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即用是體(陽明學深度解讀)(精)

  • 作者:傅錫洪|責編:衛羚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40635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19
人民幣:RMB 2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陽明學是一門追求在生活中契入良知、發揮良知作用的學問。本書以中國哲學整體為視野,以二程、朱子、陸象山等為參照,以現實的人為根本關懷,以把握宗旨、以意逆志為具體方法,以本體、工夫關係為主線,以陽明晚年思想為歸宿,對陽明學展開了全面、深入解讀。解讀所得的主要新觀點為:對陽明而言本體是展現在現實世界中的規範性力量;工夫是一元兩層本體工夫;即用是體是陽明體用論乃至整個思想的特色;知行合一包含本來合一、能夠合一和應該合一三層意思;心即理包含性理直接出於心和性理統攝事物之理兩層含義;良知與天道是既一體又同構的關係;陽明工夫論的內在理路是簡易與真切的互蘊;「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無善無惡包含無所謂善惡和自然好善惡惡兩項含義;真誠惻怛對陽明思想具有總結性意義;等等。

作者介紹
傅錫洪|責編:衛羚
    傅錫洪,男,1986年生,福建上杭人,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先後獲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和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研究博士學位(國家公派)。主要從事宋明儒學、東亞儒學和儒家宗教性問題研究。完成1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多項教育部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在《哲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譯文和綜述多篇。10余篇文章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摘編或轉載。

目錄
導論
第一編  本體
  第一章  知行合一
    第一節  直接針對朱子忽視本心之知的問題而提出
    第二節  知行合一的三層含義
    第三節  重建知與行、我與萬物的原初關聯
    小結
  第二章  心即理
    第一節  陸王與朱子的異同
    第二節  「心即理」的含義與宗旨
    第三節  「心即理」意味著理生於心
    小結
  第三章  良知即天道
    第一節  不僅同構而且一體
    第二節  化育萬物的功能職責
    第三節  不滯于萬物的運作方式
    小結
第二編  工夫
  第四章  中晚年工夫論的轉折與連續
    第一節  中年工夫論以切要為焦點
    第二節  格物工夫受本體指引和推動
    第三節  本體指引和推動作為中年工夫論的普遍特徵
    第四節  致良知的提出與陽明工夫論焦點的變化
    小結
  第五章  晚年工夫論中的致知與誠意
    第一節  突出致知使工夫變得可靠且簡易
    第二節  突出誠意可以促成致知工夫的落實
    第三節  致知與誠意各有所指而又相互蘊含
    第四節  陽明工夫論演進的內在線索
    小結
  第六章  兩層工夫
    第一節  朱陸對工夫階次的不同理解
    第二節  陽明對兩層工夫的選擇
    第三節  兩層工夫各自的特點
    小結
  第七章  工夫論的內在理路
    第一節  從早年經歷看陽明工夫論的要義
    第二節  簡易與真切相互需要
    第三節  簡易與真切相互促進
    小結
第三編  體用
  第八章  性
    第一節  心性合一于現實世界
    第二節  即用是性,離用無性
    第三節  性的直接性與充足性
    小結
  第九章  「良知」
    第一節  「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
    第二節  陽明對朱子學及明道、象山、甘泉之學的揚棄
    第三節  「良知」之前的言說及其局限

    第四節  「良知」本身的局限及陽明後學的分化
    小結
  第十章  未發已發
    第一節  作為潛在思想資源的五峰、南軒的主張
    第二節  主要針對朱子的兩層區分而來
    第三節  良知即已發而為未發
    第四節  從兩個層次展開
    第五節  兩種可能質疑及其回應
    小結
  第十一章  動靜合一
    第一節  動靜合一的第一層含義
    第二節  背離第一層動靜合一的兩種問題
    第三節  動靜合一的第二層含義
    第四節  動靜合一的第三層含義
    小結
第四編  四句教
  第十二章  無善無惡
    第一節  無善惡可言與離用無體的體用論
    第二節  自然以及勉然好善惡惡的工夫
    第三節  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
    小結
  第十三章  兩種《大學》詮釋,兩種四句教
    第一節  可以實施的正心工夫
    第二節  兩種正心詮釋的交織
    第三節  平日四句教
    第四節  定本四句教
    小結
  第十四章  天泉四句
    第一節  好善惡惡的兩條工夫提升之路
    第二節  只能在用上說體
    第三節  龍溪與陽明的離合
    第四節  徹上徹下的四句教
    小結
  第十五章  嚴灘四句
    第一節  龍溪揭示的無心工夫
    第二節  嚴灘四句的本意
    第三節  另一條隱含的工夫提升之路
    小結
第五編  真誠惻怛
  第十六章  真誠惻怛之工夫
    第一節  真誠惻怛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借助真誠工夫以呈露惻怛之仁
    第三節  借助惻怛之力以維護真誠狀態
    第四節  真誠惻怛與誠意、致良知的關係
    小結
  第十七章  真誠惻怛之本體
    第一節  真誠惻怛是工夫的動力和準則
    第二節  真誠惻怛是針對克除私慾的問題而來
    第三節  真誠惻怛之動力源自生生之仁
    第四節  一體之痛感即是化知為行、為善去惡的根本動力

    小結
  第十八章  真誠惻怛的總結性意義
    第一節  本體與工夫的統一
    第二節  動力與準則的統一
    第三節  勉然與自然的統一
    小結
徵引文獻
初出一覽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