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Ansys202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Ansys工程應用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胡仁喜//康士廷|責編:王瓏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56903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34
人民幣:RMB 1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Ansys 2024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驟、應用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並結合典型工程應用實例詳細講述了Ansys的具體應用方法。
    本書前7章為操作基礎,詳細介紹了Ansys分析的基本步驟和方法:第1章Ansys概述;第2章幾何建模;第3章建模實例;第4章網格劃分;第5章施載入荷;第6章求解;第7章后處理。后8章為專題實例,按不同的分析專題講解了各種分析專題的參數設置方法與技巧:第8章靜力分析;第9章模態分析;第10章諧響應分析;第11章瞬態動力學分析;第12章譜分析;第13章結構屈曲分析;第14章非線性分析;第15章接觸問題分析。
    本書可作為理工科院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學習Ansys軟體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結構分析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Ansys軟體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胡仁喜//康士廷|責編:王瓏

目錄
前言
第1章  Ansys概述
  1.1  CAE軟體簡介
  1.2  有限元法簡介
    1.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1.2.2  有限元法的特點
    1.2.3  有限元模型
    1.2.4  自由度
    1.2.5  節點和單元
  1.3  Ansys簡介
    1.3.1  Ansys的功能
    1.3.2  Ansys的發展
    1.3.3  Ansys 2024的啟動
    1.3.4  Ansys 2024運行環境配置
  1.4  程序結構
    1.4.1  處理器
    1.4.2  文件格式
    1.4.3  輸入方式
    1.4.4  輸出文件類型
  1.5  Ansys分析求解過程
    1.5.1  前處理
    1.5.2  載入並求解
    1.5.3  后處理
    1.5.4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承受溫度和內壓載荷數值模擬
第2章  幾何建模
  2.1  幾何建模概述
    2.1.1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2.1.2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
    2.1.3  布爾運算操作
    2.1.4  拖拉和旋轉
    2.1.5  移動和複製
    2.1.6  修改模型(清除和刪除)
    2.1.7  從IGES文件幾何模型導入到Ansys
  2.2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體素)
    2.2.1  創建面體素
    2.2.2  創建實體體素
  2.3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2.3.1  關鍵點
    2.3.2  硬點
    2.3.3  線
    2.3.4  面
    2.3.5  體
  2.4  工作平面的使用
    2.4.1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面
    2.4.2  控制工作平面的顯示和樣式
    2.4.3  移動工作平面
    2.4.4  旋轉工作平面
    2.4.5  還原一個已定義的工作平面
    2.4.6  工作平面的高級用途
  2.5   坐標系簡介

    2.5.1  總體坐標系和局部坐標系
    2.5.2  顯示坐標系
    2.5.3  節點坐標系
    2.5.4  單元坐標系
    2.5.5  結果坐標系
  2.6  使用布爾運算來修正幾何模型
    2.6.1  布爾運算的設置
    2.6.2  布爾運算后的圖元編號
    2.6.3  交運算
    2.6.4  兩兩相交
    2.6.5  相加
    2.6.6  相減
    2.6.7  利用工作平面做減運算
    2.6.8  搭接
    2.6.9  分割
    2.6.10  粘接(或合併)
  2.7  移動、複製和縮放幾何模型
    2.7.1  按照樣本生成圖元
    2.7.2  由對稱映像生成圖元
    2.7.3  將樣本圖元轉換坐標系
    2.7.4  實體模型圖元的縮放
  2.8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建模
    2.8.1  自底向上創建葯柱模型
    2.8.2  布爾運算創建葯柱模型
    2.8.3  導入SolidWorks中創建的葯柱模型
第3章  建模實例
  3.1  實例導航——幾何模型的輸入
    3.1.1  輸入IGES單一實體
    3.1.2  輸入SAT單一實體
    3.1.3  輸入Parasolid單一實體
  3.2  實例導航——修改輸入模型
    3.2.1  自頂向下建模實例
    3.2.2  自底向上建模實例
第4章  網格劃分
  4.1  有限元網格概述
  4.2  設定單元屬性
    4.2.1  生成單元屬性表
    4.2.2  在劃分網格之前分配單元屬性
  4.3  網格劃分的控制
    4.3.1  Ansys網格劃分工具(MeshTool)
    4.3.2  單元形狀
    4.3.3  選擇自由或映射網格劃分
    4.3.4  控制單元邊中節點的位置
    4.3.5  劃分自由網格時的單元尺寸控制(SmartSizing)
    4.3.6  映射網格劃分中單元的默認尺寸
    4.3.7  局部網格劃分控制
    4.3.8  內部網格劃分控制
    4.3.9  生成過渡稜錐單元
    4.3.10  將退化的四面體單元轉化為非退化的形式
    4.3.11  執行層網格劃分

  4.4  自由網格劃分和映射網格劃分控制
    4.4.1  自由網格劃分
    4.4.2  映射網格劃分
  4.5  給實體模型劃分有限元網格
    4.5.1  用命令生成網格
    4.5.2  生成帶方向節點的梁單元網格
    4.5.3  在分界線或分界面處生成單位厚度的界面單元
  4.6  延伸和掃掠生成有限元模型
    4.6.1  延伸生成網格
    4.6.2  掃掠生成網格
  4.7  修正有限元模型
    4.7.1  局部細化網格
    4.7.2  移動和複製節點和單元
    4.7.3  控制面、線和單元的法向
    4.7.4  修改單元屬性
  4.8  直接通過節點和單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4.8.1  節點
    4.8.2  單元
  4.9  編號控制
    4.9.1  合併重複項
    4.9.2  編號壓縮
    4.9.3  設定起始編號
    4.9.4  編號偏差
  4.10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模型網格劃分
    4.10.1  智能分網
    4.10.2  掃掠分網
    4.10.3  採用延伸分網
第5章  施載入荷
  5.1  載荷概述
    5.1.1  什麼是載荷
    5.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5.1.3  時間參數
    5.1.4  階躍載荷與坡道載荷
  5.2  載荷施加相關內容
    5.2.1  實體模型載荷與有限單元載荷
    5.2.2  施載入荷方法
    5.2.3  利用表格施載入荷
    5.2.4  軸對稱載荷與反作用力
    5.2.5  利用函數施載入荷和邊界條件
  5.3  設定載荷步選項
    5.3.1  通用選項
    5.3.2  非線性選項
    5.3.3  動態選項
    5.3.4  輸出控制
    5.3.5  Biot-Savart選項
    5.3.6  譜分析選項
    5.3.7  創建多載荷步文件
  5.4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模型載荷施加
    5.4.1  單載荷步的施加
    5.4.2  多載荷步的施加

    5.4.3  表格及函數載荷的施加
第6章  求解
  6.1  求解概述
    6.1.1  使用直接求解法
    6.1.2  使用稀疏矩陣直接求解法求解器
    6.1.3  使用雅克比共軛梯度法求解器
    6.1.4  使用不完全分解共軛梯度法求解器
    6.1.5  使用預條件共軛梯度法求解器
    6.1.6  使用自動迭代法選項
    6.1.7  獲得解答
  6.2  利用特定的求解控制器來指定求解類型
    6.2.1  使用菜單選項
    6.2.2  使用對話框
  6.3  多載荷步求解
    6.3.1  多重求解法
    6.3.2  使用載荷步文件法
    6.3.3  使用數組參數法(矩陣參數法)
  6.4  重新啟動分析
    6.4.1  重新啟動一個分析
    6.4.2  多載荷步文件的重啟動分析
  6.5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模型求解
    6.5.1  單載荷步求解
    6.5.2  多載荷步求解
第7章  后處理
  7.1  后處理概述
    7.1.1  什麼是后處理
    7.1.2  結果文件
    7.1.3  后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7.2  通用后處理器(POST1)
    7.2.1  將數據結果讀入資料庫
    7.2.2  列表顯示結果
    7.2.3  圖像顯示結果
    7.2.4  映射結果到某一路徑上
    7.2.5  表面操作
    7.2.6  將結果旋轉到不同坐標系中顯示
  7.3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POST26)
    7.3.1  定義和儲存POST26變數
    7.3.2  檢查變數
    7.3.3  POST26后處理器的其他功能
  7.4  實例導航——導彈發動機葯柱模型結果后處理
    7.4.1  通用后處理器
    7.4.2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
第8章  靜力分析
  8.1  靜力分析概述
    8.1.1  結構靜力分析簡介
    8.1.2  靜力分析的類型
    8.1.3  靜力分析的基本步驟
  8.2  實例導航——懸臂樑的橫向剪應力分析
    8.2.1  問題描述
    8.2.2  GUI模式

    8.2.3  命令流方式
  8.3  實例導航——內六角扳手的靜力分析
    8.3.1  問題的描述
    8.3.2  建立模型
    8.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8.3.4  后處理
    8.3.5  命令流方式
  8.4  實例導航——鋼桁架橋的靜力分析
    8.4.1  問題描述
    8.4.2  GUI模式
    8.4.3  命令流實現
  8.5  實例導航——聯軸體的靜力分析
    8.5.1  問題描述
    8.5.2  建立模型
    8.5.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8.5.4  后處理
    8.5.5  命令流方式
第9章  模態分析
  9.1  模態分析概述
  9.2  模態分析的基本步驟
    9.2.1  建立模型
    9.2.2  載入及求解
    9.2.3  擴展模態
    9.2.4  后處理
  9.3  實例導航——鋼桁架橋模態分析
    9.3.1  問題描述
    9.3.2  GUI模式
    9.3.3  命令流方式
  9.4  實例導航——小型發電機轉子模態分析
    9.4.1  問題描述
    9.4.2  建立模型
    9.4.3  進行模態分析設置、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9.4.4  后處理
    9.4.5  命令流方式
  9.5  實例導航——壓電變換器自振頻率分析
    9.5.1  問題描述
    9.5.2  GUI模式
    9.5.3  命令流方式
第10章  諧響應分析
  10.1  諧響應分析概述
  10.2  諧響應分析的基本步驟
    10.2.1  建立模型(前處理)
    10.2.2  載入並求解
    10.2.3  后處理
  10.3  實例導航——彈簧質量系統的諧響應分析
    10.3.1  問題描述
    10.3.2  GUI模式
    10.3.3  命令流方式
  10.4  實例導航——懸臂樑諧響應分析
    10.4.1  問題描述

    10.4.2  建立模型
    10.4.3  后處理
    10.4.4  命令流方式
第11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11.1  瞬態動力學概述
    11.1.1  「Full」法
    11.1.2  「Mode Superposition」法
  11.2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基本步驟
    11.2.1  前處理(建模和分網)
    11.2.2  建立初始條件
    11.2.3  設定求解控制器
    11.2.4  設定其他求解選項
    11.2.5  施載入荷
    11.2.6  設定多載荷步
    11.2.7  瞬態求解
    11.2.8  后處理
  11.3  實例導航——哥倫布阻尼的自由振動分析
    11.3.1  問題描述
    11.3.2  GUI模式
    11.3.3  命令流方式
  11.4  實例導航——瞬態動力學分析實例
    11.4.1  問題描述
    11.4.2  建立模型
    11.4.3  進行模態分析
    11.4.4  進行瞬態動力學分析設置、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1.4.5  后處理
    11.4.6  命令流方式
第12章  譜分析
  12.1  譜分析概述
    12.1.1  響應譜分析
    12.1.2  動力設計分析方法(DDAM)
    12.1.3  功率譜密度(PSD)
  12.2  譜分析的基本步驟
    12.2.1  前處理
    12.2.2  模態分析
    12.2.3  譜分析
    12.2.4  擴展模態
    12.2.5  合併模態
    12.2.6  后處理
  12.3  實例導航——支撐平板的動力效果分析
    12.3.1  問題描述
    12.3.2  GUI模式
    12.3.3  命令流方式
第13章  結構屈曲分析
  13.1  結構屈曲分析概述
  13.2  結構屈曲分析的基本步驟
    13.2.1  前處理
    13.2.2  獲得靜力解
    13.2.3  獲得特徵值屈曲解
    13.2.4  擴展解

    13.2.5  后處理
  13.3  實例導航——薄壁圓筒屈曲分析
    13.3.1  問題描述
    13.3.2  GUI模式
    13.3.3  命令流方式
第14章  非線性分析
  14.1  非線性分析概論
    14.1.1  非線性行為的原因
    14.1.2  非線性分析的基本信息
    14.1.3  幾何非線性
    14.1.4  材料非線性
    14.1.5  其他非線性問題
  14.2  非線性分析的基本步驟
    14.2.1  前處理(建模和分網)
    14.2.2  設置求解控制器
    14.2.3  設定其他求解選項
    14.2.4  載入
    14.2.5  求解
    14.2.6  后處理
  14.3  實例導航——鉚釘衝壓變形分析
    14.3.1  問題描述
    14.3.2  建立模型
    14.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4.3.4  后處理
    14.3.5  命令流方式
第15章  接觸問題分析
  15.1  接觸問題概述
    15.1.1  一般分類
    15.1.2  接觸單元
  15.2  接觸問題分析步驟
    15.2.1  建立模型並劃分網格
    15.2.2  識別接觸對
    15.2.3  定義剛性目標面
    15.2.4  定義柔性體的接觸面
    15.2.5  設置實常數和單元關鍵點
    15.2.6  控制剛性目標的運動
    15.2.7  給變形體單元施加必要的邊界條件
    15.2.8  定義求解和載荷步選項
    15.2.9  求解
    15.2.10  后處理
  15.3  實例導航——陶瓷套管的接觸分析
    15.3.1  問題描述
    15.3.2  建立模型並劃分網格
    15.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5.3.4  后處理
    15.3.5  命令流方式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