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史/華夏道善人與經典文庫

  • 作者:吳怡|責編:陶鵬
  • 出版社:華夏
  • ISBN:9787522205687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哲學史》對中國哲學史的解讀,有一些非常新穎的觀點和發現。它不再圍繞知識的研究和方法理論的闡述,而是結合諸子百家不同的思想立場,按照時間發展的線索將中國哲學里的精神和德行的修養功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本書從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中國哲學史,深刻地探究了中國哲學史的奧秘。全書既引用原典,依經解經;又借用今人的理論,來闡發作者自己的觀點。從根本上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中國哲學的儒、道、墨、法及佛學各宗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鬆領悟中國哲學的神奇智慧精髓,是一部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文筆優美的潛心之作。

作者介紹
吳怡|責編:陶鵬
    吳怡(1939-),浙江青田人,台灣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文學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現任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所教授,專授《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及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禪與老莊》《逍遙的莊子》《中庸誠的哲學》《哲學演講錄》《公案禪語》《中國哲學發展史》《新譯莊子內篇解義》《生命的轉化》等中文著作,The Book of Lao Tzu(《老子翻譯》),The Mind of Chinese Chan(Zen)(《禪心》),The Book ofChanges and Virtues of I Ching(《易經的易德》)等英文著作。

目錄
導論  中國哲學的整體生命觀
  第一節  整體生命觀與中國哲學
  第二節  由整體生命哲學到轉化的方法和功夫
  第三節  中國哲學的系統思維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源頭
  第一節  哲人帝王
  第二節  道統之特色
  第三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二章  應變與處變之學的《易經》
  第一節  《易經》的結構和發展
  第二節  《易》理的三義和應變的方法
  第三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三章  諸子百家的爭鳴
  第一節  春秋思想勃興的原因
  第二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至聖先師——孔子
  第一節  哲學史上兩種不同的安排
  第二節  孔子一生思想的演變
  第三節  孔子的一貫之道——仁
  第四節  孔子仁道思想的實踐
  第五節  孔子思想的檢討
  第六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五章  無為自然的老子
  第一節  什麼是道家
  第二節  老子其人與其書
  第三節  老子思想的精神和運用
  第四節  老子思想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六章  為底層群眾代言的墨子
  第一節  和儒家對立的另一派
  第二節  墨子的生平及其時代背景
  第三節  墨子思想的特色
  第四節  墨子思想的衰微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七章  捨我其誰的孟子
  第一節  儒學的發揚
  第二節  孟子的生平、著述以及思想的淵源
  第三節  孟子思想的精神
  第四節  孟子對各家的批評
  第五節  孟子思想的檢討
  第六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八章  科學實證與思辨之學的墨經與別墨
  第一節  從墨子到別墨
  第二節  《墨經》思想的特色
  第三節  名家的產生與沒落
  第四節  名家思想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九章  逍遙自在的莊子
  第一節  從老子到莊子
  第二節  莊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節  莊子思想的精神
  第四節  莊子思想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章  博學深思的苟子
  第一節  儒學的新局面
  第二節  荀子的生平和著作
  第三節  苟子思想的新貢獻
  第四節  荀子思想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一章  法、術、勢三派合一的韓非
  第一節  法家思想的先驅
  第二節  韓非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節  韓非的思想精神
  第四節  韓非對各家的批評
  第五節  韓非思想的檢討
  第六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二章  戰國以來思想的流變
  第一節  百家之學的興盛
  第二節  儒家的後學者
  第三節  其他百家之學
  第四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三章  一波四折的漢代思想
  第一節  由戰國到秦的統一
  第二節  漢代思想的一波四折
  第三節  漢代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
  第四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四章  天人感應之學的董仲舒
  第一節  漢代思想演變的兩條路線
  第二節  董仲舒的使命
  第三節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之學
  第四節  天人感應之學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五章  玄學清談的魏晉名士
  第一節  什麼是玄學
  第二節  玄學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三節  玄學的兩派
  第四節  玄學清談的檢討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六章  煉丹吃藥的神仙夢想之流
  第一節  神仙之學的源流
  第二節  神仙之學的理論
  第三節  神仙之學的發展
  第四節  神仙之學的評價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七章  印度佛教的傳入與風靡一代的隋唐佛學
  第一節  漢末佛教的傳入
  第二節  魏晉佛學的發展
  第三節  印度佛學中國化的兩位先鋒
  第四節  佛學各宗的傳承與中國佛學的建立
  第五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八章  建立人性的中國佛學的惠能
  第一節  禪學的淵源
  第二節  惠能與中國禪學的完成
  第三節  中國禪學的發展和得失的檢討
  第四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十九章  新儒學的三位先鋒
  第一節  新儒學的形成
  第二節  宋初的三位新儒學的先鋒
  第三節  宋初三哲思想的檢討
  第四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二十章  理學思想的大師——程朱
  第一節  二程和朱子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二程之間的異同
  第三節  程顥的思想境界
  第四節  程頤的為學功夫
  第五節  朱熹集理學大成
  第六節  理學家對佛學的批評
  第七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二十一章  心學思想的大哲——陸王
  第一節  朱陸之間的對立
  第二節  陸九淵與心學的開端
  第三節  自南宋到元明的思想發展
  第四節  明代心學的先驅
  第五節  王守仁在心學上的偉大成就
  第六節  陸王心學與禪學的關係
  第七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第二十二章  在轉向中展望中國哲學
  第一節  自陽明以後中國哲學的轉向
  第二節  西方新潮影響下中國哲學所遭受的衝擊
  第三節  中國哲學的展望
  第四節  整體生命哲學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