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至簡中國史》依托前人鑿出的石路、引入現代社會科學的設計、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搭建一條歷史觀光纜車,描繪了從伏羲神農到帝制終結的中國簡史,旨在用生動、流暢的語言,照亮中國歷史的主要脈絡,引導讀者從多學科的認知框架去快速認識中國歷史,進而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讀史形成認知地圖,認知地圖決定未來命運。個人如此,民族、國家亦然。總結萬國歷史,以成興衰鏡鑒;挹海注河,復興華夏文明,此書所願也。
作者介紹
王培霖|責編:錢吉苓//李娜
王培霖,學者、投資人。曾任《第財經日報》社論主筆,現從事國際宏觀投資研究,主要方向為基於長曆史周期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動的沒資。
目錄
第一卷 鴻蒙時代
第一章 1萬年前的超級遠征
人類學的新發現
食物生產技術變革
傳說的三皇時期:遠古生活圖景
附:在神話傳說與歷史之間
第二章 5000年前:建立國家,創造文明
中華文明到底是不是5000年
五帝時代:民族與國家的形成
政權組織的演化
政權運行:禪讓似乎沒那麼輕鬆
附:重建中的中國上古史
第二卷 封建時代
第三章 家天下:進入封建時代
夏朝:考古學家證實了嗎
商朝:出現了甲骨文,還有許多黑科技
殷周革命:決定了後世的世界觀
封建秩序不能永恆,該怎麼辦
華夏初步奠基
附:夏商周是奴隸社會嗎
第四章 春秋:霸權更迭
封建秩序已朽壞
齊桓公開啟過渡時期總路線
霸權秩序的確立:春秋國際公約
宋襄公想繼承過渡時期總路線
晉楚爭霸80年
脆弱的國際和平
霸權體系的黃昏
第五章 戰國:合縱連橫
國家裂變:三家分晉
改革變法:爭戰時代的主旋律
合縱連橫:歷史關鍵岔路口
第六章 百家爭鳴:2500年前的思想大啟蒙
孔子與儒家:以復古救世
墨家:東方的聖殿騎士團
道家:奠定中國人的世界觀
法家:理性的創新派
外交學派:鬼穀子與縱橫家
異彩紛呈的其他學派
附:「軸心時代」人類思想的大覺醒
第三卷 帝國時代
第七章 2000年前:秦確立帝制
前傳:封建秩序解體
商鞅變法:推動社會大轉型
吞滅六國:秦國武力統一天下
大一統建設:萬世太平了嗎
人民掉進了帝制的陷阱
帝國的崩塌:開啟兩千年「西西弗模式」
第八章 漢朝:打開國際通道的東方王朝
前傳:楚漢爭霸的經過
中國第一個庶民王朝
漢初的經濟繁榮
破匈奴,通西域,拓疆土
獨尊儒術:意識形態的確立與鞏固皇權的嘗試一
秦制舊病複發:周期性衰亡的陰影
短命的新朝:烏托邦終成大敗局
東漢:以小市民的心態立國
外強內弱:東漢體制落下的「病根」
輝煌一時的科技:科學為什麼長不大
東漢影響了歐洲歷史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
危機前夜
五胡亂華:永嘉之亂與中原分裂
東晉的苟安:衣冠南渡與流弊亂象
前秦崛起:北方混戰與短暫統一
政權更迭:南北朝的對峙
民族融合與中華文明的擴張
第十章 隋唐:王朝的正午
楊堅代周滅陳:其興也勃焉
短命的隋王朝:其亡也忽焉
貞觀政治:重振士的精神
玄奘的高僧之路:推進中土佛教
唐初拓邊:廓清絲路,安定島國
歷史華章:開元盛世
怛羅斯之戰:兩大文明初次碰撞
江河日下:動亂前夜的王朝
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
西風殘照與晚唐衰象
分裂紛亂的五代十國
第十一章 宋朝:內憂外患
大宋建國:法統先天不足
經濟繁榮的時代
王安石變法與大宋治理困局
屈辱潰敗:靖康之變與建炎南渡
崇文抑武的悲劇:宋朝武將的命運
崖山兵敗,南宋滅亡
第十二章 元朝極簡史
蒙古鐵騎之鞭與征服之路
蠻族入侵:蒙古征宋戰爭
政治紊亂:四十年間九皇帝
日薄西山:元末大起義與帝國滅亡
尾聲:蒙古人北逃后的命運
第十三章 明朝:東西方大分流
平定四方,征滅蒙元
明朝失敗的帝王教育
宣揚國威與萬國來朝
明朝危局:土木堡之變
萬曆十年:張居正改革
晚明的內優外患:王朝破產
第十四章 清朝建政始末
爭奪大明遺產
清朝的征服和統治
版圖擴張:領土和民族的整合
附:清錯失外部世界
第四卷 歷史轉型
第十五章 動蕩的晚清:走向近代
前傳:西方世界的興起
挑戰一:鴉片戰爭一應對:攘夷與撫夷
挑戰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應對:洋務運動
挑戰三:甲午戰爭一應對:戊戌變法
挑戰四:王朝崩潰——應對:組建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