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醴陵鐘鼓塘元代窯址(精)/湖南陶瓷考古書系

  • 作者:編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醴陵窯管理所//醴陵市博物館|責編:秦彧
  • 出版社:文物
  • ISBN:9787501084357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45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醴陵窯遺址是分佈于湖南省醴陵市溈山鎮、楓林鎮、左權鎮等區域的大型窯場,溈山窯區正是醴陵窯的核心區,在這一區域分佈有宋元及清代、民國時期的窯址,以後者居多。為了弄清溈山區域宋元時期的窯業面貌,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改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醴陵窯管理所對溈山鐘鼓塘元代窯址(Y15)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
    Y15為長斜坡龍窯,僅存後段,方向55°,窯床後段鑿于自然山體之上,窯壁利用不規則的磚塊與岩石砌築而成,窯底用粉砂土鋪就。
    Y15出土遺物包括瓷器和窯具。瓷器分為芒口瓷和澀圈瓷,器形以碗、盞、盤、碟、高足杯、燈盞為主,另有少量執壺和罐等。產品胎體潔白,胎質細膩。釉色以青白釉為主,多單次施釉,少有開片,積釉現象不明顯。青釉產品多施兩層釉,釉層變厚,多有流釉。雙色釉數量較少。紋飾方面,芒口青白瓷多素麵無紋飾,部分澀圈青白瓷或青瓷有紋飾,紋飾種類有菊瓣紋、刻劃花等。裝燒方式分為支圈覆燒和澀圈仰燒兩類,以後者為主。澀圈疊燒的產品,一般放置於墊餅或墊柱上,只有極少數產品置於漏斗狀匣缽內裝燒。
    醴陵與江西萍鄉接壤,源自萍鄉的淥江兩岸是湘贛文化廊道之一,醴陵窯的青白瓷與萍鄉南坑窯、景德鎮窯等江西青白瓷窯場的窯業面貌十分相似。這座窯址的發掘揭示出醴陵窯從青白瓷向仿龍泉青瓷轉變的過程,為研究龍泉窯對湖南窯業技術的影響提供了新材料。

作者介紹
編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醴陵窯管理所//醴陵市博物館|責編:秦彧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 地理位置與資源分佈
  二 歷史沿革
  (一)醴陵歷史
  (二)醴陵窯發展史
  (三)溈山歷史
  三 歷年考古工作
  (一)考古調查
  (二)考古發掘
第二章 遺跡
  一 地層堆積
  1.TN06E02 地層堆積
  2.TN06E03 地層堆積
  3.TN07E02 地層堆積
  4.TN07E03 地層堆積
  5.TN07E04 地層堆積
  6.TN08E03 地層堆積
  7.TN08E04 地層堆積
  8.TN09E03 地層堆積
  9.TN09E04 地層堆積
  二 遺跡
  1.Y15
  2.Q1
  3.H1
  4.H2
  5.H3
第三章 遺物
  一 瓷器
  (一)青白瓷
  1.青白瓷碗
  2.青白瓷盞
  3.青白瓷杯
  4.青白瓷高足杯
  5.青白瓷盤
  6.青白瓷碟
  7.青白瓷缽
  8.青白瓷執壺
  9.青白瓷瓶
  10.青白瓷罐
  11.青白瓷盒
  12.青白瓷爐
  13.青白瓷燈盞
  14.青白瓷器座
  15.青白瓷器蓋
  (二)青瓷
  1.青瓷碗
  2.青瓷盞
  3.青瓷盞托
  4.青瓷杯
  5.青瓷高足杯

  6.青瓷盤
  7.青瓷碟
  8.青瓷缽
  9.青瓷執壺
  10.青瓷瓶
  11.青瓷罐
  12.青瓷器蓋
  (三)醬釉瓷
  1.醬釉碗
  2.醬釉盞
  3.醬釉高足杯
  4.醬釉執壺
  5.醬釉罐
  6.醬釉燈盞
  (四)雙色釉瓷
  1.雙色釉碗
  2.雙色釉盞
  3.雙色釉缽
  4.雙色釉執壺
  (五)建築用瓷
  1.筒瓦
  2.板瓦
  3.其他建築構件
  二 制瓷工具
  1.擂缽
  2.軸頂帽
  3.盪箍
  4.瓷泥窯具
  三 窯具
  (一)支燒具
  1.墊餅
  2.墊缽
  (二)間隔具
  1.墊柱
  2.墊圈
  (三)裝燒具
  1.漏斗狀匣缽
  2.支圈組合
  3.匣缽蓋
  (四)測溫具
  1.火照
  2.火照坯底
第四章 年代及工藝
  一 年代
  二 制瓷工藝
  (一)胎釉特徵
  (二)製作工藝
  1.輪制
  2.手制
  3.旋削

  (三)施釉工藝
  1.蘸釉
  2.刷釉
  3.組合施釉
  (四)裝飾紋樣
  1.蓮瓣紋刻花
  2.草葉紋划花
  3.其他刻劃花
  4.組合紋樣
  (五)窯爐技術
  (六)裝燒工藝
  1.支圈覆燒法
  2.漏斗狀匣缽裝燒法
  3.澀圈疊燒法
  4.對口扣燒法
第五章 相關研究與主要收穫
  一 與湖南省內青白瓷窯址的對比研究
  (一)與醴陵其他區域青白瓷窯的對比研究
  (二)與瀏陽鹽泉青白瓷窯的對比研究
  (三)與益陽羊舞嶺青白瓷窯的對比研究
  (四)與耒陽磨形青白瓷窯的對比研究
  二 鐘鼓塘元代窯址出土瓷器的成分分析
  三 主要收穫
  (一)弄清了溈山宋元窯址的年代
  (二)為了解醴陵窯從青白瓷向仿龍泉青瓷過渡提供了依據
  (三)為進一步研究醴陵窯窯業中心的變遷提供了線索
  (四)基本弄清了溈山宋元窯址窯業技術的來源
附 表
后 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