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歷史文化與儀式(一座浙南所城的人類學札記)

  • 作者:林敏霞|責編:王莎莎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32749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對位於浙江溫州蒼南的一座明代所城——蒲壯所城進行的歷史人類學和文明人類學的考察。上篇對蒲壯所城的歷史進行了「情境化」的探究和表述,展現其「軍事化-去軍事化-地方社會人文中心化-農村化-遺產化」的歷史過程,涉及了衛所、宗族、族學、儀式、遺產保護和旅遊開發等內容。下篇集中展現和論述蒲壯所城的文化和儀式,以儀式為話語空間,折射蒲壯所城的地方歷史進程和社會轉型、遺產時代地方的自我表徵和認同、地方自身的底層文化邏輯,探討地方社會混融的、複合的、流動的、泛倫理主義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力圖對文化遺產保護、鄉村振興發展提出綜合性的、整體性的、超人類中心主義的人類學思考和建議。

作者介紹
林敏霞|責編:王莎莎
    林敏霞,女,浙江台州人,2009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人類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MPA專碩導師,兼任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青年論壇委員會副主席,桂林金鐘山旅遊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文化遺產、旅遊人類學等。近年來,在《民族藝術》《廣西民族大學學報》《青海民族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主講「文化資源開發概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文化人類學」「民俗志與田野調查」等課程。

目錄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邊陲所城:歷史人文地理
    一  蒲門郁蒼蒼:田野點的地理空間
    二  華夏的邊陲:田野點的人文歷史
    三  去「軍事性」:作為所城的歷史過程
    四  結語
  第二章  宗族歷史:清代遷界前後宗族遷徙、離散與重構
    一  遷界與宗族遷徙
    二  展界與宗族重構
    三  宗族認同的文化建構
    四  結語
  第三章  華氏族學:國家與地方的歷史互動
    一  清末民初的「興學」及其在蒲門的表現
    二  從蘭義社到振華小學
    三  從中心小學到中心學校
    四  結語
  第四章  斷裂復興:民族國家進程下的地方傳統
    一  地方文化傳統的斷裂
    二  宗族復興的表述和實踐
    三  儀式復興的地方機制
    四  結語
  第五章  抗倭名城:旅遊情境下的符號動員與景觀再造
    一  市場經濟下的蒲城困境
    二  歷史文化資源符號動員
    三  抗倭名城文化景觀再造
    四  結語
下篇
  第六章  城隍出巡:傳統文化儀式的當代復興
    一  神道設教與地方文化生活
    二  蒲壯所城的城隍文化
    三  2008年的城隍出巡及意義
    四  結語
  第七章  「拔五更」:非遺視角下的迎神賽會
    一  晏公信仰的一般情況
    二  蒲城晏公信仰及其儀式
    三  作為非遺的拔五更敘事與實踐
    四  結語
  第八章  桃花仙姑:一個地方草根信仰實踐的故事
    一  草根信仰的傳統
    二  地方草根信仰的實踐過程
    三  靈驗性與泛倫理主義的互構
    四  結語
  第九章  寺院遺產:地方崇拜體系的空間表達
    一  城東東林寺
    二  城西西竺寺
    三  城北景福觀
    四  城南延福院
    五  結語

  第十章  儀式專家:蒲城正一師公的實踐和傳承
    一  蒼南正一教概況
    二  蒲城正一教師公簡氏
    三  蒲城正一教的儀式過程
    四  結語
總結與展望
    一  漢人社區的人類學研究
    二  地方的文明人類學探討
    三  活態混融的遺產保護與傳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