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當代電影中的紅色符號與身份認同

  • 作者:喻宛婷|責編:伍秀芳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40840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7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重點分析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兼論少量50—70年代和90年代以後的作品,將作品放在歷史的語境中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本書旨在豐富電影色彩的研究,彌合當下電影學研究中所存在的美學路徑與社會學路徑的分野,推進有關圖像表徵、電影文化與社會歷史關係的研究。

作者介紹
喻宛婷|責編:伍秀芳

目錄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方法論
  第一節  視覺磁石:紅色
    一、影像色彩的屬性
    二、符號學視角:從電影文本到社會歷史語境
    三、紅色與中國現代化
  第二節  方法論
    一、社會歷史視角
    二、色彩術語的使用
    三、互文分析
    四、現象學方法
    五、闡釋與過度闡釋
第二章  「霧騰電影」:從藝術史的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的色彩美學
  第一節  從繪畫到電影的移植
  第二節  色彩、透視與空間意識
  第三節  色彩形式
  第四節  色彩傾向
    一、單色調的文人風格
    二、鮮艷的民俗風格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紅色」的鄉土主義與「灰色」的都市主義
  第一節  城鄉關係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鄉土主義、都市主義與城鄉關係的模式化
  第三節  《人生》:迷失在城市景觀中
    一、紅色、土地和生活方式
    二、紅色、女性和婚姻
    三、紅色土地與灰色城市之比較
  第四節  《老井》:留在鄉村
  第五節  一種特殊的夾縫空間:城中村
  第六節  結論:20世紀80年代及以後
第四章  「農民老父親」形象建構
  第一節  20世紀50—70年代中國電影中的視覺化權威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的「農民老父親」群體形象
    一、苦味的面部肖像
    二、「勞動空間中的身體」
    三、人際空間中的身體
  第三節  結論:形象的「神話」與價值
第五章  自我展示、個體化與主體性
  第一節  個體化與電影
    一、中國個體化的三個階段
    二、個體化主體性的崛起
    三、對熒幕個體化的反思
  第二節  《大紅燈籠高高掛》:在祖蔭之下
    一、啟蒙與規訓
    二、戲劇化的色彩:豐富表層
    三、兩種類型的環境紅色和五個段落
    四、受難的個體
  第三節  《紅衣少女》:在社會監督之下
    一、顏色圖式與文本對比
    二、無色集體中的有色個體
    三、學校:一個小的集體權力組織

    四、反身式自我的發展
  第四節  結論:監視和顏色
第六章  性別、觀看和身體的政治
  第一節  以性別之名
  第二節  身體外觀和對外貌的操控
  第三節  女性的跨性別裝扮:在歷史的《小街》
    一、女性去性別化簡史
    二、《小街》:紅色的主體性與黑白的現實
  第四節  《街上流行紅裙子》:女性美的合法化
    一、「紅衣女性」系列形象
    二、性別展示的合法化
  第五節  結論
第七章  紅色:一個關於「中國性」的視覺「形容詞」
片目
插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