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21卷第1輯總第40輯禹域內外法律的理論制度與實踐)

  • 作者:編者:杜金|責編:芮素平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39066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2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為中山大學法學院創辦于1999年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一卷兩輯,系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輯以「禹域內外:法律的理論、制度與實踐」為主題,包括相關成果6篇,分別為胡曉關於清末如何引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考證,張興美對當下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問題的研究,南茜·彭寧頓、瑞德·黑斯蒂從心理學視角對陪審員決策認知過程的經典描述,劉孟關於地方行政許可設定權定位及其分配原則的探討,張生、李捷對RCEP投資規則與國際投資治理新發展的評述,以及許克明關於《望廈條約》與19世紀美國法律帝國主義在東亞實踐的回顧。主題論文以外,「理論評述」欄目推出一組頗具法理色彩的作品,分別為黃竹鋆對群體性違法現象所作的博弈分析,高宇對法律規範性理論譜系的梳理,以及陳城偉關於平台合作治理與用戶主體性建構的設計。「實證研究」欄目刊載相關論文2篇,即尹航、陳禹衡關於濫伐林木罪保護法益的生態化轉型及司法適用的研究,崔瑋、楊言軍對檢察聽證制度運行狀況的實踐性反思。本期「爭鳴」欄目收錄了趙艷紅關於刑事司法實踐中如何合理認定「疑罪」的反思,希望可以借此引發更多討論。

作者介紹
編者:杜金|責編:芮素平

目錄
·主題研討:禹域內外:法律的理論、制度與實踐·
  清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引入——基於《天津府屬試辦審判廳章程》的考察  胡曉
  訴訟程序的繁簡:現狀、機能與分流路徑  張興美
  陪審員決策的認知理論——故事模式  南茜·彭寧頓  瑞德·黑斯蒂  著,劉妍  王瑞聰  譯
  論央地視域下地方行政許可設定權的分配  劉孟
  RCEP投資規則與國際投資治理的新發展  張生李捷
  《望廈條約》與美國法律帝國主義在東亞的實踐(1844-1870)  許克明
·理論評述·
  群體性違法的成因與規制——基於博弈中不對稱性的分析  黃竹鎏
  法律規範性的理論譜系  高宇
  尋回「失落」的用戶——平台合作治理與用戶的主體性建構  陳城偉
·實證研究·
  濫伐林木罪保護法益生態化的形塑、應用與計算  尹航  陳禹衡
  悖離與糾偏:檢察聽證制度的實踐性反思  崔瑋  楊言軍
·爭鳴·
  論「疑罪」的合理認定  趙艷紅
稿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