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山大地震紀念建築的媒介記憶研究

  • 作者:張超|責編:張平
  • 出版社:地震
  • ISBN:9787502856397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8
人民幣:RMB 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對研究緣起、研究綜述及研究方法進行了論述;第二部分為第一章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章節詳細論述了「國家一社會」理論框架與文化記憶理論的應用和對於本研究的適用性,明晰了研究問題與意義,建構出紀念建築物媒介記憶分析框架;第三部分為本書的核心章節,包括第二、三、四章,主要以唐山震災紀念建築群修建時間為依據,分別詳實論述了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以及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有關震災紀念建築的符號表徵、空間建構、媒體賦意及三者相互勾連與延續的樣態;第四部分是第五章,是對於唐山震災紀念建築媒介記憶傳承與延續作用的總結與深化,以及針對紀念建築作為災難記憶承載媒介的反思。

作者介紹
張超|責編:張平
    張超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青年教師、新聞學博士、心理學博后,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數據分析師(高級),主要從事口語傳播、認知傳播及媒介記憶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十余項。

目錄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第一章  理論基礎和研究框架
  第一節  文化記憶理論和研究的適用性
    一、文化記憶理論脈絡
    二、文化記憶理論的適用性
  第二節  「國家—社會」理論及其應用
    一、「國家—社會」框架在本土語境中的內涵
    二、「國家—社會」分析框架的解釋力度與合理性
  第三節  研究框架
  第四節  研究問題及意義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意義
第二章  抗震紀念碑:難以規避的國家記憶(1986—2000年)
  第一節  紀念與精神:抗震紀念碑的遲怠與記憶轉化
    一、「碑」:從地方祭奠到國家精神紀念
    二、抗震紀念碑的精神符號記憶
    三、紀念館的記憶更迭與建構
  第二節  紀念廣場:紀念、交往與記憶涵化
    一、「永垂不朽」:國家震災的紀念儀式之地
    二、「目交心通」:社會民眾交往記憶的場所
    三、「日往月來」:建築物涵化日常生活記憶
  第三節  仰望精神:紀念建築物的空間記憶顯現
    一、唐山人民:抗震精神的守望
    二、聲達心通:建築聲音的記憶潤飾
    三、抗震紀念碑:震災文化記憶的初始標識
  第四節  大眾媒體:抗震紀念碑的記憶映照
    一、報刊中的抗震紀念碑媒介賦意
    二、影視作品中紀念碑的鏡頭語言
  第五節  象徵記憶:作為精神歸檔的紀念碑廣場
    一、災難與重建:精神記憶光環下的創傷
    二、塵封與展演:記憶的遺忘與銘刻
    三、記憶與精神:紀念建築物媒介的轉化
第三章  罹難者紀念牆:創傷記憶的靜默與協作(2001—2010年)
  第一節  「祭靈之牆」:社會記憶需求下的國家公共服務
    一、創傷記憶的博弈:罹難者紀念牆初建與再建
    二、「哭牆」:民間世代記憶回溯與傳遞
    三、群體紀念與個體祭奠下的記憶延續
  第二節  「遺跡之物」:集體記憶的回眸
    一、斷井頹垣:震災記憶的佐證與賦能
    二、感物傷懷:國家震災記憶的共聯與再建構
  第三節  俯視追思:文化記憶整合與地震科普教育
    一、地下紀念館的舊物歸憶與記憶創設
    二、「警鐘」長鳴:日常經驗與科普教育
    三、大眾創傷記憶下的精神鑄化
  第四節  大眾媒體:國家震災創傷記憶回歸與展現
    一、報刊文字中不再掩蓋的創傷與追憶

    二、罹難者紀念牆鏡頭語言中的傷痛
  第五節  「紀念之園」:創傷記憶與精神記憶的混合
    一、視覺圖式:園區紀念建築物的文化記憶表徵
    二、記憶留存:受眾的建築物媒介記憶闡釋與認知
    三、感官體驗:罹難者紀念牆為核心的記憶映照與建構
第四章  鳳凰之像:演化記憶下國家與社會的「協謀」(2011年至今)
  第一節  震災記憶同「鳳凰」符號的淵源與匹配
    一、「鳳凰涅槃」神話隱喻
    二、鳳凰山「有鳳來儀」民間典故意引
    三、城市重建、經濟復甦與環境新顏的見證
  第二節  「鳳凰」文化IP符號作為世園會的精神意象
    一、震后40年「都市與自然·鳳凰涅槃」世園會
    二、《丹鳳朝陽》銅塑的記憶回望與精神象徵
    三、世園會展區「鳳凰」文化IP符號的空間架構與表徵
  第三節  「鳳凰」文化IP符碼意蘊與震災記憶共聯
    一、震災衍化記憶的外顯、內隱與規避
    二、「鳳凰城」精神築構與記憶認知
  第四節  大眾媒體:「鳳凰」精神的文化圖式
    一、涅槃精神:來自於新聞報道的官方解讀
    二、鳳凰意象:影視鏡頭中的「鳳凰城」
  第五節  「鳳凰」符號記憶的文化資本嵌入
    一、鳳凰「圖騰」記憶外化滲入社會日常
    二、意象物化:文化記憶演化、傳播與傳承
第五章  記憶的皺痕:紀念建築物媒介與文化記憶認同
  第一節  震災紀念建築物媒介差異化下的記憶實踐
    一、震災紀念建築物媒介的差異性表徵
    二、借助交往記憶迴流促進精神記憶穩固
    三、「鳳凰」文化IP符號的演化與資本進階
  第二節  社會整合:震災記憶認同的凝結與外溢
    一、城市空間中震災記憶的外置與認同
    二、日常儀式操演互動下的記憶整合
    三、地域顯性:自我身份規避與城市歸屬
  第三節  反思:關於唐山大地震的集體記憶
    一、紀念建築物媒介的記憶建構與束縛
    二、創傷記憶演化的精神「讚歌」
參考文獻
後記
圖版Ⅰ正文中部分插圖
圖版Ⅱ唐山大地震相關紀念建築物媒介(部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