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規律研究(關於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體系)

  • 作者:王偉光|責編:劉同輝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35549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64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體系建設」為副標題,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規律研究》的系列成果,主要收集了其在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時關於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研究所建設、智庫建設、學部工作、調查研究、科研輔助、科研保障、哲學社會科學傳播媒體建設、對外學術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講話、文章,反映了他關於全面建設和逐步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體系的探索和認識。

作者介紹
王偉光|責編:劉同輝
    王偉光,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哲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     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研究等方面。出版學術專著40余部,代表作有《社會矛盾論》《利益論》《王偉光論文輯》《王偉光講習錄》《王偉光自選集》《哲林漫步》《中國道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經驗》《黨的建設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校工作規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規律研究》《馬克思主義學習文稿》《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談談民主、國家、階級和專政》《縱論意識形態問題》等。主編著作主要有《新大眾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學發展觀概論》《社會主義通史(八卷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共產黨員必備哲學修養》等。在國家級報紙、期刊上發表論文550余篇。

目錄
一  總論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學科創新體系
  加快構建學科、學術、話語「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哲學創新體系
二  加強研究所建設,夯實科研基礎
  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堅實支撐
  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緊密聯繫重大經濟現實問題,積極發揮學術優勢
  國家民族興旺發達,哲學研究取得新成績
  集中力量,推進科研強院和人才強院戰略
  抓住發展機遇,大力開拓創新
  解放思想  銳意進取  不斷開創哲學社會科學新局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同志
  關注現實,了解現實,為現實服務
  把哲學所建成國內一流的哲學研究機構
  集中力量,辦幾件影響哲學所發展的全局性大事
  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  學科建設與政策建言同行
  加強法學研究  推進改革創新
  在重大國際問題方面要具有話語權
  努力把當代所建成具有一流的政治水準與學術水平的國史編研基地和學術交流中心
  一定要辦好財經戰略研究院
  要大講特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抓好創新工程試點,把哲學所振興起來
  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加強研究室建設
  要把經濟所建成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創新研究的重鎮
  堅持國史編研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攀登學術研究高峰
  大力建設城市與環境研究領域的「國家隊」
  辦成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堅強陣地
  認真總結哲學所60年發展經驗,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堅強陣地
  學會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國際問題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我院經濟研究工作第一位的政治任務
  全面發展和提升我院科研生產力
三  發揮學部優勢,辦好學術論壇
  充分發揮學部優勢,開創學部工作新局面
  加強國學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力推進向人力資本強國的轉變
  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提升我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發揮學部優勢,樹立學術形象標誌
  中國經濟學人必須承擔自己的歷史職責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以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著力完善社會保障與人才建設
  開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之路
  傳統依然活在世界的歷史進程中
  十年最大失誤是教育
  塑造中國學術的大國氣象與世界影響
  在繼承與超越中推動人類文明的升華
  在超越資本邏輯的進程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沿著中國道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辦好上海研究院,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大有所為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要把經濟形勢研討會辦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創新
  推動學部煥發出更活躍的學術活力
  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決策咨詢
  澳門城大,大有希望
四  密切聯繫實際,注重調查研究
  出信息、出思想、出對策、出人才
  「湖州經驗」與中國發展
  紮實有效推進我院「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
  系統總結我國民族理論發展過程和實踐效果,為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獻計獻策
  創新  實踐  夢想——《品牌的力量——「中國夢」在民族貧困地區的探索與實踐》序
  從實求知,學以致用,為民族地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  突出理論學術特色,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傳播陣地
  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
  圖書館辦得如何是衡量教學科研機構水準的重要標誌
  加快網路信息化建設,努力服務科研
  樹立憂患意識、改革意識、奮發圖強意識
  努力把《院報》辦成國內外知名的學術報紙
  發揮理論優勢,締造中國思想窗口
  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多作貢獻
  站在新的、更高的學術起點上
  辦好《中國社會科學報》
  堅持正確辦社方針,建設大型出版集團
  努力辦好《中國社會科學》和《中國社會科學報》,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社會責任:傳播學研究的學脈所在
  繼續做到「八個堅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出硬傷,務求必成
  做好、做大、做強中國社會科學網
  突出理論學術特色
  建設理論學術網站,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樹立品牌,擴大影響,再攀新高峰
  大力發揚忠誠、奉獻、敬業精神
  加強資料庫和綜合集成實驗室平台建設
  堅持特色,落實要求,進一步辦好報紙
  團結協作,再接再厲,努力爭取古籍整理保護工作的新成績
  借力網路新媒體傳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堅持「雙百」方針,寓政治性、思想性于學術性、學理性之中
  踐行學術出版人的使命與擔當
  增強「四種意識」,做黨的新聞輿論和宣傳工作的排頭兵
  打造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海量資料庫
  多出高質量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撐
六  開展國際合作,加強學術交流
  加強人文社科領域交流,增進中歐間溝通互信
  偉大的一生
  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發展道路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研究國際問題,認清世界形勢,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大局
  繼續加強中拉之間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交流
  努力推進學術領域的共同繁榮
  不斷推進和發展與拉美國家的友好合作
  開創中古友好合作新局面
  進一步促進中德兩國人民的深入了解和長久友誼

  中白兩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都作出了貢獻
  不斷深化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知識交流與政策對話
  努力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
  絲綢之路是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
  推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加強中印兩國智庫交流
  中印兩國人民友好往來源遠流長
  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作出更大貢獻
  加強中非智庫交流,助力中非關係發展
  加強工業化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加強學術交流合作,促進世界繁榮發展
  祝賀中阿建交45周年
  深化中哈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發揮兩國智庫的積極作用,努力促進中印友好
  進一步提升中阿關係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
  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等金融領域的合作
  攜手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集思廣益共謀未來發展
  戰勝疫情的正道
  加強中俄戰略協作,共同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