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教材)

  • 作者:編者:于彩蓮//李芬//楊瑩|責編:徐雅妮//孫鳳英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28295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0
人民幣:RMB 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描述,分析當今社會存在的環境問題,系統介紹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產生的原因與危害、環境污染防治的技術與措施,闡述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由來,提出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途徑,詳細論述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環境倫理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正確認識和評價環境工程實踐對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能夠在解決複雜工程問題方案設計中考慮對環境、健康等因素的影響,並能夠採取措施加以改進,樹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和科學發展觀。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非環境類專業環境教育公共課教材,更是達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畢業要求的優選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于彩蓮//李芬//楊瑩|責編:徐雅妮//孫鳳英

目錄
第一章  資源與環境
  第一節  環境概論
    一、環境的定義
    二、環境的類型
    三、環境的功能
    四、環境承載力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及其屬性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
    三、自然資源的特點
  第三節  環境與資源問題
    一、環境問題的產生與分類
    二、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生態系統與生態破壞
  第一節  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及功能
    三、生態系統的結構
    四、生態系統的類型
    五、生態系統的功能
  第二節  生態平衡
    一、生態平衡的概念
    二、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
    三、生態系統失衡
  第三節  生態破壞與恢復
    一、水土流失與荒漠化治理
    二、森林破壞與修復技術
    三、草場退化與修復技術
  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銳減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與意義
    二、生物多樣性銳減現狀
    三、生物多樣性銳減原因
    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環境與健康
  第一節  環境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一、人體與環境平衡
    二、人體化學組成與致病過程
    三、環境因子與人體健康
  第二節  環境污染物類型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環境中污染物分類
    二、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素
    三、部分化學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四、物理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五、病原微生物與人體健康
    六、環境激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第三節  居室環境與健康
    一、居室環境污染來源與特點
    二、典型居室污染類型及對健康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水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  水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水污染概念、來源與危害
    二、水中污染物類型
  第二節  我國水環境質量標準與分類
    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與分類
    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與分類
    三、海洋環境質量標準與分類
  第三節  中國水環境狀況
    一、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
    二、河流流域水質狀況
    三、湖泊(水庫)水質狀況
    四、地下水水質狀況
    五、重點水利工程水體
    六、海洋水質
  第四節  水污染防治政策與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與原則
    二、中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三、「河長制」
  第五節  水處理技術與典型工藝流程
    一、物理處理法
    二、化學處理法
    三、生物處理法
    四、其他處理方法
    五、典型給水處理和廢水處理流程
    六、水處理所達到的標準
  第六節  水體修復技術
    一、水體污染生態修復技術
    二、地下水修復技術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大氣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  大氣污染
    一、大氣污染的定義
    二、大氣污染物
    三、大氣污染源
    四、環境空氣質量評價
    五、幾種典型的大氣污染現象
  第二節  大氣污染治理技術
    一、除塵技術
    二、氣態污染物的控制
  第三節  室內空氣污染控制
    一、源控制
    二、通風
    三、空氣凈化器
    四、生態效應
  第四節  汽車尾氣污染與控制
    一、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
    二、控制汽車排氣污染的主要技術
  第五節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

    一、綜合防治措施
    二、綜合防治行動計劃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固體廢物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  固體廢物的概述
    一、固體廢物的概念
    二、固體廢物的來源
    三、固體廢物的分類
    四、固體廢物的特點
  第二節  固體廢物的環境影響
    一、侵佔土地,影響土壤環境
    二、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三、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第三節  固體廢物的環境污染防控途徑及技術措施
    一、源頭減量化控制
    二、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三、固體廢物無害化的處理與處置
  第四節  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技術
    一、固體廢物的處理技術與方法
    二、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技術
  第五節  生活垃圾的處理與處置
  第六節  固體廢物管理
    一、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
    二、我國固體廢物的管理原則
    三、我國固體廢物的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
  第一節  土壤的基本知識
    一、土壤的形成
    二、土壤的組成
    三、土壤的生態學意義
  第二節  土壤質量退化與土壤污染
    一、土壤退化原因及類型
    二、土壤環境背景值與環境容量
    三、土壤污染物與污染源
  第三節  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
    一、土壤重金屬的防治技術
    二、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危害與防治技術
    三、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與計劃
  第四節  退化土壤的生態修復技術
    一、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生態修復
    二、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生態修復
    三、耕地地力貧瘠化的生態修復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節  物理環境污染概述
    一、物理環境的類型
    二、物理性污染及其特點
  第二節  雜訊污染及其控制

    一、雜訊及其來源
    二、雜訊污染的特點與防治
  第三節  電磁輻射污染防治
    一、電磁環境和電磁輻射污染
    二、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三、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
  第四節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一、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二、放射性污染防護一般措施
  第五節  熱污染控制技術
    一、熱污染及其類型
    二、水體熱污染
    三、大氣熱污染
  第六節  光污染及其控制
    一、光污染及其影響
    二、光污染的防護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全球環境問題
  第一節  全球氣候變化
    一、氣候變化與溫室效應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三、氣候變化控制措施
    四、「雙碳目標」
  第二節  臭氧層保護
    一、臭氧層及其作用
    二、臭氧層破壞現狀及發展
    三、臭氧層的破壞機理
    四、臭氧層破壞的危害
    五、臭氧層的保護措施
  第三節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概念與特性
    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來源
    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傳播和危害
    四、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第四節  危險廢物的越境轉移
    一、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的現狀
    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原因
    三、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的對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起源和發展
    一、古代樸素的可持續性思想
    二、現代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
    一、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思想
    四、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五、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一、清潔生產
    二、生態工業園
    三、循環經濟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國際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二、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環境保護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
  第一節  環境保護方針政策
    一、環境保護基本方針
    二、環境政策
  第二節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一、憲法
    二、環境保護法律
    三、環境保護行政法規
    四、政府部門規章
    五、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性規章
    六、環境標準
    七、環境保護國際公約
    八、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中各層次間的關係
  第三節  環境法律責任
    一、環境行政責任
    二、環境民事責任
    三、環境刑事責任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環境倫理觀
  第一節  環境倫理觀的確立
    一、產生原因
    二、中國古代環境倫理思想
  第二節  環境倫理的主張
    一、自然的權利
    二、環境正義
    三、社會變革
  第三節  工程活動中的環境倫理
    一、工程活動中的環境意識
    二、工程活動中環境倫理的觀點
    三、工程活動中環境倫理原則
  第四節  工程共同體的環境倫理
    一、工程共同體的環境倫理責任
    二、企業的環境倫理責任
    三、工程師的環境倫理責任
    四、工程共同體其他成員的環境倫理責任
  第五節  環境倫理觀與人類的行為方式
    一、決策者行為
    二、企業家行為
    三、公眾行為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