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外國電影在中國(袁慶豐自選集)/中傳學者文庫

  • 作者:袁慶豐|責編:井彩霞|總主編:柴劍平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 ISBN:9787565737565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7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近二十年來,袁慶豐教授專註于1949年後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放映與傳播研究,並寫就近200篇論文。本書是其以個案讀解形式深度分析1949年後進入中國大陸公映的外國電影的專題論文集,對1999年前中國大陸譯制引進併產生重大影響的多部外國電影逐一做了深度解讀,認為外國電影在中國的傳播,幾十年來與觀眾的世俗生活和審美理念存在著多方位的互動。限於篇幅,本書僅選取了蘇聯、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朝鮮、越南、日本、印度和美國9個國家的代表性影片予以解讀。

作者介紹
袁慶豐|責編:井彩霞|總主編:柴劍平
    袁慶豐,華東師範大學1993屆文學博士(師從錢先生谷融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2002)、博士生導師(2009)。著有《黑乳罩:1949年後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文化傳播和世俗影響》(2015)、《新世紀中國電影讀片報告》(2014)、《黑旗袍:中國電影的文化邏輯與市場機制——2000年以來的文本實證》(未刪節版增補本,2020)、《黑夜到來之前的中國電影——1937年現存國產影片文本讀解》(2012)、《黑白膠片的文化時態——1922—1936年中國早期電影現存文本讀解》(2009)、《靈魂的震顫—文學創作心理的個案考慮》(2002)、《郁達夫:掙扎于沉淪的感傷》(1997)。

目錄
引言:外國電影在中國
總論:文化嵌入與社會迴響——1949—2019年外國電影在中國的傳播
從《夏伯陽》看蘇聯早期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列寧在十月》的政治性傳播與世俗化影響
阿爾巴尼亞電影與中國大陸電影模式的異同及文化解讀——以20世紀70年代公映的《海岸風雷》為例
羅馬尼亞電影的英雄形象與中國大陸的民間解讀——以「文革」期間公映的《多瑙河之波》為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電影在中國大陸傳播的文化機制——以《看不見的戰線》為例
越南電影與20世紀前10年的中國大陸社會——以1972年譯制公映的《琛姑娘的松林》為例
南斯拉夫影片與中國大陸電影文化語境的對接——以1973年譯制的《橋》為例
印度電影在中國大陸的世俗傳播和文化影響——以20世紀70年代末重新公映的《流浪者》為例
日本電影對中國觀眾的心理衝擊——以1978年譯制的《追捕》為例
美國電影與中國社會的歷史性關聯——以1978年譯制公映的《摩登時代》為例
主要參考資料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