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類學在中國(從過去尋找未來)(精)

  • 作者:王銘銘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35709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35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彙集了作者王銘銘近二十年來以學術史為主題所做的文章和演講,以期為「人類學中國化」這一命題提供回顧與展望的新角度,整體性地展現一位人類學學者探尋既有本土特色又有世界視野的知識體系的過程。

作者介紹
王銘銘
    王銘銘,人類學家,1993年于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獲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教授,學術領域涉及城市儀式時空研究、鄉村民族志、歷史人類學、物論、民族學、中國西方論、比較神話學、社會理論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瑪》(2002)、《西學「中國化」的歷史困境》(2005)、《心與物游》(2006)、《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學的再構思》(2008)、《帝國與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與人類學》(2010)、《超越「新戰國」:吳文藻、費孝通的中華民族理論》(2012)、《西方作為他者——論中國「西方學」的譜系與意義》(英文版,2014)等。

目錄

致謝
上  先哲剪影
  蔡元培,遠在的民族學豐碑
  吳文藻與「中國化」
  從江村到祿村:青年費孝通的「心史」
  魁閣的過客
  雞足山與涼山
  新中國人類學的「林氏建議」
  從潘光旦土家研究看學科的1950年代
中  知識地理
  「三圈說」:中國人類學漢人、少數民族、海外研究的學術遺產
  村莊:從人類學調查到文明史探索
  「中間圈」:民族的人類學研究與文明史
  所謂「海外民族志」
下  反思與繼承
  反思二十五年(1980-2005)來的中國人類學
  1990年代文化研究的內在困境:對有關論述的質疑
  從關係主義角度看:《中國新人類學》後記
  從地理-宇宙形態、歷史時間性看學術體系構建
  「家園」何以成為方法?
  作為世界的地方
  人類學與區域國別研究
  從文化翻譯看「母語」的地位問題
附錄:從世界觀看人類學的歷史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