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會心理學與生活

  • 作者:杜華楠|責編:郝珊珊
  • 出版社:中國紡織
  • ISBN:9787522919393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龐大的心理學體系中,社會心理學是最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人是社會性動物,彼此之間相互連接、相互羈絆,每個人都是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人格與個性;通過社會知識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並在社會環境中生存。一旦脫離了社會和群體,失去與他人的交互,我們就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也無法定義自己的身份和價值。學習社會心理學,有助於我們跳出固有的偏見與思維陷阱,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客觀地認識到,我們的行為不總是由個人意志掌控,還與社會情境、他人密不可分。由此告別簡單粗暴的論斷,結合具體的情境重新審視個體或群體的行為,理解那些「匪夷所思」的生活現象。

作者介紹
杜華楠|責編:郝珊珊
    杜華楠     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認知心理學和社會性認知。     業餘通過寫專欄和拍視頻傳播心理學靠譜知識,幫助讀者運用心理學提高決策水平改善人際關係。

目錄
CHAPTER 01  人可以脫離社會而存在嗎?
  01  社會化:為什麼「狼孩」無法成為人?
  02  鏡中自我:每個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鏡子
  03  社會比較:沒有參照標準,便無法衡量自我
  04  焦點效應:總覺得別人時刻都在關注自己?
  05  透明度錯覺:別人能看出你有多緊張嗎?
  06  自尊:他人對我們的自尊有什麼影響?
  07  自我效能:如何才能正確地提升自尊?
CHAPTER 02  你確定完全了解自己嗎?
  01  認知失調:吃不著葡萄,為何說葡萄酸?
  02  習得性無助:你認為命運由誰來掌控?
  03  自我設障:阻撓自己獲得成功的真相
  04  信念固著:你是否做了思維的囚徒?
  05  虛假普遍性:認為別人會像自己一樣思考行事
  06  虛假獨特性: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優越
CHAPTER 03  為什麼越無知的人越自信?
  01  規劃謬誤:拖延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
  02  盲目樂觀:過度樂觀不是一件好事兒
  03  情感預測偏差:準確預測未來的感受很困難
  04  自我服務偏差:成功因為夠努力,失敗因為太倒霉
  05  控制錯覺:高估自己對事件的控製程度
  06  達克效應:認識到自己無知,需要相當程度的知識
CHAPTER 04  是什麼讓人選擇「隨大流」?
  01  從眾效應:你會堅持自己的判斷嗎?
  02  易受暗示性:人們對現實的看法未必是自己的觀點
  03  群體壓力:多數人的觀點帶來的壓迫感
  04  群體規模:人數越多,從眾越明顯嗎?
  05  群體一致性:成為唯一的少數派並不容易
  06  群體凝聚力:越認同某一群體,從眾的壓力越大
  07  事前承諾:事先公開立場,可以減少從眾
  08  個體獨特性:沒有誰願意和他人一模一樣
CHAPTER 05  普通人距離「惡」有多遠?
  01  人格傾向論:做蠢事的一定是愚蠢之人嗎?
  02  服從實驗:社會情境之下的「身不由己」
  03  責任轉移:無須承擔責任,使人肆無忌憚
  04  權威效應:權威人士的話更容易引起重視
  05  距離削弱責任:人們會憐憫生動的、個性化的人
  06  去個體化:為何網上的「惡評」會傳染?
  07  匿名性:沒人認識我,有什麼可擔心的
CHAPTER 06  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嗎?
  01  社會喚醒效應:只要他人在場,就會影響我們
  02  社會懈怠:戳破「人多力量大」的謊言
  03  旁觀者效應:見死不救是因為冷漠嗎?
  04  集群行為:如何看待網路暴力的問題?
  05  冒險轉移:群體決策比個人決策更冒險
  06  群體極化:「偏激的大多數」是怎麼產生的?
  07  少數派的力量:個體是怎樣影響群體決策的?
CHAPTER 07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一個人?
  01  社會排斥:從小鎮青年到冷酷殺手
  02  接近性:異地戀到底難在哪兒?

  03  曝光效應:別小看「刷臉」的存在價值
  04  相似性:我們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05  互補性:並非所有的差異都能形成互補
  06  外表吸引力:以貌取人是難以避免的
  07  首因效應:為什麼第一印象很重要?
  08  暈輪效應:「濾鏡」之下的愛情悲劇
  09  匹配現象:你會選擇和誰結成伴侶?
  10  破綻效應:太過完美的人顯得不真誠
  11  吸引獎賞理論:你為何會被某些人吸引?
  12  依戀類型:什麼在影響你的親密關係?
  13  愛情三元論:完滿的愛情長什麼樣子?
  14  自我表露:你敢在TA面前做真實的自己嗎?
CHAPTER 08  偏見與歧視可以消除嗎?
  01  偏見:大腦為了偷懶設置的陷阱
  02  刻板印象:亞洲女性與黑人搶劫犯
  03  二次防禦:如何區分誤解與偏見?
  04  歧視:無處不在的區別對待
  05  種族偏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
  06  性別刻板印象:女司機是「馬路殺手」嗎?
  07  刻板印象威脅:負面偏見帶給人的痛苦
  08  無意識偏見:人們都不認為自己有偏見
  09  確認偏見: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10  愛的偏見:被愛蒙蔽了雙眼
  11  內群體偏好:「我們」優於「他們」
  12  污名意識:人們為何忌諱心理疾病?
  13  公正世界信念:為什麼會出現受害者有罪論?
  14  接觸假說:如何有效地消除偏見?
CHAPTER 09  純粹的利他主義存在嗎?
  01  社會交換理論:人們為何要幫助他人?
  02  獎賞理論:給予的同時,也是在得到
  03  心境與幫助行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助人嗎?
  04  互惠規範:為什麼德國特種兵會被一塊麵包感動?
  05  社會責任規範:應當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06  性別與受助:女性會比男性得到更多的幫助嗎?
  07  進化心理學:生命的本質是讓基因傳遞下去
  08  同理心:共情可以喚起利他動機
  09  榜樣的力量:友善的行為是可以傳染的
  10  時間壓力:不去施救的路人是冷漠無情嗎?
  11  利他主義的社會化:如何才能增加幫助行為?
CHAPTER 10  人類的攻擊性是天生的嗎?
  01  攻擊行為:人性中暴力的一面
  02  本能理論與生物學理論:攻擊行為是遺傳的嗎?
  03  挫折—攻擊理論:深夜怒砸ATM機的女孩
  04  相對剝奪: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05  情境與攻擊:那些令人厭惡的體驗
  06  媒體暴力:請讓孩子遠離暴力遊戲
  07  宣泄假說:打沙袋可以減少憤怒嗎?
  08  社會學習:攻擊行為是可以控制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