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31-1953)

  • 作者:(英)安德魯·N.布坎南|責編:黃馳|譯者:張士偉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4363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4
人民幣:RMB 8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動態的、全球性的學術描述,嘗試重構傳統視角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區域與時間框架,真正破除「歐美中心論」,將區域視角放大至全球,重點包括在過往「二戰」史中時常缺位的亞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戰爭進程及其互相交織的政治與經濟活動等,同時將傳統認知中的「二戰」時間框架擴展至1931—1953年,將「二戰」」歐洲戰場爆發前具有全球意義的區域衝突囊括在內,並將1945年後亞洲戰場的局部衝突納入「二戰」敘事框架,對世界格局進行了更加系統的學術論述,對美國霸權作了較為深刻的透視,並指明由美國主導的「二戰」史敘事存在較大的缺陷,1945年後層出不窮的地區衝突就證明了美國推動建立的以其為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失敗。

作者介紹
(英)安德魯·N.布坎南|責編:黃馳|譯者:張士偉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原版書序言
第一章  世界舊秩序的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後安排
  美國的崛起
  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
  俄國革命
  日本、中國和亞洲不斷加深的衝突
第二章  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軔
  美國新政
  日本大蕭條與軍國主義
  納粹德國的崛起
  走向「軸心」聯盟
  蘇聯對集體安全的追尋
  法國人民陣線聯盟與西班牙內戰
  德奧合併、綏靖主義與軍備重整
  亞洲走向戰爭之路
  歐洲走向戰爭之路
第三章  1940年:軸心國的勝利與新的戰略抉擇
  芬蘭冬季戰爭
  德國在波蘭的「生存空間」
  德國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控制
  英法計劃和「帝國動員」
  1940年夏:法國淪陷
  不列顛空戰
  新的戰略抉擇
  《三國同盟條約》
  柏林轉向東方
  東京轉向南方
  羅馬的「平行戰爭」
第四章  1941—1942年:軸心狂潮
  義大利將德國拖下地中海
  中東的戰爭與民族主義
  巴巴羅薩行動
  大屠殺
  巴巴羅薩行動與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
  珍珠港事件與世界大戰
  日本的離心攻勢
  阿卡迪亞會議
第五章  1942—1943年:大戰轉折點
  一場世界大戰
  海道、航線和全球互通網路
  空中高速公路
  軍事轉折點:太平洋戰役
  中國戰場的僵局
  軍事轉折點:蘇德戰場
  軍事轉折點:地中海戰場
第六章  戰時經濟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的戰時規劃

  美英的戰爭與商業
  軸心國的戰爭規劃
  中國:戰時生產與資本主義的現代性
  生產之戰
  勞工動員
  技術之戰
第七章  1943年:全面戰爭與戰後世界的新輪廓
  盟軍聯合轟炸攻勢
  德國東線的危機
  太平洋戰略選擇和東南亞民族解放戰爭
  英屬印度的轉型
  中國與開羅會議
  義大利的戰爭、民眾起義和盟國政治
  南斯拉夫切特尼克和游擊隊
  德黑蘭會議
第八章  1944年:盟國走向勝利
  世界大戰與拉丁美洲
  中立國
  盟軍前進:紅軍摧枯拉朽
  盟軍前進:義大利和法國
  戴高樂將軍與法國的光復
  義大利和希臘的戰爭與政治
  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進軍和日本在中國的一號作戰
第九章  1945年:戰爭結束了,鬥爭仍在繼續
  一個世界經濟新秩序
  雅爾塔會議
  歐洲戰事的結束
  的里雅斯特危機和波茨坦會議
  盟軍戰略轟炸與太平洋戰爭
  亞洲的地緣政治和原子彈轟炸日本
  亞洲戰事止而不休
第十章  從戰爭到戰後,1945—1953年
  人口損失
  盟國因何而勝
  美國的有限勝利
  華盛頓組織其霸權
  帝國在東南亞的終結
  印度獨立和非洲的反殖主義
  中東民族主義、石油和帝國主義
  歐洲的分裂
  亞洲的軍事佔領、戰爭和革命
  一個短暫而有限的美國世紀
尾聲
註釋、參考書目與拓展閱讀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