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自我的關係實在論(基於大腦與環境關係的自我觀)

  • 作者:徐嘉瑋|責編:李立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34491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0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當代,自我及其本性,既是心靈哲學領域的核心研究對象,又是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精神病學等諸多學科的重要課題。有別于西方傳統將實在自我預設為某種個體化存在,本書探討了實在自我的另一種可能性——自我作為關係真實存在。本書首先綜合多個學科的最新理論與發現,論證自我在基礎上是一種前認知的大腦—環境關係,而非傳統所認為的實體、屬性或虛構,各種自我現象均以該關係為必要基礎,由它發展而來,關係的自我優先於任何個體化自我而存在。然後,本書結合哲學中對結構實在論、關係實在論的討論,進一步論證自我可以在認識論甚至本體論意義上作為關係真實存在。

作者介紹
徐嘉瑋|責編:李立
    徐嘉瑋(1992—),廣東廣州人,哲學博士,現為廈門大學哲學系特任副研究員暨博士后。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曾作為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生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理健康研究所訪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科學哲學、文化與認知、心靈哲學、科學哲學與科技倫理。近年在《自然辯證法通訊》、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Social Neuroscience、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等國內外哲學與跨學科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導論  自我問題
  第一節  自我是什麼
  第二節  自我本體論問題與自然主義進路
  第三節  傳統自我觀與它們之間的核心爭論
  第四節  傳統自我觀的共同預設:獨立自我預設與實體實在論
  第五節  新的思路:自我關係實在論
  第六節  研究目標、創新點與意義
第一章  自我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第一節  自我研究與傳統實體觀:從萌芽到誕生
    一  實體觀的萌芽:古希臘靈魂論
    二  實體觀的誕生:自我存在論證與漂浮者實驗
  第二節  近代自我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爭論
    一  實體觀的成熟與它的缺點
    二  反實體觀的挑戰:自我是虛構
    三  實體觀的收縮及其影響
  第三節  現當代自我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爭論
    一  純粹自我觀與反思建構觀之爭
    二  從純粹自我到最小自我:對反思建構觀的回應
    三  最小自我觀與社會建構觀之爭
    四  最小自我觀與敘事觀之爭
    五  最小自我觀、科學實體觀與模型觀
  第四節  西方傳統獨立自我預設
  第五節  突破獨立自我預設的自我觀
    一  西方自我研究中的關係自我理論
    二  中國傳統的關係自我觀
第二章  基於大腦與環境關係的自我模型
  第一節  從獨立自我到關係自我
    一  獨立自我模型的文化局限性
    二  關係的生物自我
    三  關係的認知自我
    四  關係的具身自我
    五  現象自我的變化與喪失
  第二節  基礎的自我:前認知的大腦—環境對準關係
    一  自我與靜息狀傑神經活動
    二  大腦與身體、環境的時空結構對準與自我
    三  關係失衡與經驗自我異常
  第三節  雙層關係自我模型
    一  關係自我模型的兩個層級
    二  基於模型的解釋與預測
    三  自我的概念化
  第四節  小結:關係自我論證
第三章  作為關係實在的自我
  第一節  自我關係實在論論證
    一  科學實在論與悲觀元歸納
    二  認識的結構實在論
    三  本體的結構實在論、關係實在論與建構的結構實在論
    四  從結構/關係實在論到自我關係實在論
  第二節  自我信息結構實在論
    一  自我是信息結構
    二  貝尼與加拉格爾之爭

    三  信息結構實在論的不足之處
  第三節  自我關係實在論與其他自我理論的比較
    一  與信息結構實在論的異同
    二  自我關係實在論的優勢
第四章  雙層關係自我模型的實證應用
  第一節  雙層關係自我模型對實證研究進路的啟發
  第二節  研究實例:靜息狀態腦—腦對準程度的跨文化差異
    一  研究介紹
    二  樣本
    三  結果報告與分析
  第三節  實證研究的哲學意蘊和啟示
第五章  雙層關係自我模型的理論應用
  第一節  關於自我同一性的話難
  第二節  基於關係自我的表徵與知識
  第三節  基於關係自我的道德責任歸屬
    一  道德責任歸屬的一般條件及其認知詮釋
    二  關係自我與道德責任
    三  虛擬現實中的道德責任歸屬
結語與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