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節日影像志--靜觀與詮釋/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 作者:劉廣宇|責編:柴晨清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53138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0
人民幣:RMB 87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藝術學以及傳播學等跨學科視野出發,以近百部中國節日影像志為參照,分別從內容構成、形式風格、功能意義、創作模式和跨文化傳播等方面對中國節日影像志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和深入的梳理、分析和闞闡釋。作者在書中通過影像志方式反映和詮釋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系統觀,指出節日影像志中所呈現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實影像可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規模化節日影像志作品的多渠道傳播有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作者介紹
劉廣宇|責編:柴晨清
    劉廣宇,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教授,文藝與傳媒專業博士,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文化領軍人才」,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紀錄片專委會副主任。研究專長:紀錄片創作與理論研究、非遺影像研究和鄉村文化與傳播研究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視野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與研究創新
第二章  民俗學視野中的節日及其研究
  第一節  節日形成與特徵考察
    一、節日產生與形成
    二、節日文化內涵與特徵
  第二節  節日類型與功能分析
    一、節日類型及淵源
    二、節日功能及價值
  第三節  節日研究現狀與意義
    一、節日研究階段性特徵
    二、節日研究成果及理論熱點
    三、節日研究價值與意義
第三章  節日影像志——一種新形態紀錄片
  第一節  現狀、困境與反思
    一、節日影像志研究綜述
    二、節日影像志現存的主要問題
    三、反思起點:超越《規範》的新視界
  第二節  回到節日本身的理論自覺
    一、意義網——打開節日的時間褶皺
    二、節日的「戲里」「戲外」
    三、「身體間性」的峰值呈現
    四、生生不息:回到節日本身
第四章  節日影像志內容要素研究
  第一節  主體——組織、人物與事件
    一、主體及主體的延伸性理解
    二、語境中的主體及其類型
  第二節  景觀與流程
    一、空間、景觀與場所
    二、空間構成類別
    三、空間中的文化景觀
    四、節日時間與流程
  第三節  神顯與禁忌——儀式與規避
    一、何謂儀式
    二、節日儀式分類
  第四節  宴飲與服飾——吃與穿的文化
    一、節日食物與宴飲
    二、節日服飾
  第五節  審美與競技
    一、節日表演藝術
    二、節日體育競技與遊戲
第五章  節日影像志形式要素研究
  第一節  媒介介入——現場、方法與倫理
    一、田野與現場
    二、團隊與技術
    三、方法與倫理
  第二節  看與聽

    一、儀式的魅力
    二、口述的力量
    三、田野之聲
  第三節  敘事與風格
    一、視點:主位與客位
    二、節日人物
    三、風格:總體意味的形成
  第四節  剪輯——結構、形態與立場
    一、作為對象的素材
    二、作為傳播對象的影片
第六章  節日影像志意義要素研究
  第一節  時間與空間——限定與超越
    一、物質性時空存在
    二、文化空間集成
    三、制度性時空安排
  第二節  權威與秩序——微觀視角考察
    一、權威、權力與秩序
    二、課題立項與權威、權力格局
    三、節日權威及其出場背書
    四、節日表演與權威/權力博弈
  第三節  象徵與認同——宏觀視角考察
    一、何謂認同,與誰認同
    二、外顯的分歧與內含的認同
    三、認同在今天的意義與價值
  第四節  歷史與現實——傳統從未遠去
    一、歷史文化積淀
    二、傳統再造與利益訴求
    三、民俗主義的反思
  第五節  文化與生活——「流動的節日」
    一、節日循環中的精神引領
    二、深邃文化的日常浸染
    三、隱匿在生活中的節日符號
    四、獨特的審美情愫——以節日詩歌為例
第七章  節日影像志創作模式探索
  第一節  分類的必要性與原則
    一、分類的必要性
    二、分類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學術型——科學主義創作動機
    一、學術型特點
    二、批評與反思
  第三節  故事型——功利主義創作動機
    一、故事型特點
    二、反思與批評
  第四節  詩意型——審美主義創作動機
    一、詩意型特點
    二、批評與反思
  第五節  實驗型——多樣性探索動機
    一、參與式節日影像志
    二、科技與節日影像志
第八章  餘論

    一、融媒體時代影視人類學寫作新動態
    二、「多元一體」國家形象建構新途徑
    三、節日影像志跨文化傳播:現狀及前景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節日影像志」立項目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