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波蘭通史

  • 作者:劉祖熙|責編:沈明霞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552025828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5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波蘭是歐洲中部的美麗國家,維斯瓦河從南到北縱貫國土中部。波蘭文化底蘊深厚,這片沃土哺育了像哥白尼、密茨凱維奇、肖邦、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那樣偉大的天文學家、詩人、作曲家和鋼琴家、科學家。在20世紀,有四位傑出的波蘭作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顯克維支、萊蒙特、米沃什、希姆博爾斯卡。波蘭人民對歐洲文明和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書中主要敘述了波蘭從10世紀中葉建國至21世紀初期的發展歷程,向讀者展現了波蘭彼雅斯特王朝、雅蓋洛王朝、自由選王的貴族共和國、第二共和國、人民共和國、第三共和國等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波蘭曾三遭瓜分,又經外族統治,但波蘭人民為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本書以翔實的內容和清晰的脈絡向讀者呈現了千年波蘭的奮鬥篇章。

作者介紹
劉祖熙|責編:沈明霞
    劉祖熙     1933年生,浙江省台州市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1956年由國家公派赴波蘭留學,1960年在波蘭華沙大學歷史學系獲博士學位。1961年起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任教,從事世界現代史、俄國史、波蘭史和東歐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改革和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1861—1917)》《波蘭通史》(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夏日堂史集》等,編著《波蘭通史簡編》,主編《斯拉夫文化》《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俄國通史簡編》等,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曾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副理事長(1985—200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高級研究員(1989—1998)。     2001年獲波蘭總統授予的波蘭共和國騎士十字勛章。2001年獲北京大學桐山獎教金優秀教學獎。2002年專著《改革和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1861—1917)》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波蘭國家的建立和早期封建社會(從遠古到1138年)
  一、波蘭土地上的原始公社制度
  二、封建關係的產生和國家雛形的出現
  三、波蘭國家的建立
  四、封建早期的波蘭國家
第二章  封建割據時期的波蘭(1138—1333)
  一、社會經濟的變化
  二、政治分裂局面加深和外敵入侵
  三、波蘭王國的建立
  四、13世紀的波蘭文化
第三章  波蘭的等級君主制(1333—1505)
  一、波蘭王國的國際環境和對外政策
  二、波蘭和立陶宛的王朝聯合
  三、波蘭和捷克的胡斯運動
  四、十三年戰爭和收復東波莫瑞
  五、等級君主制
  六、商品經濟的發展
  七、14—15世紀的波蘭文化
第四章  波蘭貴族共和國(1505—1618)
  一、16世紀的歐洲和波蘭
  二、貴族民主制的發展
  三、政治結構
  四、宗教改革
  五、勞役制莊園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六、波蘭的對外政策和多民族的波蘭貴族共和國的建立
  七、16世紀的波蘭文化
第五章  大貴族統治下的波蘭貴族共和國(1618—1733)
  一、17世紀的歐洲和波蘭
  二、波蘭的對外戰爭
  三、大貴族統治下的波蘭
  四、波蘭經濟的衰退
  五、17世紀的波蘭文化
第六章  啟蒙和改革時期的波蘭(1733—1795)
  一、18世紀的歐洲和波蘭
  二、第一次瓜分(1772)
  三、波蘭經濟的發展
  四、革新運動和第二次瓜分(1793)
  五、科希秋什科起義和第三次瓜分(1795)
  六、18世紀的波蘭文化
第七章  拿破崙時期的波蘭(1795—1815)
  一、瓜分國的政策
  二、波蘭人民恢復獨立的嘗試
  三、華沙公國
第八章  波蘭王國和1830年十一月起義(1815—1831)
  一、波蘭王國的建立
  二、波蘭王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1830年十一月起義
第九章  革命年代(1832—1849)
  一、偉大的流亡運動

  二、國內的革命運動
  三、1846年克拉科夫起義
  四、1848年革命
第十章  1863年起義時期(1850—1864)
  一、封建社會末期的農民問題和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
  二、1863年一月起義
  三、19世紀30—50年代的波蘭文化
第十一章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1864—1900)
  一、國際形勢和瓜分國的民族壓迫政策
  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三、工人運動的興起和工人政黨的建立
  四、農民運動的興起和農民政黨的建立
  五、19世紀後半期的波蘭文化
第十二章  帝國主義時期的經濟和政治1905—1907年革命第一次
世界大戰和波蘭共和國的重建(1914—1918)
  一、20世紀初期波蘭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
  二、波蘭王國的1905—1907年革命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波蘭共和國的重建(1914—1918)
第十三章  波蘭第二共和國:議會民主制度(1918—1926)
  一、邊界的形成
  二、社會經濟和民族結構
  三、1921年憲法和議會民主制度
  四、波蘭共產主義工人黨、波蘭社會黨和波蘭農民黨
  五、波蘭的國際地位和對外政策
第十四章  波蘭第二共和國:畢蘇茨基政權(1926—1939)
  一、「五月政變」的原因、過程和性質
  二、薩納奇
  三、經濟危機和1935年憲法
  四、國際形勢和波蘭的對外政策
  五、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文化
第十五章  波蘭人民反對法西斯德國佔領者的民族解放戰爭(1939—1945)
  一、1939年的九月戰爭法西斯德國的佔領政策蘇聯的佔領政策最初的抵抗運動
  二、波蘭流亡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波蘇關係
  三、波蘭工人黨的建立和國內抵抗運動的壯大全國人民代表會議的建立
  四、波蘭東部的解放和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建立華沙起義全國的解放
第十六章  波蘭人民共和國(1945—1955)
  一、國民經濟的恢復和人民政權的鞏固(1945—1949)
  二、發展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的六年計劃(1950—1955)
第十七章  波蘭人民共和國(1956—1970)
  一、解凍和轉折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1960)
  二、第二個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的經濟和政治(1961—1970)
第十八章  波蘭人民共和國(1971—1989)
  一、波蘭統一工人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和第六屆議會的選舉
  二、1971—1980年經濟和政治的變化
  三、1980年危機
  四、人民波蘭的文化
第十九章  波蘭第三共和國(1989—2001)
  一、馬佐維耶茨基政府
  二、別萊茨基政府
  三、從奧爾謝夫斯基政府到蘇霍茨卡政府

  四、民主左翼聯盟和波蘭農民黨執掌政權
  五、波蘭共和國憲法從布澤克右翼政府到米萊爾左翼政府
  六、波蘭第三共和國的文化和宗教
大事記
附錄一  彼雅斯特王朝世系圖
附錄二  雅蓋洛王朝世系圖
附錄三  自由選王名單
附錄四  波蘭第二共和國國家元首、總統和總理名單
附錄五  波蘭第二共和國流亡政府總統和總理名單
附錄六  波蘭人民共和國總統、國務委員會主席和總理名單
附錄七  波蘭第三共和國總統和總理名單
主要人名譯名對照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