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放射性核素污染與防治(精)/重金屬污染防治叢書

  • 作者:編者:王祥科//于淑君//王祥學//王殳凹//竹文坤等|責編:徐雁秋//劉暢|總主編:柴立元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85695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83
人民幣:RMB 2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核能的快速發展和核電的利用產生了大量放射性廢物,有效地將環境中放射性核素進行分離和富集,對於環境治理、維護生態穩定和公共安全是一項具有挑戰性且具有深遠意義的工程。納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調控性,通過功能化可以改變其物理化學特性,納米尺度所具有的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更有助於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修復。近年來,各種納米材料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MXene)材料、納米零價鐵(nZVI)基材料、碳基納米材料、生物質材料等在放射性廢水污染防護治理中的有效應用,被廣泛探究。本書重點介紹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及上述納米材料在污染防護與治理領域的應用。封底二維碼附有全書彩圖,讀者可掃描觀看。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放射化學、核化學專業師生閱讀,也可供從事納米材料構築與功能化、放射性核素處理處置的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祥科//于淑君//王祥學//王殳凹//竹文坤等|責編:徐雁秋//劉暢|總主編:柴立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1.1.1  放射性核素概述
    1.1.2  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復技術概述
    1.1.3  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復材料概述
  1.2  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學性質
    1.2.1  鑭系元素
    1.2.2  錒系元素
    1.2.3  放射性同位素
  1.3  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復技術
    1.3.1  化學沉澱技術
    1.3.2  生物修復技術
    1.3.3  光催化技術
    1.3.4  吸附技術
    1.3.5  電化學技術
    1.3.6  膜分離技術
    1.3.7  離子交換技術
  1.4  新型環境納米材料
    1.4.1  納米零價鐵材料
    1.4.2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1.4.3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1.4.4  二維過渡金屬碳/氮化物材料
    1.4.5  碳基納米材料
  1.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及其對水體中放射性核素離子的去除
  2.1  概述
  2.2  MOFs及其複合材料的合成
    2.2.1  UiO系列
    2.2.2  MILs系列
    2.2.3  ZIFs系列
    2.2.4  MOFs基納米材料
  2.3  MOFs材料對放射性核素的去除
    2.3.1  對鈾的去除
    2.3.2  對釷的去除
    2.3.3  對?(錸)的去除
    2.3.4  對鍶的去除
    2.3.5  對銫的去除
    2.3.6  對硒的去除
  2.4  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4.1  穩定性
    2.4.2  選擇性
    2.4.3  重複利用性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及其對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去除
  3.1  概述
  3.2  COFs的合成方法
    3.2.1  溶劑熱合成法
    3.2.2  離子熱合成法

    3.2.3  微波加熱合成法
    3.2.4  機械研磨合成法
    3.2.5  界面合成法
    3.2.6  其他合成方法
  3.3  構築COFs的反應類型
  3.4  COFs的分類
    3.4.1  B-OCOFs
    3.4.2  亞胺基COFs
    3.4.3  ?鍵COFs
    3.4.4  偶氮鍵COFs
    3.4.5  烯酮-胺鍵COFs
    3.4.6  ?胺COFs
  3.5  COFs吸附放射性核素的應用及性能
    3.5.1  對鈾的吸附
    3.5.2  對碘蒸氣的吸附
    3.5.3  對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3.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MXene及其對水體中放射性核素離子的去除
  4.1  概述
  4.2  MXene的結構與性質
    4.2.1  MXene的結構
    4.2.2  MXene的性質
  4.3  MXene的製備方法
    4.3.1  HF刻蝕法
    4.3.2  原位HF刻蝕法
    4.3.3  熔鹽刻蝕法
    4.3.4  電化學刻蝕法
    4.3.5  其他方法
  4.4  MXene材料對放射性核素離子的去除
    4.4.1  對U(VI)的去除
    4.4.2  對Th(IV)的去除
    4.4.3  對Eu(III)的去除
    4.4.4  對Cs(I)和Sr(II)的去除
    4.4.5  對Ba(II)的去除
    4.4.6  對Pd(II)的去除
    4.4.7  對Re(VII)/Tc(VII)的去除
    4.4.8  對I的去除
  4.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nZVI及其複合材料對廢水中有毒和放射性金屬離子的吸附和還原性去除
  5.1  概述
  5.2  nZVI及其複合材料的合成與性質
    5.2.1  納米零價鐵
    5.2.2  表面改性納米零價鐵
    5.2.3  多孔材料支撐的nZVI
    5.2.4  材料包裹的nZVI
  5.3  重金屬與nZVI基納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機制
    5.3.1  吸附機理
    5.3.2  還原機理

    5.3.3  氧化機理
    5.3.4  其他特殊的相互作用機制
  5.4  影響nZVI基納米材料性能的因素
    5.4.1  pH
    5.4.2  共存離子
    5.4.3  反應時間
    5.4.4  溫度
    5.4.5  天然有機物
  5.5  nZVI及複合材料在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5.5.1  在放射性核素固定化中的應用
    5.5.2  在去除重金屬離子方面的應用
  5.6  nZVI基納米材料的行為和毒性
  5.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碳基納米材料與環境放射化學
  6.1  概述
  6.2  碳基納米材料的理化性質
    6.2.1  活性炭
    6.2.2  石墨烯
    6.2.3  碳納米管
    6.2.4  碳納米纖維
  6.3  碳基納米材料對放射性核素的去除應用
    6.3.1  活性炭基納米材料的去除應用
    6.3.2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的去除應用
    6.3.3  碳納米管基納米材料的去除應用
    6.3.4  碳納米纖維基納米材料的去除應用
    6.3.5  其他碳材料吸附劑及應用
  6.4  碳基膠體顆粒與核素的相互作用及其環境行為
    6.4.1  膠體系統的性質
    6.4.2  負載核素的碳基材料在環境中的遷移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生物質基吸附材料及其對放射性核素的去除
  7.1  概述
  7.2  生物質基吸附材料的分類
    7.2.1  微生物材料
    7.2.2  生物質廢棄物
    7.2.3  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
    7.2.4  生物質炭
  7.3  生物質基吸附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策略
    7.3.1  生物生長複合
    7.3.2  接枝改性
    7.3.3  表面複合
    7.3.4  空間結構調控
    7.3.5  炭化
    7.3.6  摻雜改性
  7.4  生物質基吸附材料與放射性核素的作用機理
    7.4.1  表面絡合
    7.4.2  離子交換
    7.4.3  生物還原

    7.4.4  生物礦化
    7.4.5  生物積累
  7.5  影響生物質基材料吸附性能的因素
    7.5.1  pH
    7.5.2  離子
    7.5.3  反應時間
    7.5.4  溫度
    7.5.5  有機物
    7.5.6  其他影響因素
  7.6  生物質基吸附材料對放射性核素的去除
    7.6.1  對鈾的吸附去除
    7.6.2  對銫的吸附去除
    7.6.3  對鍶的吸附去除
    7.6.4  對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去除
  7.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