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控理論與實踐(精)

  • 作者:胡卸文//余斌//陳洪凱|責編:陳傑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55025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2
人民幣:RMB 3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介紹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控技術與示範應用研究成果。震后泥石流溝物源巨大,同震崩滑體、震裂山體等易起動的鬆散固體物質多,溝道堵點多,主河因淤積抬升排導能力急劇下降等,導致其治理難度較震前更大,更重要的是防控措施針對性差。針對這些問題,本書進行系統研究,包括強震區泥石流不同成因物源起動模式及動儲量評價方法、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致災機理及災害鏈效應、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動力學特徵、強震區高位滑坡型泥石流運動機理及新型攔擋技術、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綜合防控技術、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治標準化技術體系等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本書可供國土、交通、水利水電工程等領域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地質、岩土工程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相關高等院校的教師和研究生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胡卸文//余斌//陳洪凱|責編:陳傑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基本特點及空間分佈
  1.2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成災活動及危害性
  1.3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勘查和治理工程設計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
    1.3.1  特大泥石流勘查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
    1.3.2  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設計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
第2章  強震區泥石流不同成因物源起動模式及動儲量評價方法
  2.1  不同成因類型鬆散物源起動模式及動儲量評價
    2.1.1  崩滑物源
    2.1.2  溝道物源
    2.1.3  坡面物源
  2.2  基於多源遙感方法的強震區高位震裂物源綜合識別技術
    2.2.1  基於光學遙感局部閾值二值化的同震山體震裂物源初步識別
    2.2.2  光學遙感影像多特徵融合解譯高位震裂物源篩查
    2.2.3  基於Dyna-head Yolo v3神經網路的震裂山體物源檢測方法
    2.2.4  基於FPN-rUnet神經網路的震裂山體物源幾何邊界及面積解譯
  2.3  強震區高位震裂物源起動機理及動儲量評價方法
    2.3.1  震裂山體在高靜水壓力下的失穩模式研究
    2.3.2  震裂山體物源動儲量評價模型
  2.4  強震區不同成因鬆散物源儲量評價新技術
    2.4.1  基於多期無人機航測的泥石流物源三維精確量化技術
    2.4.2  泥石流堆積體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技術
  2.5  小結
第3章  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致災機理及災害鏈效應
  3.1  強震區寬緩和窄陡溝道型泥石流孕災模式及起動機理
    3.1.1  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孕災模式
    3.1.2  寬緩溝道型泥石流起動機理
    3.1.3  窄陡溝道型泥石流起動機理
  3.2  強震區寬緩溝道型泥石流致災機理及災害鏈效應
    3.2.1  寬緩溝道型泥石流特徵
    3.2.2  寬緩溝道型泥石流成災機理
    3.2.3  泥石流堵潰放大效應模擬
  3.3  強震區窄陡溝道型泥石流致災機理及災害鏈效應
    3.3.1  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特徵
    3.3.2  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災害鏈致災機理
  3.4  強震區溝道型泥石流多級多點堵潰級聯效應研究
    3.4.1  典型級聯漬決型泥石流特徵分析
    3.4.2  堰塞體失穩判別式構建
    3.4.3  堵塞係數計算方法研究
  3.5  小結
第4章  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動力學特徵
  4.1  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流速特徵
    4.1.1  泥石流內部流速模型實驗
    4.1.2  泥石流內部流速計算模型
  4.2  泥石流大塊石衝擊力模型實驗
    4.2.1  衝擊力計算模型推導
    4.2.2  衝擊力模型實驗
    4.2.3  泥石流大塊石衝擊力計算模型
  4.3  強震區溝道型泥石流堆積體承載能力時空變化特性
    4.3.1  泥石流堆積體固結特性室內模擬實驗

    4.3.2  泥石流堆積體固結沉降實驗結果分析
    4.3.3  泥石流沉積物淤埋固結機理
  4.4  強震區溝道型泥石流磨蝕性能研究
    4.4.1  泥石流磨蝕實驗裝置研製
    4.4.2  泥石流磨蝕實驗結果分析
    4.4.3  泥石流磨蝕機理
  4.5  小結
第5章  強震區高位滑坡型泥石流運動機理及新型攔擋技術
  5.1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運動學特徵及本構模型對比分析
    5.1.1  滑坡運動「載入效應」特徵分析
    5.1.2  顆粒流理論模型
    5.1.3  多模型對比分析結果
  5.2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犁切動力侵蝕計算模型
    5.2.1  動力侵蝕犁切阻力計算模型
    5.2.2  動力侵蝕犁切模型計算實例
  5.3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小口徑組合樁群主動固坡固源技術
    5.3.1  茂縣梯子槽高位滑坡基本特點
    5.3.2  加固方案比選
    5.3.3  小口徑組合樁群拱圈力學特性三維數值模擬
    5.3.4  小口徑組合樁群施工方法及注漿加固效果
  5.4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堆積物樁板排導槽控源固坡技術
    5.4.1  汶川縣燒房溝泥石流基本特點
    5.4.2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樁板排導槽控源固坡技術
  5.5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抗衝擊樁.梁攔擋組合及自複位結構
    5.5.1  高位滑坡型含巨石泥石流抗沖攔擋結構大型物理模擬實驗平台
    5.5.2  高位滑坡型泥石流抗衝擊樁一梁組合結構物理模型實驗
    5.5.3  樁.梁組合結構防治效果數值模擬對比及主要設計參數分析
    5.5.4  樁.梁組合結構損傷特性數值模擬結果對比分析
    5.5.5  兩種自複位裝置結構損傷數值模擬結果對比分析
  5.6  小結
第6章  強震區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綜合防控理念及技術
  6.1  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綜合防控理念
    6.1.1  寬緩溝道型泥石流防控理念
    6.1.2  窄陡溝道型泥石流防控理念
    6.1.3  寬緩與窄陡溝道型泥石流防控理念提煉
  6.2  寬緩溝道型泥石流綜合防控成套技術
    6.2.1  攔-導-排綜合防治技術
    6.2.2  基於泥石流拋程的排導槽設計方法
    6.2.3  泥石流排導槽結構計算方法
    6.2.4  槽底簡化計算方法——反力直線法
  6.3  窄陡溝道型泥石流綜合防控成套技術
    6.3.1  泥石流柔性攔截系統多場多介質耦合計算方法
    6.3.2  泥石流壩前護坦防沖與掏蝕控制新技術
    6.3.3  固源式速排技術
  6.4  泥石流防治工程結構輔助技術
    6.4.1  泥石流排導結構抗磨蝕耐久性設計方法
    6.4.2  泥石流排導槽抗磨蝕結構
    6.4.3  減緩泥石流溝底下蝕輔助技術
  6.5  泥石流淤埋路段及沖失斷道應急通行技術
    6.5.1  泥石流淤埋路段道路交通應急通行技術

    6.5.2  泥石流沖失部位道路交通應急通行技術
  6.6  小結
第7章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治標準化技術體系
  7.1  泥石流勘查關鍵技術問題及研究
    7.1.1  不同成因鬆散物源的精準識別
    7.1.2  泥石流堵塞係數分項取值
    7.1.3  溝域匯水動力條件調查
    7.1.4  溝域粗大顆粒調查
    7.1.5  溝床堆積物最大沖刷深度確定
  7.2  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關鍵技術問題及研究
    7.2.1  攔砂壩設計
    7.2.2  排導槽設計
    7.2.3  停淤場工程系統集成設計
    7.2.4  泥石流新近堆積區應急通行設施設計
    7.2.5  泥石流綠色治理設計
  7.3  強震區典型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評價
    7.3.1  典型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
    7.3.2  泥石流治理工程經驗與教訓
  7.4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控技術示範應用
    7.4.1  應用示範區選址及意義
    7.4.2  應用示範工程建設內容
    7.4.3  研究成果在強震區應用推廣
  7.5  強震區特大泥石流綜合防治標準化技術體系構建
    7.5.1  體系建立依據
    7.5.2  體系主要內容
  7.6  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