜述
    (一)藝術與技術:動畫與科技的創新融合
    (二)文化與表達:多元文化在動畫中的表現
    (三)融合與創新:動畫學科的交叉發展
    (四)理念與實踐:動畫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
  六、中國動畫理論研究與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探索——2021第六屆中國動畫學年會綜述
    (一)中國動畫的民族化與專業人才培養
    (二)技術創新驅動下的動畫本體與理論體系探索
    (三)中國動畫電影工業與產業發展新探
    (四)動畫的多元創作與形象的文本分析
    (五)中國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題材動畫創作探討
餘論
附錄一  歷屆中國動畫學年會合影(2016—2021)
附錄二  中國電影學派的「嚶鳴之聲」
  (一)中國電影學派:概念與體系
  (二)中國電影學派:理論與創作
  (三)中國電影學派:民族與國際
  (四)中國電影學派:哲學與美學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