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翻譯的危險(清代中國與大英帝國之間兩位譯者的非凡人生)(精)

  • 作者:(英)沈艾娣|責編:王頌|譯者:趙妍傑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
  • ISBN:9787513946346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64
人民幣:RMB 8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792年,82歲的乾隆帝在清軍擊敗入侵的廓爾克人後志得意滿,撰文彰顯自己的「十全武功」。18世紀中後期,他治下的中國疆域遼闊、社會繁榮,但內憂外患早已顯露。與此同時,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成為海上霸主,極大地促進了工業革命,產生了對原料、市場和財富的巨大需求。1783年,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英國先是進一步加強對印度的控削,更把目光投向了馬六甲海峽以東。
    1793年夏,英國政府派往清朝的特使喬治·馬戛爾尼遠渡重洋,率使團抵達承德覲見乾隆帝。這是中國同西方交往的歷史中最著名的時刻之一,英使不肯下跪而乾隆大怒、清朝以天朝自居而無視其他文化導致了衝突,乃至中國近代的持續落後,成為講述這一時刻的主要旋律。
    本書不僅描述了使團籌備、人員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員一路的接待、正式與非正式會談、翻譯造成的誤解、使團見聞等諸多細節,更將鏡頭轉向覲見現場的譯員李自標和小斯當東,讓他們的人生沉浮與使團出使交織在了一起,展現了國與國交往的機制。作者認為,馬戛爾尼使華,是中英密切接觸的結果,而非開始。清朝當時有不少人對歐洲知之甚多,但英國的威脅讓擁有這些知識變得危險,故無人願意顯露。對他國越是了解,在本國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聲音就會受到壓制,翻譯首當其衝。
    當鴉片戰爭最終爆發,帝國主義以及一種全力與之相拮抗的民族主義,就佔據了中國與西方關係的主流,世界權力格局也隨之改變,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越來越重要。

作者介紹
(英)沈艾娣|責編:王頌|譯者:趙妍傑

目錄
推薦序:歷史是在語言中產生的(王笛)
中譯本序
人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跨越世界的人生
  第一章  涼州李家
  第二章  戈爾韋的老斯當東
  第三章  李自標在那不勒斯的教育經歷
  第四章  小斯當東的奇異童年
第二部分  李自標和馬戛爾尼使團
  第五章  為使華尋覓翻譯
  第六章  遠渡重洋
  第七章  其他可能的譯員
  第八章  作為譯員和中介的李自標
  第九章  御前講話
  第十章  成為隱身的翻譯
  第十一章  使團之後的李自標
第三部分  小斯當東與廣州貿易
  第十二章  小斯當東成為翻譯
  第十三章  喬治·斯當東爵士,翻譯官與銀行家
  第十四章  英國佔領澳門及其後果
  第十五章  一位通事和他的麻煩
  第十六章  阿美士德使華
第四部分  疏離
  第十七章  李自標四處藏匿的晚年
  第十八章  小斯當東在議會
  第十九章  鴉片戰爭
  第二十章  忘卻
結語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