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視角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重點關注對人類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各種歷史運動、歷史事件及其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問世后受到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和巴勒克拉夫的高度評價,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於世,影響甚廣。
作者介紹
(美)L.S.斯塔夫里阿諾斯|責編:徐文寧//張文華|譯者:王皖強
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2004)
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獎。他一生學術成果斐然,出版了《全球史綱》《全球分裂》等18部頗具影響的著作,其中本書可謂L.S.斯塔夫里阿諾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實踐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
目錄
第六編 西方興起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
第二十二章 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國家(公元1500-1600年)
一、伊比利亞擴張主義的根源
二、哥倫布發現美洲
三、葡萄牙人在亞洲
四、瓜分世界
五、征服者與新西班牙
六、伊比利亞的衰落
第二十三章 西歐的擴張:荷蘭、法國、英國(公元1600-1763年)
一、西北歐的早期擴張
二、荷蘭的黃金世紀
三、英法爭霸
四、英國的勝利
第二十四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
一、俄國擴張的地理環境
二、俄國的早期擴張
三、西伯利亞的征服
四、西伯利亞的管理和開發
五、烏克蘭的征服
第二十五章 全球整體化的開端
一、新的全球視野
二、人類與動植物的全球擴散
三、全球經濟聯繫
四、全球政治聯繫
五、全球文化聯繫
六、歷史視野中的現代早期
歷史的啟示 區域自主性與全球整體化
第七編 西方主宰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
第二十六章 歐洲的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
一、科學革命的起源
二、科學革命的進程
三、科學革命的意義
四、工業革命的起源
五、工業革命的進程
六、工業革命對歐洲的影響
七、工業革命對歐洲之外世界的影響
第二十七章 歐洲的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模式
二、英國革命
三、啟蒙運動
四、美國革命
五、法國大革命
六、民族主義
七、自由主義
八、社會主義
九、政治革命中的婦女
第二十八章 俄國
一、俄國與歐洲(公元1856年前)
二、俄國與歐洲(公元1856-1905年)
三、俄國與亞洲(公元1905年前)
四、第一次俄國革命及其後果(公元1905-1914年)
第二十九章 中東
一、巴爾幹基督教民族
二、土耳共人
三、阿拉伯人
第三十章 印度
一、印度的傳統社會
二、英國人的征服
三、英國人的統治
四、英國人的影響
五、印度的民族主義
第三十一章 中國與日本
一、中國打開國門
二、中國的改良與革命
三、日本的現代化
四、日本的擴張
第三十二章 非洲
一、奴隸貿易
二、探險時代
三、瓜分非洲
四、歐洲的影響
第三十三章 美洲和英國自治領
一、種族的歐化
二、政治的歐化
三、經濟和文化的歐化
第三十四章 波利尼西亞
一、島嶼和航海者
二、貿易與殖民地
三、歐洲的影響
第三十五章 全球整體化的鞏固
一、歐洲的政治統治地位
二、歐洲的經濟統治地位
三、歐洲的文化統治地位
四、白人的負擔
五、對歐洲統治地位的最初挑戰
歷史的啟示 馬克思的預言與現實的反差
第八編 西方衰退與繁榮的世界(公元1914年至今)
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全球影響
一、戰爭的根源
二、薩拉熱窩事件
三、歐洲戰爭階段(公元1914-1917年)
四、全球戰爭階段:1917年俄國革命
五、全球戰爭階段:美國參戰
六、和平協議
七、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十七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起義
一、土耳其
二、中東阿拉伯國家
三、印度
四、中國
第三十八章 歐洲的革命與和解(公元1929年前)
一、共產主義在俄國的勝利
二、共產主義在中歐的失敗
三、義大利走向法西斯主義
四、西歐民主國家的困境
五、歐洲的穩定與和解
第三十九章 五年計劃與大蕭條
一、五年計劃
二、大蕭條
第四十章 走向戰爭(公元1929-1939年)
一、日本入侵中國東北
二、義大利佔領衣索比亞
三、西班牙內戰
四、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覆滅
五、戰爭的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