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互鑒與融合--唐詩中民族觀念與文化交流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 作者:蘭翠|責編:侯俊智//申珺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62871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唐代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統背景上,以唐代詩人別集和《全唐詩》為研究對象,佐以詳實的史料,用充分的詩歌資料和研究理據,從整體上梳理了唐詩中與民族關係相關的作品。本書立足詩人群體,總結其關於民族問題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為研究唐代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客觀性、新穎性、開拓性的體驗式角度和視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
    本書全面充分地展現唐代民族交流及文學創作的獨特面貌和發展歷史,再現中華多民族交往交融的整體風貌。一書在手,既可瀏覽唐詩中林林總總的文化交流片段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關係畫卷,又可與其他領域的研究相補互充,補史、證史而窺見唐代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的全貌。

作者介紹
蘭翠|責編:侯俊智//申珺
    蘭翠,女,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為煙台大學婦委會主任,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在《文學遺產》《文史哲》《文藝理論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唐代孟子學研究》《唐詩與書畫的文化精神》《唐詩題材與文化》,主編《大學美育·文學卷》《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選讀》,參編《大學語文新編》等著作9部,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次。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初唐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唐太宗詩歌中的民族關係
    一、「揚麾氛霧靜」:北征突厥
    二、「駐蹕俯九都」:東征高麗
  第二節  初唐四傑詩歌中的民族情感
    一、「負羽遠從戎」:楊炯、盧照鄰詩歌中的民族情感
    二、「投筆懷班業」:駱賓王從軍的矛盾情感
    三、「誓令氛祲靜皋蘭」:駱賓王詩歌中的民族態度
  第三節  陳子昂詩歌中的民族情感與觀念
    一、武后時期錯綜複雜的民族關係
    二、「匈奴猶未滅」:陳子昂詩文中的民族情感
    三、「來能懷去能制」:陳子昂的民族觀
  第四節  初唐南貶詩人筆下的嶺南民族風情
    一、「漲海積稽天」:嶺南各民族的自然生態
    二、「地偏多育蠱」:嶺南各民族的文化生態
第二章  盛唐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高適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翩翩出從戎」:高適強烈的民族自信
    二、「一戰擒單于」:高適對民族戰爭的主張
    三、「到處盡逢歡洽事」:高適對民族融洽關係的嚮往
  第二節  岑參詩歌中的民族關係
    一、「天威臨大荒」:西部邊境民族戰爭書寫
    二、「葉河蕃王能漢語」:西部邊境的民族和融文化
    三、「孰知造化功」:西部邊境的地理環境及民族風情
    四、「厭聽巴童歌」:岑參對蜀地少數民族的感觀
  第三節  王維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漢兵大呼一當百」:王維對唐軍聲威的誇耀
    二、「當令外國懼」:王維對建立邊功的慷慨意氣
    三、「大漠孤煙直」:王維對民族風情的表現
  第四節  李白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客觀中性:李白對少數民族的稱謂
    二、理性平和:李白對民族衝突的態度
    三、平民情懷:李白民族觀形成的內在理路
  第五節  杜甫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勛業青冥上」:杜甫在安史之亂前的民族觀
    二、「中原有驅除」: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民族觀
    三、「乾坤尚虎狼」:杜甫在安史之亂后的民族觀
第三章  中唐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白居易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夷聲邪亂華聲和」:白居易對夷族樂舞的排斥
    二、「今日邊防在鳳翔」:白居易對收復邊疆失地的期望
    三、「欲感人心致太平」:白居易對民族關係的主張
  第二節  韓愈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不用無端更亂華」:韓愈對佛教的態度
    二、「與魑魅為群」:韓愈對西原蠻的態度
    三、「常懼染蠻夷」:韓愈對少數民族民俗的態度
  第三節  柳宗元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居夷獠之鄉」:柳宗元對其貶所蠻夷之地的認知
    二、「幸此南夷謫」:柳宗元對夷文化的接納與融入

  第四節  劉禹錫詩歌對貶謫地異族文化的書寫
    一、「蠻衣斑斕布」:對朗州異族文化的書寫
    二、「莫徭自生長」:對連州異族文化的書寫
    三、「長刀短笠去燒畬」:對夔州異族文化的書寫
  第五節  呂溫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一、「豈知羸?窮荒外」:呂溫對吐蕃自然環境的抒寫
    二、「明時無外戶」:呂溫對唐朝與吐蕃友好交往的願望
    三、「有心無力復何言」:呂溫憂國憂民的民族情懷
第四章  晚唐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杜牧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文思天子復河湟」:杜牧對收復河湟的期盼
    二、「三邊要高枕」:杜牧的邊防理想
  第二節  李商隱詩歌中的民族觀
    一、「愛君憂國去未能」:李商隱對邊事問題的憂患意識
    二、「從古窮兵是禍胎」:李商隱對民族關係問題的思考
    三、「羌管促蠻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第三節  貫休詩歌中的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書寫
    一、「山無綠兮水無清」:西北邊疆的人文地理書寫
    二、「未戰已疑身是鬼」:西北邊行詩歌的情感主調
    三、「戰後覺人凶」:民族紛爭引發的反思
    四、「狂蠻莫掛甲」:南海邊疆民族關係書寫
    五、「忘身求至教」:與東夷僧侶的交往
第五章  唐詩中的民族稱謂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唐詩中的胡風
    一、「香飯進胡麻」:胡麻飯與胡麻餅
    二、「一炷胡香抵萬金」:胡香
    三、「白羽胡床嘯詠中」:胡床
  第二節  唐詩中的「夷」
    一、「東方曰夷」:夷義溯源
    二、「華夷」「夷俗」「夷心」:唐詩中「夷」的內涵
    三、「禮樂夷風變」:文化的自信與包容
  第三節  唐詩中的新羅與日本
    一、「積水隔華夷」:空間體驗
    二、「到岸猶須隔歲期」:時間體驗
    三、「異俗知文教」:文化體驗
  第四節  唐代和親詩與詠王昭君現象
    一、「和親漢禮優」:唐代和親詩與士人的民族情感
    二、「昭君恨最多」:王昭君形象的文化意義
第六章  唐詩中的鄰族名物與文化交流
    一、「白草磨天涯」:白草
    二、「胡地苜蓿美」:苜蓿
    三、「荔枝還復入長安」:荔枝
    四、「桄榔椰葉暗蠻溪」:桄榔
  第二節  唐詩中的鄰族武器及日用品
    一、大食刀、烏孫佩刀、新羅劍:異域刀劍武器
    二、蠻榼、蠻箋、蠻絲:蠻方日常用品
  第三節  唐詩中的異域駿馬
    一、「背為虎文龍翼骨」:天馬的姿態
    二、「身騎天馬多意氣」:天馬與日常生活
    三、「大宛來獻赤汗馬」:唐朝聲威

    四、「天馬長鳴待駕馭」:以駿馬喻人才
    五、「胡馬犯潼關」:胡馬的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