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黃梅戲傳播形態研究

  • 作者:陳繼華|責編:高峰
  • 出版社:中國戲劇
  • ISBN:9787104054498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0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以一個劇種透視戲曲傳播的歷史,乃至當代戲曲,黃梅戲無疑可成為劇種發展歷程的典範。在戲曲發展史上,本書闡論較為全面、到位、準確、精闢,總結了地方戲曲劇種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供戲曲史界、戲曲傳播界借鑒,而且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書以傳播學的理論與視角,全面而細緻地詮釋了黃梅戲的發展與演變。資料詳實而宏富,總結出黃梅戲的傳播歷程。從傳播學角度分析闡釋地方戲發展變異的,該篇當屬上乘之作。

作者介紹
陳繼華|責編:高峰
    陳繼華,1977年生,安徽太湖人,山西師範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教育學部辦公室主任,副教授,戲劇與影視學和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戲曲史、戲曲文物和教育管理,兼及學校美育等,在《中華戲曲》《國學學刊》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先後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省哲社規劃項目1項,省教育廳教改項目2項。主講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程《黃梅戲經典劇目賞析》,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

目錄
地方性·戲曲藝術的顯性特徵——序陳繼華《黃梅戲傳播形態研究》
緒論
    一、黃梅戲發展概況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三、研究綜述
第一章  黃梅戲早期名稱演變與水路傳播
  第一節  「一戲多稱」:黃梅戲的名稱演變與區域傳播
    一、黃梅戲名稱的縱向考察
    二、黃梅戲早期名稱與傳播形態
    三、黃梅戲早期名稱的地域差異
  第二節  早期黃梅戲的水路傳播路線與花鼓採茶劇種的生成
    一、「西向傳播」與湖北打鑼腔的生成
    二、「南向傳播」與贛北採茶戲的出現
    三、「東向傳播」與黃梅戲劇種的形成
第二章  從燈會傳播到節慶展演:黃梅戲舞台傳播主體的嬗變和發展
  第一節  戲曲舞台傳播的兩點認識
    一、戲曲舞台傳播的基本特徵
    二、戲曲舞台傳播主體的界定
  第二節  黃梅戲舞台傳播主體的主要類型
    一、燈會傳播與鄉村草台
    二、宗族傳播與祠堂戲台
    三、職業班社與商業戲園
    四、時政助推與節慶展演
第三章  堅守與突破:兩種黃梅戲電影形態的同質異構
  第一節  大陸黃梅戲電影與港台黃梅調電影
    一、大陸黃梅戲電影的興起與發展
    二、港台黃梅調電影的興衰
  第二節  傳統文化的堅守:黃梅戲電影傳播的同質化現象
    一、民間故事與女性主題的融合
    二、經典劇目的改編與疊合
    三、黃梅戲經典唱段的「翻譯」與擴散
  第三節  「戲」與「影」的各自詮釋
    一、「以戲觀影」:「影戲」傳統與大陸半紀錄片式黃梅戲電影
    二、「以戲就影」:「港式好萊塢」與港台黃梅調電影類型
第四章  「聲屏移植」與黃梅戲的廣播電視形態
  第一節  黃梅戲與廣播電視
    一、黃梅戲廣播的興起與發展
    二、黃梅戲電視形態的類型
  第二節  黃梅戲的音響化、音像化與歌曲化
    一、黃梅戲的音響化
    二、黃梅戲的音像化
    三、黃梅戲的歌曲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安徽省黃梅戲傳統劇目梗概
  附錄二  黃梅戲電視劇統計表(不含黃梅戲舞台紀錄片)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