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傳播技術變革對隱私理論的塑造與變遷

  • 作者:王瑞奇|責編:艾文婷//陳歐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 ISBN:9787576414967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4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傳播技術革新為角度,梳理攝影、攝像、監聽、電腦、互聯網等技術革新如何影響隱私權理論、立法以及人類對隱私掌控訴求和掌控能力的變化。開篇從對信息化社會的時代背景介紹入手,引入對當前社會信息的廣泛共享傳播、信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之間衝突的討論;進而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對隱私觀、隱私權、相關立法、技術革新對隱私理論的影響、隱私權的抗辯理由、技術革新與數字化生存、作為生產要素的個人信息等內容層層遞進展開,探索在信息化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下,如何通過政治性立法、設定合理的規範「閾值」更好地保護個人的隱私。

作者介紹
王瑞奇|責編:艾文婷//陳歐
    王瑞奇,女,吉林長春人,本科期間在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法學專業,其後赴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深造並取得新聞與大眾傳播專業碩士學位,回國后曾在中國新聞社任記者,后從中國傳媒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承擔「傳播法」「網路法「傳播法國際模擬法庭」「新聞侵權專題研究」「數字版權案例研究」等課程教學工作,曾在《現代傳播》《理論視野》等雜誌發表傳播與法治問題相關文章,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版權強國建設背景下網路平台版權責任制度優化研究」。

目錄
第一章  信息化社會意味著隱私的終結?
  一、信息化社會
  二、人為什麼需要隱私
  三、技術革新為什麼能影響人類?
第二章  從隱私觀到隱私權
  一、私人安寧是人格尊嚴的體現
  二、隱私需求覺醒與快照技術
  三、技術驅動下的美國隱私權立法
第三章  科技革新對隱私理論的影響
  一、從快照到竊聽:擺脫財產權對隱私保護的束縛
  二、從信息性隱私權到個人信息保護
  三、網路服務商的責任與義務
第四章  隱私權的抗辯理由
  一、公共利益
  二、公眾人物
  三、公共空間
  四、當事人未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其隱私
  五、合理依據
  六、新聞自由與隱私
第五章  技術革新與數字化生存
  一、從電腦到人工智慧:數字化生存的技術序曲
  二、互聯網時代的大眾傳播價值觀
  三、隱私期待的崩潰
第六章  作為「生產要素」的個人信息
  一、隱私的商業價值與個人信息保護立法
  二、國家安全與公民隱私安全
  三、政府信息公開與公民隱私
結語  萬眾皆媒時代的隱私失序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