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再見智人(技術-政治與後人類境況)(精)

  • 作者:吳冠軍|責編:魏冬峰//陳佳榮//余瀟茜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52663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95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我們見證了大語言模型的興起。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在見證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后,寫出了專著《人類境況》,而本書則在大語言模型時代系統性地探討「後人類境況」。這是一部嚴謹的、開創性的學術專著,以跨越學科疆界的研究方式,對當下(后)人類境況進行了寬廣且深邃的探索。
    作者對人類主義進行了獨特的解構,並提出以「技術-政治」為主軸來重新考察當下文明狀態及其所面對的危機。這本書展示了出色的學術素養,並充滿了獨特的見解。作者令人信服地將人類闡述為技術發展的產物,而不是相反。他還認為,在當今時代,缺乏的是政治智慧而不是技術智能;能夠發展新的智慧的能力,是讓智人名副其實的關鍵。
    本書既拓展了讀者的學科與知識視野,又引人深入思考人類如何智慧地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文明性挑戰,是一部富有新見和學術分量的力作。

作者介紹
吳冠軍|責編:魏冬峰//陳佳榮//余瀟茜
    吳冠軍,1976年生,上海人。澳大利亞墨納什(Monash)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英文版執行主編、上海紐約大學雙聘教授、澳大利亞墨納什大學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精神分析、中國古典思想。著有《多元的現代性》《日常現實的變態核心:后「9·11」時代的意識形態批判》《愛與死的幽靈學:意識形態批判六論》《現時代的群學:從精神分析到政治哲學》《巨龍幻想》等,其中,《愛與死的幽靈學:意識形態批判六論》獲2007——2008「雙年度中國·後天學術獎」,《現時代的群學:從精神分析到政治哲學》被媒體推薦為「2011年讀到的最好的漢語原創學術著作」。

目錄
導論  再見智人:人類主義的黃昏
  第一節  比人類更懂策略、更有知識、更會創作
  第二節  人類主義/人類例外主義/人類中心主義
  第三節  新啟蒙主義抑或後人類主義
  第四節  後人類主義地平線上再見智人
第一章  智能與智慧:器官學研究
  引言  人類文明的「兩把鑰匙」
  第一節  重思技術:作為「賽博格」的人類
  第二節  重思政治:兩次險些「被滅」的人類
  第三節  重思技術政治(I):從智人到智城
  第四節  重思技術政治(II):當代智人的去智化
  第五節  智人與人工智慧:構建共同體的兩種模式
  結語  智人的「共同命運」
第二章  大語言模型的信任問題:技術政治學研究
  引言  技術政治視野下的信任問題
  第一節  資本邏輯下的信任之殤:「機器末世」已在門口?
  第二節  探究大語言模型的智能(I):自注意力與規模
  第三節  探究大語言模型的智能(II):語言與神經網路
  第四節  兩個人類主義工程:價值對齊與機械可解釋性
  第五節  作為政治智慧的信任,及其當代危機
  結語  在人工智慧時代重鑄信任
第三章  智能與速度:競速學研究
  引言人工智慧時代的「樂戴分子」
  第一節  速度與激情:生物化學演算法遭遇競速革命
  第二節  速度與暴力:永恆「緊急狀態」下的速度專政
  第三節  人工非智能:從格林斯潘到「特朗普世」
  第四節  系統性愚蠢與「納什均衡」
  結語  作為愛智慧實踐/貢獻性實踐的哲學
第四章  競速統治與后民主政治:政治哲學研究(I)
  引言從熱詞到關鍵詞
  第一節  作為「行動元」的人工智慧
  第二節  競速統治與全面賦閑
  第三節  「不被需要」的政治困境
  第四節  演算法權力、採集經濟與民眾時代的黃昏
  第五節  后民主政治:演算法偏見與神聖人
  結語  重新激活政治哲學
第五章  愛、演算法與後人類:政治經濟學研究
  引言愛:後人類境況中的「人性」?
  第一節  演算法與奇點:愛、死亡、機器人
  第二節  婚姻演算法:經濟學家、演算法工程師、程序員
  第三節  均衡狀態:今夜無人出軌
  第四節  為愛痴狂:當演算法遭遇「一心人」
  第五節  「人類高質量男性」與平台資本主義1?0
  第六節  智能化速配:演算法革命與平台資本主義2?0
  第七節  兩種怪物:愛和演算法黑箱
  第八節  真話代言人與第三個黑箱
  第九節  演算法偏見、系統性愚蠢與「後人類」大他者
  結語  AI:後人類境況中的大他者
第六章  ?、創造與後人類:教育學研究
  引言從兩性之愛到代際教育

  第一節  當代中國「教育焦慮」與後人類未來
  第二節  後人類境況:教育終結抑或終身教育
  第三節  衝破表徵主義:教育實踐的激進更新
  第四節  重思教育:非人類與人類交互觸動的實踐
  第五節  返回中國:先秦教育思想的激進化
  結語  中國教育實踐的「古今之變」
第七章  機器人與「人類學機器」:政治哲學研究(II)
  引言  奇點臨近:對人類主義的反思迫在眉睫
  第一節  暗含於人類世中的「維度變化」
  第二節  納粹政治:「人類,太人類了」
  第三節  「人類學機器」的變態內核
  第四節  「善智」:人類主義「價值」的不善
  第五節  人工智慧正「走向壞的一面」?
  第六節  「賽博格機器」所製造的「超人類」未來
  結語  從20世紀猶太人到未來「無用階級」
第八章  技術與生命:技術哲學研究
  引言重新回到這個問題:什麼是技術?
  第一節  進入了「技術統治」的時代?
  第二節  技術與生命(I):負熵性複雜化
  第三節  技術與生命(II):生命以負熵為食
  第四節  技術與生命(III):抗拒必死性的努力
  第五節  宇宙尺度上的技術哲學(I):熵學
  第六節  宇宙尺度上的技術哲學(II):出走
  第七節  行星尺度上的技術哲學(I):蓋亞
  第八節  行星尺度上的技術哲學(II):熵世
  第九節  重啟「人化」:從智人到負熵人
  第十節  在「特朗普世」中思考人類技術
  結語  從無機物到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圖景
尾論  大語言模型時代的知識實踐
  引言  跨學科研究何以必要?
  第一節  後人類知識實踐者:作為通家的專家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