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華文化經典課(上中下)

  • 作者:郭繼承|責編:郭明
  • 出版社:天地
  • ISBN:9787545576085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972
人民幣:RMB 1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尚書》告訴我們人生有五福六極,你知道分別是什麼嗎?《易經》告訴我們否極泰來,但為何否卦排在泰卦之後?老子說「上善若水」,水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德」?孟子說「君子有三樂」,我們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喜樂人生?中華民族作為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諸多典範,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中華文化對於人們如何提升自己的修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質和文明程度,有極為豐富的論述和闡發。郭繼承老師精選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20余部文化經典,通過對《尚書》《易經》《論語》《史記》《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經典的解讀,以及對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韓非子、苟子、司馬遷、韓愈、朱熹、王陽明、顧炎武等數十位先賢哲人的偉大思想的分析與闡釋,結合當下時代問題和自己的人生思考,總結國學經典如何提升人的修為,幫助讀者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在複雜的社會中精進自己,提升人生的境界。

作者介紹
郭繼承|責編:郭明
    郭繼承,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后,中國政法大學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講師團主講老師。     郭繼承老師致力於中國思想史、中共黨史、中西文化比較、現代文明的困境與應對、中華文化的推廣與傳播、人生哲學等方向的研究。他堅持以學術研究支撐文化傳播,以文化傳播彰顯學術研究價值;他主張文化要走進人民,贏得人民,才能打牢中華文化的根基。他主張既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又要有融匯人類不同文化優勢為我所用的胸襟;他主張振興中華文化的重要任務,就是創造出傳承中華文脈、根植中國實踐、直面和回應人類社會發展的問題與新時代相契合的新時代新文化。     近些年,他先後出版《中華經典十三講》《解決問題的智慧:人生問題三百問》等著作。

目錄
上冊
前言  讓人民看懂,讓人民受益
第一講 鴻蒙之初
  神農氏嘗百草:成就自我的第一路徑  
  舜從修身到治國:從小人物到大人物  
  大禹治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早啟示  
第二講 《尚書》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關於人性最精彩的解讀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成大事者的必修課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從天意到民意的轉換  
  「向用五福,威用六極」:洪範九疇中的人生哲理  
第三講 《易經》
  符號系統:學習《易經》的敲門磚  
  乾卦為何排第一:有大成就者成長的秘密 
  坤卦:如何成為優秀的輔佐者? 
  從「泰」到「否」:為何泰卦之後是否卦? 
  謙卦:「謙」字包含哪些智慧? 
  從「隨」到「蠱」:如何衝出包圍規律? 
  從「剝」到「大畜」:怎樣在逆境中奮起? 
  從「損」到「益」:有付出,才有收穫 
  從「革」到「鼎」:大變革之後,如何恢復元氣? 
  從「震」到「艮」:居安思危,才能長長久久 
  從「既濟」到「未濟」:要認清事物發展的趨勢 
第四講 《易傳》
  「一陰一陽之謂道」:如何讓一切和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成就自我的法寶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成就自我的基石 
  「聖人之大寶曰位」:在天地間找准自己的位置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無須費盡心機,種好因就好 
  「唯變所適」:時刻準備接受「變」的考驗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做人做事要遵循規律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天下大同會實現嗎? 
  「形而上者謂之道」:探究萬事萬物背後的規則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大人」的境界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我們該有的人生態度 
  「《易》無思也,無為也」:揭開《易經》的奧秘 
第五講 《黃帝內經》
  懂得中醫病理學說,更好地理解生命奧秘 
  「德全不危」:養生的積極意義 
  四季養生:適應氣候變化的攝生法則 
第六講 《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 
  在矛盾對立的世界里,我們何以立身處世?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樹立辯證翻轉的思維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們為何很難領會大道? 
  「道法自然」:老子說出了做人做事的大原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人生的加法與減法 
  「常使民無知無欲」:老子真的主張愚民嗎?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為何這麼說? 
  「以百姓之心為心」:治理社會要重視人民的感覺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法網與人網 
  「不敢為天下先」:正確理解老子的「三寶」 
  「曲則全,枉則直」:怎樣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大事者需從細處著眼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領導者處下的智慧 
  「上善若水」:水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才能認識世界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老子的社會治理思想 
  「小國寡民」:這真的是退步的歷史觀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為功之本在於守道 
第七講 《莊子》
  莊子的境界:心無掛礙,才能擁抱自由 
  鯤鵬之志:怎樣打破自己的天花板去看世界? 
  莊周夢蝶:不被物象拘束,達到精神自由之境 
  「緣督以為經」:修身養性——莊子的養生智慧 
  自事其心:在不安的世界中,如何安定地活? 
  畸人傳奇:充實德行,養成個人的魅力 
  真人真知:「真人」達到了什麼樣的境界? 
  不治而治:莊子的管理學 
  坎井之蛙: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機械與機心:我們應該怎樣讀經典? 
中冊
第八講 《論語》
  ——生顛沛流離的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何正確理解《論語》的核心概念「仁」? 
  「學而時習之」:《論語》的文眼 
  「君子務本」:每個人成就的根基 
  「巧言令色,鮮矣仁」:什麼是真正的修為? 
  「君子不器」:只有突破局限,才能不斷成長 
  「朝聞道,夕死可矣」:價值觀決定人生的選擇 
  「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文明形態的生存之道 
  「見賢思齊」:正確看待自己的嫉妒之心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表達言論的邊界 
  「不遷怒,不貳過」:做到這六個字就是賢人 
  「鳥獸不可與同群」:孔子為什麼要週遊列國? 
  君子有三戒、三畏:修身之道與「怕」的哲學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不要誤解孔子的話 
  「以德報怨」:聖人之言,不可斷章取義 
  「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的修行之路 
  「我欲仁,斯仁至矣」:「仁」離我們遠嗎? 
第九講 《孟子》
  孟子生平及思想學說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孟子對人性的看法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功名利祿從何而來? 
  「何必曰利」:孟子怎樣看利益和仁義的關係? 
  「不失其赤子之心」:守住本心,方成大事 
  「人有不為也」: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人和動物的區別 
  「仁民而愛物」:中國人的境界與格局 
  「君子有三樂」:怎樣擁有喜樂人生? 

  「德、慧、術、知」:成功者必備的四要素 
第十講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人生的終極追求 
  「知止而後有定」:開發人類智慧的捷徑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切勿本末倒置 
  「明明德于天下」:如何實現「內聖外王」?  
  「苟日新,日日新」:正確理解修身的含義  
  「聽訟,吾猶人也」:如何真正減少訴訟?  
  「絜矩之道」:處理人際關係的法寶  
  「君子必慎其獨也」:要慎什麼樣的「獨」?  
  「德者,本也」:人人都適用的生財之道  
  「財散則民聚」:企業與國家的管理之道  
第十一講 《中庸》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古代教育的真諦  
  「喜怒哀樂之未發」:掌控情緒才能掌控人生  
  「君子素其位而行」:安住在當下是一個人的大修為  
  「大德者必受命」:什麼樣的人能發展得好?  
  「知、仁、勇三者」:通達之人必備的三種素質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如何更好地學習?  
  「誠者,物之終始」:成就一番事業的不二法門  
  「尊德性而道問學」:明哲保身,方可進退自如  
第十二講 《孝經》
  中國人為什麼重視孝道?  
  什麼是「大孝」和「小孝」?  
第十三講 《孫子兵法》
  「兵者,國之大事」:中國人的大戰爭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制勝  
第十四講 《荀子》
  荀子生平考略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的人性論  
  「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的天命觀  
  「學不可以已」:什麼是真正的「成人」?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讓智慧透出天窗  
第十五講 《韓非子》
  韓非子生平考略  
  顯學:洞察世事,看透人性  
  韓非子:一個講寓言故事的高手  
第十六講 《管子》
  管子思想綜述  
  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四者缺一不可  
  分清本末,抓住要害:管子為何能打贏貿易戰?  
  心與九竅:窺見「天機」的核心秘密  
第十七講 《列子》
  列子思想綜述  
  歧路亡羊:走失的道心如何追回?  
  杞人憂天:溯本求源,解讀「憂」之深意  
  心一而已:至信之人可以感動天地  
  迷罔之疾:怎樣看待那些與眾不同的人?  
  力命之爭:努力與命運,究竟哪個更重要?  

第十八講 《墨子》
  墨子思想綜述  
  《墨子》經典的十三句,透視人性
下冊
第十九講 《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秦始皇:千古一帝  
  漢高祖:大英雄,真本色  
第二十講 《世說新語》
  魏晉玄學綜述  
  魏晉時期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  
第二十一講 《六祖壇經》
  中國禪宗的發展和歷史淵源  
  惠能聽聞《金剛經》而求法  
  惠能東山寺磨煉  
  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惠能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十五年隱藏山林,得法獲寶命懸一線  
  風動,幡動,還是心動?  
  智慧何來,佛法何在?  
  當下凈土,何必西方?  
  無念、無住與禪宗的秘密  
  盤腿才是打坐嗎?  
  不認字的和尚,何以解《涅槃》?  
  轉法華,還是被法華轉?  
第二十二講  禪宗
  臨濟義玄:為何他三次問話,三次被打?  
  玄奘禪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留學生  
  馬祖道一禪師:打坐就能成佛嗎?  
  懷海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道濟禪師:「酒肉穿腸過」的歷史真相  
  虛雲禪師:把一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佛學  
第二十三講  韓愈
  韓愈與大顛:儒家遇到佛家  
  《原道》:千古文脈一道統  
第二十四講  朱熹
  朱熹的主要思想  
  天光雲影:朱熹的證悟之路  
  從知解到心悟:朱熹的思想精髓  
第二十五講  陸九淵
  陸九淵的生平事跡及主要思想  
  鵝湖之會:心學與理學的碰撞  
第二十六講 王陽明
  出生:雲中送兒來  
  少年:聖賢之志  
  新婚之夜:與道士晤談  
  從格竹病倒到龍場悟道  
  致良知:成聖成賢的路徑  
  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心外無物:世界是我們心靈的投射  

  事上磨煉:在「格物」上用功  
  人如金子:有大小也有純度,人人皆可成就  
  「四句教」:道盡「心學」的秘密  
  王學的流弊  
第二十七講  唐宋詩詞
  永恆的家國:中國文學史上的典範  
  親情:極致的表達  
  愛情:永恆的話題  
  親近自然:人類的精神原鄉  
  修道調心:不斷超越的心靈世界  
第二十八講  《了凡四訓》
  中國人是怎樣看待命運的?  
  認識命運背後的邏輯  
  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改過之要,先具三心  
  積累善行的十種方式  
  謙虛大度,造福由我  
第二十九講  明末四大學者
  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  
  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  
  方以智:東西方文化比較的先驅  
後記 在延續中華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