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消逝的光明(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共2冊)(精)

  • 作者:(英)扎拉·斯坦納|責編:成琳|譯者:石志宏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19570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202
人民幣:RMB 2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第一次世界大戰如同一場可怕的火山噴發,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影響。歐洲四大帝國灰飛煙滅,中東歐各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傳統的「歐洲協調」崩潰,要求建立新國際機制的呼聲越發高漲。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締結的《凡爾賽和約》等條約幾乎無法解決這場大戰引發的種種問題,這也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
    劍橋大學榮休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扎拉·斯坦納對以上這種傳統觀點提出了質疑,她認為20世紀20年代雖然見證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衝突、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的崛起、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衰,但這十年也充滿了希望,各國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於歐洲的重建和復興,直到全球性經濟危機和希特勒的上台徹底打破了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之間的平衡。

作者介紹
(英)扎拉·斯坦納|責編:成琳|譯者:石志宏

目錄
地圖目錄
圖表目錄
序幕
·上冊·
  第一部分  歐洲的重建,1918-1929年
    第一章  鏡廳:西方和平的締造
    第二章  遙遠的邊界:東方和平的締造
    第三章  缺席者:蘇聯(俄)與戰後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  經濟至上:西歐的重建,1919-1924年
    第五章  民族主義至上:東歐和中歐的重建
    第六章  來自右翼的「革命」:義大利,1919-1925年
    第七章  日內瓦之夢:國聯與戰後的國際主義
    第八章  新的黎明?《洛迦諾公約》之後西歐的穩定
    第九章  搖搖欲墜的重建:「洛迦諾」表面之下的裂縫
·下冊·
    第十章  混濁水域:義大利、東歐與蘇聯的不確定性
    第十一章  動搖的國際主義:《洛迦諾公約》之後的裁軍與安全
    第一部分結論:重建的歐洲?
  第二部分  轉折歲月,1929-1933年
    第十二章  大蕭條時期的外交:經濟民族主義的勝利
    第十三章  滿洲危機:歐洲列強與遠東
    第十四章  金杯毒酒:尋求裁軍
    第二部分結論:轉折歲月,1929-1933年
附錄一  統計表格
附錄二  歐美部分國家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國務卿)
附錄三  國際大事年表(1918-1933年)
總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