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微觀學術史--以田聯韜學術傳承譜係為例(精)/現代音樂論叢

  • 作者:楊民康//李延紅//劉嶸//吳寧華|責編:竹崗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ISBN:9787523109793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91
人民幣:RMB 2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藝術學和藝術人類學學科領域,音樂學術發展史不同於一般的音樂史或藝術史,而是作為學科學和學術史存在。如今,中國音樂學術發展史研究還剛剛起步,亟需在新文科思維指引下,針對各個子學科進行微觀學術史書寫。為了應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上述迫切需求和緊要目的,田聯韜教授的第一、二代學生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意圖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向近四十年來的教學研究及學術發展為考察對象,通過撰寫一部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微觀學術史,去完整地論述田聯韜教授于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學術、話語『三大體系』」建構所做的傑出貢獻以及由先生引領和執教,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學科發展與代際交疊過程。
    全書含緒論和21章,上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學術格局」共11章,緒論及第一、二章從學科架構、學術布局、研究思維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對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鑄牢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語境下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課題的整體研究狀況、研究路徑及其思維與方法論體系進行了橫向梳理和系統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從少數民族音樂區域分佈狀況及微觀學術史角度,對田先生的學術論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運用上述學術研究思維和學科方法論的狀況及創新性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描寫。下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代際傳承」共10章,該編選擇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後來的九位主要的衣缽傳人,結合他們作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的經歷,從更為微觀的個體層面,對他們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五十年來在該學術和教學領域所做的貢獻,以及前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整體學術研究格局和思維與方法論系統怎樣通過田聯韜教授學術傳承譜系得到具體實施的狀況做了進一步的細緻描寫,由此將田先生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與研究的代際傳承拓展到了第二代與第三代的銜接過程上面。

作者介紹
楊民康//李延紅//劉嶸//吳寧華|責編:竹崗

目錄
緒論  開拓與引領:田聯韜先生對建構少數民族音樂「三大體系」的傑出貢獻
  一、以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為對象的微觀學術史
  二、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歷史回溯
  三、田聯韜先生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和學術作用
  四、四十年來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術研究觀念轉向的六個方面
  五、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討論構架和內容涉及範圍
上編  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學術格局
第一章  從實求知問學落地:田聯韜先生的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理念與傳承實踐
  一、立足國家和民族的少數民族音樂教育觀
  二、從實求知、為我所用與理論、實踐並重的教學及治學原則
  三、重視本體、兼及文化的學術立場與教學思想
  四、由單個族群研究切入到跨區域/跨界音樂文化比較研究的視角與策略
第二章  聯橫合縱: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面向「多元分層-體格局」的跨世紀轉型
  一、第一階段:從「族群-地域-個案」向「民族-區域-比較」的整體化態勢轉型
  二、第二階段:從「民族-區域-比較」到「走廊」連通「板塊」的「多元分層一體」音樂分佈格局
  三、田聯韜先生與學生們的相關民族音樂學研究實踐
第三章  田聯韜先生的藏族音樂研究及其學術傳承
  一、一脈兩支的藏族音樂研究
  二、學術理念的承襲成為研究的先導
  三、研究方法的融合與創新
  四、研究領域及現狀的梳理和闡析
  五、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及擴充
  結語
第四章  學術譜系視域下的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實踐
  一、研究隊伍的多元化:「他者」與「我者」共述多彩音樂文化
  二、議題的多元化及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深化
  三、視角的多元化:跨學科角度探索學科前沿
  結語
第五章  絲綢之路上的新疆多民族音樂研究
  一、強調「本土文化和音樂經驗」的學術傳承譜系
  二、「音樂本體」切入、多學科結合的新疆多民族音樂研究
  三、絲綢之路新疆段多民族音樂文化研究範式的轉型
  結語
第六章  雲南傣族與孟高棉語族音樂研究
  一、雲南傣族與孟高棉語族音樂研究的微觀學術史脈絡
  二、雲南傣族與孟高棉語族音樂研究領域的拓展
  三、雲南傣族與孟高棉語族音樂學科發展與方法範式的特徵
  結語
第七章  川滇黔藏緬語族音樂文化研究
  一、川滇黔藏緬語族音樂學術研究傳承譜系
  二、藏彝走廊音樂文化的「多點」比較和「定點」個案研究
  三、多點與古道:荼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
  四、多點與板塊型民族文化區域:雲南與周邊跨界族群傳統儀式音樂文化圈
  五、多點民族志:「板塊與走廊」及跨學科研究思維與方法的交織與運用
  六、川滇黔藏彝走廊音樂文化研究中的形態學分析
    結語:定點、多點、多模態與「族性」「通道」「板塊」的融合
第八章  百越走廊上的多民族音樂研究
  一、黔桂粵瓊多民族音樂研究:學術塑形與團隊架構
  二、西南族群音樂研究:以關注文化多樣性與地域差異性為起點
  三、「共生音樂文化圈」:華南族群音樂研究

  四、「中間圈」與「蛋糕夾層」——跨界意識之覺醒
  五、「流域」與「通道」——區域圖景之構建
  六、「定點」、深耕一個案研究的回歸與超越
  結語
第兒章  武陵走廊音樂文化研究的微觀學術史敘事
  一、聚焦土家族音樂:以單一民族研究為起點
  二、從點到面:區域音樂研究視野與文化地理學觀照
  三、武陵走廊:整合性研究範式的孕育與形成
    結語:點、線、面一體,族性、板塊與通道結合
第十章  南嶺走廊的瑤族音樂文化研究
  一、紮根廣西、定點開拓:南嶺走廊瑤族音樂研究的定點「個案」
  二、學者互通,板塊互融:由定點到多點的瑤族音樂研究
  三、區域聯通,通道交錯:瑤族音樂文化生態的形成
  四、多位實踐,中國經驗:研究實踐中的方法產出
  五、通道延伸,跨境研究:瑤族音樂文化研究的海外實踐及拓展空間
第十一章  探求漢族與少數民族音樂交融關係的教學實踐與學術思考
  一、植根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探求漢族與少數民族音樂交融關係的教學實踐
  二、咬定青山不放鬆:探求漢族與少數民族音樂交融關係的教學成果
  三、樂通族心:探求漢族與少數民族音樂交融關係的學術思考
  結語:以奮鬥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下編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代際傳承
第十二章  田聯韜——巾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
  一、立足田野:學科背景下的田聯韜與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法
  二、兼收並蓄:「田氏風格」教學理念的建構與發展
  三、碩果累累:學科建設的主要成就
  結語
第十三章  楊秀昭——「廣州、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研究
  一、在山水間精耕一田野與科研
  二、在詩意中堅守——團隊與教學
  三、在合作中延伸——-研討與交流
  結語
第十四章  張中笑——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民族音樂志研究方法
  一、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力量的統合
  二、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實踐
  三、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理論的探索
  結語
第十五章  趙毅——廣兩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族性音樂研究
  一、學術與工作貢獻
  二、壯族音樂研究
  三、民族音樂教育思想研究
  四、其他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成果
  五、少數民族音樂創作研究
  結語
第十六章  楊民康——南方與東南誣跨界族群音樂研究、音樂民族志研究方法
  一、學人印象:學科史上的主要貢獻
  二、堅守與超越:治學特點及其知識傳統來源
  三、整體與局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實踐與經驗
  四、從借鑒到建構:音樂民族志方法論研究與本土經驗
  結語
第十七章  和雲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納兩族音樂研究

  一、知者行之始——人生經歷與學術成長過程
  二、行者知之成——學術貢獻與深厚文化底蘊
  結語
第八章  包愛軍——中困少數民族音樂研究、蒙古族音樂研究
  一、作為學者:以蒙古族宗教及祭祀音樂研究為業
  二、作為導師:培養少數民族音樂理論人才為己任
  三、作為教育管理者:以推進與發展少數民族音樂學科為使命
第十九章  嘉雍群培——藏族音樂研究、佛教儀式音樂研究
  一、進京求學:從玉樹到北京的藝術學習之路
  二、返回故土:浸潤于藏族母語文化的土壤中
  三、再次進京:開啟藏族文化藝術教學研究途徑
  四、親證踐行:在藏族音樂文化中深耕
  結語
第二十章  格桑曲傑——藏族音樂研究、佛教儀式音樂研究?
  一、人生與藝術經歷
  二、飽滿的學術熱忱和嚴謹的治學精神
  三、創新藏族音樂研究方法,提出以文化為架構的區域音樂理論
  四、對以往研究格局的突破
  五、佛教音樂研究
  六、重大項目成果
  七、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結語
第二十一章  王華——藏族熱巴、蒙古族安代音樂研究
  一、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
  二、研究領域與學術思想
  結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