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許多看似稀鬆平常的事物,對高敏感人群來說卻意味著痛苦和災難。哪怕只是電視音量的改變,或是冷熱空氣的交替,都會讓他們感到不適;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是一句無心的玩笑,更是會牽動他們敏感的神經。
這種過度的反應模式,拖拽著高敏感人群的情緒與行為,讓他們無法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經常被困在煩躁與壓力之中。為什麼高敏感人群總是反應過度?擁有這樣的特質是不是一種災難,很難活得輕鬆舒適?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心理學,闡釋了高敏感特質產生的生理因素與環境因素,讓讀者客觀地認識到,高敏感並非一種純粹的缺陷,它也是一種被低估的品質和能力。只要通過有效的練習,高敏感人群也可以找到與世界相處的舒適方式,恰到好處地釋放出敏感特質與眾不同的天賦。
作者介紹
韓雅男|責編:郝珊珊
韓雅男,療愈系作者,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科學傳播講師,長期致力於個人成長、親子關係及情感婚姻領域的咨詢工作。在助人自助的道路上,她陪伴眾多來訪者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活出自我,她堅信——理解是在以一種雙重的方式豐富自己,已出版作品《人格:了解自我洞察他人的心理學》。
目錄
CHAPTER 01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想太多
自救指南:高敏感者天生如此,無關脆弱與矯情
1.1 因為想太多,你被貼過多少標籤
1.2 全世界有1/5的人與你感同身受
1.3 多疑、脆弱,都是對高敏感的偏見
1.4 高敏感人群不同於常人的四個特質
1.5 同樣的高敏感,不同的敏感風格
CHAPTER 02 太敏感是一種幸運還是詛咒
自救指南:高敏感可以化為禮物,在你正確理解它以後
2.1 高敏感是不是一種負面的特質
2.2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
2.3 共情:直抵人心的「萬能鑰匙」
2.4 絕境中的美好,只屬於細膩的觸角
2.5 深度思考力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2.6 直覺帶你走向意料之外的收穫
2.7 撇開膚淺社交,為深度關係留白
CHAPTER 03 怎樣避免過度的感官刺激
自救指南:主動屏蔽信息的干擾,感官過載時立刻抽離
3.1 化被動為主動,阻截泛濫的無效信息
3.2 少發微信,適時關閉朋友圈,不會失去朋友
3.3 限制新聞的攝入量,稀缺的精力要慎用
3.4 手機App越多,消耗的注意力越多
3.5 每天或每周設置「輕斷網窗口期」
3.6 隨身攜帶一副降噪耳機,你會感謝它的
3.7 善待自己的身體,感官過載時立刻抽離
3.8 感官疲勞之後,這樣做可以快速恢復
CHAPTER 04為什麼高敏感的人容易心累
自救指南:降低20%的自我苛求,減少80%的精神內耗
4.1 明明什麼都沒幹,卻感覺精疲力竭
4.2 糟糕的不是高敏感,是對高敏感的排斥
4.3 停止遮遮掩掩,你會活得輕鬆許多
4.4 你心心念念的完美,正在吞噬你的自信
4.5 拿出一段時間,允許自己什麼也不做
4.6 不要用苛刻的標準評判自己的行為
4.7 災難化思維出現時,中斷消極推演
CHAPTER 05 怎樣平息內心的情緒風暴
自救指南:不再強迫自己情緒穩定,是獲得情緒自由的開始
5.1 為什麼高敏感者的情緒反應強烈
5.2 情緒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信使
5.3 越想擺脫消極情緒,感覺越是糟糕
5.4 你的情緒無法定義你,你只是在體驗它
5.5 情緒ABC理論:警惕不合理的慣性思維
5.6 找出你的情緒觸發點,用同情替代自責
5.7 當恐懼來襲,試著用駕馭的方式應對
CHAPTER 06 是什麼把你推向了社交焦慮
自救指南:轉移注意力,減少對自我的過度關注
6.1 社交焦慮和社恐是一回事嗎
6.2 高敏感者感到社交焦慮時會怎樣
6.3 誘發社交焦慮的四個主要因素
6.4 別高估了自己對他人的真實影響
6.5 克服害羞的第一件事是自我肯定
6.6 放棄安全行為,看看會發生什麼
6.7 過分關注自我,只會加劇焦慮
CHAPTER 07 為什麼關係中受傷的總是你
自救指南:適度共情會帶來親密,過度共情會帶來創傷
7.1 沒有界限的共情是一場災難
7.2 四個跡象表明,你可能是過度共情者
7.3 斬斷親職化,把父母的責任還給他們
7.4 放棄全能自戀,分離自己與他人的課題
7.5 不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攬在自己身上
7.6 與其勉為其難,不如勇敢說「不」
7.7 遠離那些會榨乾你的「情感吸血鬼」
CHAPTER 08 如何活出真實舒適的自我
自救指南:放棄虛假自我,打造一份自我關愛清單
8.1 撕下虛假自我的面具,世界不會坍塌
8.2 擁抱你的高敏感,更好地成為你自己
8.3 委曲不能求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