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文學研究文摘(2023年總第3輯)

  • 作者:編者:谷鵬飛|責編:吳超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36515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49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刊為中國文學研究論文文摘叢書之第三輯,設有「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五個欄目,以「學術文摘」和「論點摘編」兩種形式對2022年以來中國文學研究領域的優秀論文予以轉載和推薦,並以欄目專家撰寫的「主持人語」作綜述與導讀。入選論文經過欄目組初審、主編複審和同行專家的外審評議,力求在宏富豐碩的年度學術成果中,略其繁博,集其清英,摘選最具問題意識與原創思想的成果匯于一刊,展現中國文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
    本輯「學術文摘」轉載論文60篇,「論點摘編」轉載論文105篇。

作者介紹
編者:谷鵬飛|責編:吳超

目錄
學術文摘
  文藝學(欄目主持:陳曉輝  陳海)
    主持人語
    論馬克思對德國古典美育思想的批判與超越——基於歷史哲學邏輯下的考察  朱立元
    馬克思主義審美需要論及其對文學研究的啟示  傅其林
    「訓詁闡釋學」構想  張江
    從「文本闡釋學」到「物質闡釋學」  張進
    詩學模式/闡釋學模式:生產性文學批評的解讀方法  姚文放
    理性理念如何轉化為藝術形象?——康德藝術理論的現象學闡釋  蘇宏斌
    六藝之變與中國古典學術的生成  王秀臣
    意象創構中的觀物取象  朱志榮
    走向差異共同體的文學文化學  金惠敏
    從虛擬現實到虛擬成為現實——「元宇宙」與藝術的「元宇宙化」  周志強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欄目主持:成明明  邵穎濤)
    主持人語
    麗藻彬彬:關於文學與歷史哲學的思考  張隆溪
    民族特色與時代風格——關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的思考  李琳
    中國文學史上的北游南歸與文化認同  周興陸
    「全觀詩學」論綱  朝戈金
    「詩言志」:從思想建構到教化詩學  過常寶
    從「務反近體」看韓愈文章復古的激進追求  劉寧
    唐代「格詩」體式考原  杜曉勤
    花擔上的帝京:宋代賣花詩詞的都城感知及文學意蘊  周劍之
    從桃源流出的江湖——蘇詩的「江湖」書寫  朱剛
    論宋代書信體類的消長與創新  李貴  張靈慧
    從復古、性靈到會通:劉湯論樂與隆萬間文學思潮的嬗變  李舜華
    明清之際的詞統建構及其詞學意義  沈松勤
    來華耶穌會士羅明堅與中西文學的首次邂逅  陳恩維
    「文和」與「文戰」:東亞詩賦外交的兩種模式  張伯偉
    王國維藏書之來源與批校之書考論——兼釋王國維遺書「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之義  彭玉平
  中國現當代文學(欄目主持:王鵬程  仲濟強)
    主持人語
    尋覓現實主義文學的路標  丁帆
    文學批評如何才能成為「利器」?  吳義勤
    「『而已'而已」及其詩學展開——1927年「清黨」事變后魯迅的沉默與言說  張旭東
    從王景山談到學術傳承  陳漱渝
    文學批評與「文學性」的重建  王堯
    文學編輯的文學史意義——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中心  黃發有
    如何使作品的結構獲得形式感  張清華
    論非虛構寫作中的主體情感與觀念  洪治綱
    被歷史的鋼針碰響:「三一八」、聞一多與《詩鐫》的創立  姜濤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欄目主持:張青  張宇飛)
    主持人語
    《神曲》的托喻問題:寓言、註疏與白話文學  常無名
    洛維特和他的老師海德格爾與歐洲虛無主義問題  劉小楓
    機器能否替代人類?——《克拉拉與太陽》中的機器人敘事與倫理選擇  尚必武
    后倫理選擇時代的科學選擇  蘇暉
    后現代語境下文學創傷書寫何以可能?  趙雪梅
    論現代性的第六副面孔——氣候小說解析  袁源
    當代中俄文學關係研究:從「影響」到「平行」的轉化  董曉

    司各特的文類辯證法——蘇格蘭帝國羅曼司的生成與逆寫  張歡
    《源氏公子最後的愛情》:東方文學經典在西方如何被續寫?  丁莉
    F.R.利維斯在中國的接受與意義  曹莉
  語言學(欄目主持:劉永華  高峰)
    主持人語
    「做」「作」考辨  錢曾怡
    襯字和變文  沈家?
    從副詞獨用現象看位置敏感與意義浮現  方梅
    內蒙古張呼片晉語的入聲調  沈明
    山東、河南方言的?Y?類兒化韻——兼補豫北方言兒化韻的層次  趙日新
    梵漢對音與漢語語音認知  儲泰松  陳雲聰
    古代文獻解讀中的「當代語感干擾」問題  汪維輝
    《韻鏡》學史:分期、研究特點及學術發展趨勢(下)  李無未
    漢語韻律文學史:理論構建與研究框架  馮勝利
    三、四等見系在朝鮮漢字音中的表現及相關問題  麥耘  錢有用
    古文字視野下的《說文解字》  李守奎
    從甲骨、金文看逢氏青銅器與失落的古逢國  張新俊
    上古漢語「諸」的再探討  趙長才
    捲舌音  陳忠敏
    論吉兆話的系屬地位  李錦芳  吳艷
    漢語存在句的主題性徵及主題化進程  王建軍  曾文宇
論點摘編
  文藝學
    傳統觀念介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論建構的具體方式  泓峻
    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的哲學範式與理論旨趣  宋偉
    賽博格女性主義批判——一種馬克思主義的視角  張墨研
    結構民族志與英國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革新  胡小燕
    當前文學批評的要素  王一川
    當下文學理論的功能退化與修復  張政文  陳龍
    文學話語:可能生活的現代性建構  金永兵  王佳明
    文學文本意義生成的知識譜系考察  付昌玲
    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金惠敏
    當代西方「形式意識形態」美學研究的闡釋路徑與價值  段吉方
    從「純意向性客體」到「絕對意向性客體」——論埃科的客體理論及其符號學內涵  盧嫕
    藝術「終結」后的時間錯位——論雅克·朗西埃的審美政治  何健毓
    「言不盡意」的闡釋學意蘊  李健
    中國藝術學的「藝以載道」傳統  韓偉
    「目觀」文化與中國寫人文論的統緒性  李桂奎
    言文之間:漢宋之爭與清中後期的文章聲氣說  胡琦
    腦工終結時代的來臨:通用人工智慧機器生產工藝學批判  劉方喜
    「元宇宙」的發展階段及文化特徵  曾軍
    網路文藝:虛擬與真實博弈下的符號世界  禹建湘  傅開
    可控與不可控之間:短視頻成癮的媒介可供性  晏青  陳柯伶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
    天文分野:文學地理學的思想來源及意義  王洪軍
    中國古代醫療文學研究的關鍵詞及其發展路徑  田恩銘
    文學共同體觀念視野中的「詩騷傳統」與「三大史詩」會通  韓高年
    《春秋》筆削見義與傳統敘事學——兼論《三國志》《三國志注》之筆削書法  張高評
    論中國早期經典的形成  王小盾
    馬融注《禮記》說證偽——兼論馬國翰輯佚本之不成立  孫思旺

    論南朝至唐代「人文化成」文學觀的流行歷史  錢志熙
    唐寫本《世說新書》殘卷考述  寧稼雨
    論初唐敘情長篇詩歌的藝術特徵和詩史意義  楊照
    杜甫晚年的家國情懷與詩歌藝術創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詩歌創作為中心  李芳民
    元稹:自述戀情的嘗試與難題  洪越
    杜牧七律拗峭風格新論  吳晉邦
    《舊唐書》中晚唐人物列傳史源辨析——以《順宗實錄》八傳為中心  唐雯
    《仇池筆記》的成書來源及其價值——以明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為切入點  曾祥波
    自然意象的回歸與江西詩法的轉變  趙鑫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現場勘查與歷史鉤沉  王兆鵬  肖鵬
    宋代軼事小說的文本形態與文體風範  陳文新
    南北融合與元代文壇格局的建構  邱江寧
    《永樂大典》引錄文獻方法考略——以《周禮》為中心  韓悅
    《精忠錄》初刻本的發現及其編纂與流傳  張延和
    「前後七子」並稱與「前七子」塑造之完成——以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為重點  孫學堂
    明晚期文學復古活動中心及話語權力的空間轉換  田明娟
    古代小說研究的「空間轉向」與範式重構  梅新林
    如何凝固流動的文本:中國古代小說整理適用校法四例辨析  李小龍
    頁碼的誕生:中國古籍上的頁碼及其使用  武紹衛
    論紀事性詞題的體制變遷  李成晴
    女性詞的早期閱讀及其歷史認識的形成  葉曄
    詞史、興寄與時代——太平天國戰爭前後詞壇創作的理論自覺  張宏生
    近代文學研究的生活史維度  陸胤
    唐圭璋批評王國維和現代詞派析論  孫克強
  中國現當代文學
    從革命主體論及歷史、現實的辯證關係看《講話》  程凱
    「解詩學」視域下的新詩閱讀問題  張桃洲
    「運動」中的文藝法則——從延安時期「二流子改造」運動看新秧歌劇創演  周維東
    「從延安走來的人」——丁玲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生及其當代闡釋  何吉賢
    「時間開始」與「英雄出世」——《時間開始了》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李楊
    作家傳記文獻搜集與考訂的難題——從穆旦翻譯美國史資料說起  易彬
    「十七年」時期短篇小說理論探析  周新民
    從歌德遺產到「時代精神」——文化政治中的郭沫若、馮至和盧卡奇  王璞
    基層傳播的理論來源與歷史實踐——以20世紀40年代《解放日報》改版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核心  張慧瑜
    《女神》的召喚結構  劉奎
    新世紀詩歌的寫作精神與想象空間  盧楨
    20世紀30年代山東中學國文課堂內外的新文學  劉子凌
    設想「民族」的前提——楊成志雲南調查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民族主義  袁先欣
    「失貞」以後怎樣——論丁玲的「創傷書寫」(1936—1941年)  周港慶
    路遙的「殘酷」人生觀及其文本呈現  韓欣桐
    翻譯、副文本與政治視景——《士敏土》中譯本的30年接受  史葛飛
    花木蘭的姐姐們:抗戰時期歷史劇中的「在家女性」  羅雅琳
    作家與「讀家」的變奏——文學史與閱讀史關係再議  趙普光
    東北·文藝·復興——「東北文藝復興」話語考辨  黃平  劉天宇
    把鬼變成人——論解放區的巫神改造
    理論之爭還是學術職業路線之爭?——20世紀80年代美國反理論運動之反思  陳后亮
    肖像畫與奧斯丁小說中的個人主義意識形態  龔靜
    對立的消解——遠讀作為方法的「左右逢源」  馮麗蕙
    人類世批評話語體系的建構——21世紀西方氣候小說研究面面觀  姜禮福
    20世紀以來英美戲劇文學的後人類向度  陳暢
    複數的獨異性——論南希的存在論及其藝術理念  李三達
    發現中國:啟蒙時期歐洲戲劇的新視野  施曄
    張愛玲「燼餘錄」的日語初譯與昭和前期的災難文化  董鑫
    庫切「耶穌三部曲」對貝克特詩學思想的繼承與反思  張暘
    「陌生人的國度」: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美國文學中的考古、印第安人與空間政治  周銘
    大眾文化與晚清《魯濱孫漂流記》的中國化  石燕
    高乃依《西拿》和《龐培之死》中的「國家理性」話語  高冀
    論「達利特意識」與達利特自傳《剩飯》的批判性書寫  張忞煜
    反烏托邦敘事下的現實隱喻——評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獲獎作品《第二次狗戰》  唐珺
    魏瑪共和國地緣政治文學中的亞歐衝突——以德布林小說《山、海和巨人》為例  張暉
    文士活動與希伯來先知文學研究:成書模式、文學技藝與編纂觀念  張若一
  語言學
    《漢西字典》(1604)音系及其音系性質研究  馬重奇
    漢字音符的特點和作用  孫玉文
    西北方言部分曾梗攝韻母特殊讀音的地域分佈和歷史層次  邢向東  張建軍
    浙西南吳語「雞嗉子」讀音的本字——兼論浙西南吳語模、虞韻讀如魚韻白讀現象  謝留文
    結構方言學對方言地理學的啟示——基於共時結構的詞形分類  黃河
    辭彙語義比較與少數民族語言詞典的編纂——以侗台語的幾組詞為例  陳孝玲  莫育珍
    漢語口語中句法不完整話輪的類型、位置與功能  姚雙雲  田咪
    話題語氣詞的功能及其系統  王?
    形容詞演變為程度副詞的路徑和機制  李小軍  高雅
    語用學研究中的社會問題趨勢及社會性特徵  冉永平
    澳門城市語言景觀的多模態研究  趙學清  劉潔琳
    國際中文教育的當地化問題  李宇明
    漢語學習詞典的元語言問題  崔希亮
    學術漢語辭彙的主要特點及教學策略  張博
    中醫古籍疑難字輯考十則  馬乾  周艷紅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