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微生物學(第4版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蔡信之//黃君紅//康貽軍|責編:張靜秋//趙萌萌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86500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6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在保持體系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對第三版各章節做了較大的調整,補充了很多新內容,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微生物學各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較多地介紹了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動態。
    全書共分12章,分別闡述各類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繁殖方式、營養、代謝、生長、遺傳和變異、生態、傳染與免疫、分類、鑒定及應用等知識。本書取材廣泛、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概念準確、圖文並茂,科學性強、系統性好、理論聯繫實際。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製藥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生「微生物學」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和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蔡信之//黃君紅//康貽軍|責編:張靜秋//趙萌萌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二、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和任務及意義
  第二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
    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微生物的認識和利用
    二、微生物的發現
    三、微生物學的奠基
    四、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
    五、現階段我國微生物學的簡況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  細菌
    一、細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
    三、細菌的繁殖方式
    四、細菌的培養特徵
    五、重要代表菌
  第二節  放線菌
    一、放線菌的形態結構
    二、放線菌的繁殖方式
    三、放線菌的培養特徵
    四、放線菌的代表屬
  第三節  古菌
    一、古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古菌的細胞結構
    三、古菌的遺傳學特徵
    四、古菌的主要類群
  第四節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藍細菌
    二、立克次體
    三、支原體
    四、衣原體
    五、螺旋體
    六、蛭弧菌
    七、黏細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節  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態結構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三、酵母菌的培養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二節  黴菌
    一、黴菌的形態結構
    二、黴菌的繁殖方式
    三、黴菌的培養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三節  擔子菌
    一、擔子菌的形態結構
    二、擔子菌的繁殖方式

    三、擔子菌的應用
  第四節  黏菌
    一、黏菌的形態結構
    二、黏菌的生活周期
    三、黏菌的培養特徵
  第五節  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的比較
第四章  病毒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
    一、病毒的大小
    二、病毒的形態
    三、病毒的化學組成
    四、病毒的結構
    五、病毒的對稱性
    六、包涵體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增殖過程
    二、一步生長曲線
    三、溫和噬菌體與溶源性細菌
    四、理化因素對病毒感染性的影響
    五、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六、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病毒的分離和測定
    一、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二、病毒的鑒定
    三、病毒效價的測定
  第四節  病毒的種類和分類
    一、脊椎動物病毒
    二、昆蟲病毒
    三、植物病毒
    四、微生物病毒
    五、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第五節  亞病毒
    一、類病毒
    二、擬病毒
    三、衛星病毒
    四、衛星核酸
    五、朊病毒
  第六節  病毒的應用及防治
    一、病毒與人類健康
    二、病毒與發酵工業
    三、病毒與農業生產
    四、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營養
  第一節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一、光能無機營養型
    二、光能有機營養型
    三、化能無機營養型

    四、化能有機營養型
  第三節  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單純擴散
    二、促進擴散
    三、主動運輸
    四、基團轉位
    五、膜泡運輸
  第四節  培養基
    一、培養基的配製
    二、培養基的類型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謝
  第一節  微生物對有機物質的分解
    一、纖維素的分解
    二、澱粉的分解
    三、果膠質的分解
    四、木質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五、幾丁質的分解
    六、蛋白質的分解
    七、氨基酸的分解
    八、脂肪的分解
    九、烴類及有機農藥的分解
  第二節  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一、異養型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二、自養型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第三節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作用機制
  第四節  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
    一、糖類的生物合成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三、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五節  微生物的次生代謝
    一、次生代謝產物的種類
    二、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
  第六節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
    一、微生物代謝調節的方式
    二、代謝調節在發酵工業中的應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長
  第一節  微生物純培養的生長
    一、純培養的分離方法
    二、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三、微生物的個體生長
    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長
    五、微生物的群體生長
    六、營養物質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七、微生物的高密度培養
    八、微生物的非可培養狀態
  第二節  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一、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第三節  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生長的物理方法
    二、控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方法
  第四節  微生物細胞的分化
    一、細菌細胞的分化
    二、真菌細胞的分化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核酸是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的經典實驗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基因組
    一、大腸桿菌的基因組
    二、釀酒酵母的基因組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組
  第三節  微生物的染色體外遺傳因子
    一、質粒
    二、可移動遺傳因子
  第四節  微生物的突變
    一、微生物突變體的主要類型
    二、基因突變的特點
    三、基因突變的機制
    四、誘變劑與致癌物質
    五、DNA損傷的修復
  第五節  細菌的基因重組
    一、轉化
    二、轉導
    三、接合
  第六節  真菌的基因重組
    一、有性生殖
    二、准性生殖
  第七節  微生物遺傳變異知識的應用
    一、誘變育種
    二、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三、雜交育種
    四、代謝工程育種
    五、基因工程
  第八節  菌種的衰退、複壯和保藏
    一、菌種的衰退與複壯
    二、菌種的保藏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態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三、空氣中的微生物
    四、工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五、生物體內外的正常菌群
    六、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七、菌種資源的開發利用
    八、原位研究法
  第二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碳循環中的作用
    二、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磷循環中的作用
    四、微生物在硫循環中的作用
    五、微生物在鐵循環中的作用
    六、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環中的作用
    七、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八、環境污染對微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一、互生關係
    二、共生關係
    三、競爭關係
    四、拮抗關係
    五、寄生關係
    六、獵食關係
第十章  傳染與免疫
  第一節  傳染
    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二、環境條件對病原菌傳染的影響
    三、傳染的三種可能結局
    四、生物武器
  第二節  非特異性免疫
    一、生理屏障
    二、吞噬細胞
    三、正常體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四、炎症反應
  第三節  特異性免疫
    一、抗原
    二、免疫系統
    三、特異性免疫的應答過程
    四、抗體與體液免疫
    五、特異性細胞免疫
    六、免疫應答的病理反應
    七、特異性免疫的獲得方式
  第四節  免疫學方法及其應用
    一、血清學反應的一般規律
    二、血清學反應的主要類型
    三、免疫標記技術
    四、免疫預防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類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類單元與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類單元
    二、微生物分類單元的命名
  第二節  微生物的分類方法
    一、經典分類法
    二、化學分類法
    三、遺傳分類法
    四、數值分類法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一、生物的分類系統

    二、細菌的分類系統
    三、真菌的分類系統
  第四節  微生物的鑒定
    一、常規鑒定
    二、快速鑒定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應用
  第一節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一、微生物與土壤肥力
    二、微生物與肥料
    三、微生物飼料
    四、微生物農藥
    五、沼氣發酵
    六、食用菌栽培
  第二節  微生物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一、微生物與食品加工
    二、微生物與飲料生產
    三、微生物與有機酸生產
    四、微生物與氨基酸生產
    五、微生物與?製劑生產
    六、微生物與濕法冶金
    七、微生物與石油工業
    八、微生物與能源生產
    九、微生物與新材料
    十、微生物與感測器和DNA晶元
  第三節  微生物在醫藥衛生中的應用
    一、生物製品
    二、抗生素
    三、維生素
    四、微生物多糖
    五、干擾素
    六、核?酸
    七、其他藥物
    八、疾病診斷
  第四節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一、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二、微生物對固體污染物的降解和轉化
    三、微生物與廢氣處理
    四、微生物與廢物資源化
    五、微生物與生物修復
    六、微生物與環境監測
  第五節  微生物與基因工程
    一、微生物與基因工程的關係
    二、基因工程的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常用微生物的名稱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