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給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課(共3冊)

  • 作者:余秋雨|責編:管文//劉恆//張萌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9641427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12
人民幣:RMB 11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余秋雨先生為博士研究生講授的「中國文化必修課」,雖然內容宏大艱深,但是以音頻課程向公眾播出之後,收聽人次很快達到了六千萬,受歡迎的熱潮創造了當代文化傳奇。為了滿足廣大青少年的需要,余先生重新編寫、增刪,於是有了這套《給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課》。全書以歷史脈絡、人物故事、人文知識點和古代文學選讀為核心內容,分為三冊:《了解這些難題》、《記住這些名字》、《熟讀這些作品》。
    《了解這些難題》
    遠古神話、文明門檻、青銅時代、百家爭鳴、秦漢雄風、魏晉風度、唐宋風華、君子之道、佛道思想、集體人格、利弊得失……
    以全球視野比較四大文明古國,以大框架、大脈絡的極簡方式講述中國上自神話時期下至近代的文化發展進程,介紹古代中國的精神主體儒釋道思想,以辯證方式梳理中國文化的利弊得失。余老師以平易可親的文筆將這些重大課題娓娓講述,為青少年讀者建立起輪廓清晰的歷史文化大框架,使他們了解歷代最重要的文化功績,獲得堅實的人文素養知識和看待問題的國際眼光,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和思辨能力。
    《記住這些名字》
    孔子、老子、屈原、司馬遷、嵇康、阮籍、陶淵明、王羲之、李白、杜甫、李清照、蘇東坡、王陽明、關漢卿、曹雪芹……
    講述歷代最重要的文化創造者,包括思想家、詩人、史學家、畫家、書法家、戲劇家、小說家等。余老師以優美的文化大散文,一一講述他們的傳奇人生、氣度神貌和驚世傑作,使青少年讀者從感性層面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明白精神創造的艱辛與偉大。
    《熟讀這些作品》
    《詩經》、《離騷》、《老子》、《逍遙游》、《史記》、《歸去來兮辭》、必記唐詩五十首、必記宋詞四十首、《牡丹亭》、《竇娥冤》、四大名著……
    梳理上自《詩經》下至明清小說的歷代大文體和文學概況,進而精選出青少年應該熟讀、記憶的經典作品,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還將部分艱深的篇章翻譯成了優美通俗的現代散文,讓青少年直面原典、擁抱古今,使他們獲得高標準的文學欣賞眼光,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作者介紹
余秋雨|責編:管文//劉恆//張萌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災難時期,針對當時以戲劇為起點的文化極端主義專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災難方過,及時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國戲劇史》,以接受美學的高度完成了國內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作了自成體系的《藝術創造學》,皆獲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所寫作品,既大力推動了文物保護,又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體,模仿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作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場抵達的人文學者,一路上對當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他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台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借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陳羽)

目錄
《了解這些難題》
  第一節 「文化」是什麼
  第二節 最短的文化定義
  第三節 神話:集體人格的「故鄉」
  第四節 文明的門檻
  第五節 我們排第幾?
  第六節 中國文化的生命基元
  第七節 最初的審美信號
  第八節 奠基時代
  第九節 百家爭鳴與稷下學宮
  第十節 秦漢王朝的文化選擇
  第十一節 鑿通西域
  第十二節 難忘魏晉
  第十三節 北方的馬蹄聲
  第十四節 雲岡石窟:中國由此邁向大唐
  第十五節 涼州風範
  第十六節 長安: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第十七節 精神格局和整體詩性
  第十八節 宋朝的生態文化
  第十九節 遲到的原因
  第二十節 明清兩代的沉悶
  第二十一節 神秘的歌聲
  第二十二節 儒佛道:中國文化的人格選擇
  第二十三節 君子之道一:成人之美
  第二十四節 君子之道二:和而不同
  第二十五節 君子之道三:坦蕩盪
  第二十六節 君子之道四:彬彬有禮
  第二十七節 君子之道五:君子知恥
  第二十八節 佛教傳入中國
  第二十九節 佛家的「空」與「度」
  第三十節 道家的「大宇宙」與「小宇宙」
  第三十一節 中國文化長壽原因之一:體量巨大
  第三十二節 中國文化長壽原因之二:從未遠征
  第三十三節 中國文化長壽原因之三:以統為大
  第三十四節 中國文化長壽原因之四:避開極端
  第三十五節 中國文化長壽原因之五:科舉制度
  第三十六節 中國文化的弱項
  名家論余秋雨
《記住這些名字》
  第一節 老子:第一代表
  第二節 孔子:長長的腳印
  第三節 墨子:兼愛非攻
  第四節 莊子:奇怪的年輕人
  第五節 屈原:第一詩人
  第六節 司馬遷:建立歷史母本
  第七節 曹操:執劍吟詩
  第八節 阮籍:大哭又長嘯
  第九節 嵇康:刑場琴聲
  第十節 王羲之:筆墨門庭
  第十一節 陶淵明:田園何處

  第十二節 李白:聖殿邊凍僵的豹子
  第十三節 杜甫:以苦難撫摩苦難
  第十四節 王維:美的僥倖
  第十五節 顏真卿:人格地標
  第十六節 李煜:俘虜樓里的貢獻
  第十七節 蘇東坡:最可愛的文學家
  第十八節 兩位文化高官
  第十九節 李清照:東方女性美的典範
  第二十節 堂堂男子漢
  第二十一節 關漢卿:頑潑的戲劇大師
  第二十二節 黃公望:繪畫藝術的里程碑
  第二十三節 王陽明:新一代君子代表
  第二十四節 黃昏時分三劍客
  第二十五節 曹雪芹:幾百年的等待
  第二十六節 他們的共性
  第二十七節 兩位學者的選擇
  名家論余秋雨
《熟讀這些作品》
  四點說明
  第一節 《詩經》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二節 《詩經》選讀
  第三節 諸子文筆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四節 《老子》今譯選讀
  第五節 《老子》原文選讀
  第六節 《逍遙游》今譯
  第七節 《逍遙游》原文
  第八節 楚辭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九節 《離騷》今譯
  第十節 《離騷》原文
  第十一節 漢代文學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十二節 《史記》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十三節 《報任安書》今譯
  第十四節 《報任安書》原文
  第十五節 魏晉南北朝詩文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十六節 《歸去來兮辭》今譯
  第十七節 《歸去來兮辭》原文
  第十八節 唐詩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十九節 唐詩應該怎麼讀
  第二十節 唐代散文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二十一節 《送李願歸盤谷序》今譯
  第二十二節 《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
  第二十三節 《愚溪詩序》今譯
  第二十四節 《愚溪詩序》原文
  第二十五節 宋詞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二十六節 宋詞的最高峰巒
  第二十七節 宋詩和宋文導讀
    基礎記憶
    擴大記憶
  第二十八節 《前赤壁賦》今譯
  第二十九節 《前赤壁賦》原文
  第三十節 《后赤壁賦》今譯
  第三十一節 《后赤壁賦》原文
  第三十二節 《秋聲賦》今譯
  第三十三節 《秋聲賦》原文
  第三十四節 元明清劇作和小說導讀
    劇作基礎記憶
    劇作擴大記憶
    小說基礎記憶
    小說擴大記憶
  第三十五節 明清小說閃問閃答
名家論余秋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