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震級(精)

  • 作者:劉瑞豐|責編:張平//梁慶雲
  • 出版社:地震
  • ISBN:9787502856434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0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分25章,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闡述清晰,推導了相關的計算公式,給出了不同震級之間的對接關係;介紹了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普通地震(正斷層、逆斷層、走滑斷層)、慢地震、海嘯地震、超剪切地震的地震能量、地震矩、能量震級、矩震級、能矩比、慢度參數等震源新參數的測定方法;針對實際工作需要,介紹了爆炸、礦山地震等非天然地震的震級測定方法,以及歷史地震、地震預警、地震序列的震級測定或估算方法。章與章之間的內容由淺及深、相互銜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震級標度體系。既可作為初學者入門的嚮導,亦可作為專業人員開展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作者介紹
劉瑞豐|責編:張平//梁慶雲
    劉瑞豐,1962年5月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震級測定工作組成員。1998年7—12月在德國格拉芬堡地震觀測中心工作;2000年8—12月在美國地震學研究聯合會數據管理中心工作;2002年7月—2004年6月被美國拉蒙特—多赫蒂地球觀象台聘為兼職研究員;2004—2015年任世界數據中心北京地震學中心主任;1991—1997年任全國測震基本台網技術管理組組長,1998—2014年任中國地震局測震學科技術管理組組長。200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獲中國地震局「新世紀優秀百人計劃」優秀獎,2007年人選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在地震台網建設方面,主持完成了中國地震局的一些重點項目,曾擔任「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路」項目測震分項首席專家、「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大樓及技術系統建設」總體設計組組長、「中國地震背景場探測」項目總工程師、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總工程師等職務,在中國地震局的領導下,與廣大技術人員一起完成了中國地震監測系統升級換代和技術系統集成工作,地震監測技術系統實現了「數字化、網路化」的突破。     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數字地震資料分析處理、震級測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從2001年起與IASPEI震級測定工作組組長鮑曼教授合作,開展了基於寬頻帶數字地震資料的震級測定方法研究,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IASPEI震級標準》的制訂工作。2015年以後,開展了地震能量、能量震級、能矩比等震源新參數的測定方法研究。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36篇,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6次。     在陳運泰院士和許紹燮院士的指導下,2017年5月主持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2017)的制訂工作,建立了我國震級測定與發布的標準體系。

目錄
第一章  震級標度體系
  第一節  震源的複雜性與多種震級標度
  第二節  全球震級標度體系的發展
  第三節  我國震級標度體系的發展
第二章  測定震級的原理
  第一節  地震能量與地震波能量
  第二節  震級的一般形式
第三章  地方性震級
  第一節  里克特震級
  第二節  我國的地方性震級
  第三節  使用寬頻帶資料測定地方性震級
  第四節  分區量規函數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面波震級
  第一節  古登堡面波震級
  第二節  國際地震機構和一些國家的面波震級
  第三節  我國的面波震級
  第四節  面波震級台基校正值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體波震級
  第一節  古登堡體波震級
  第二節  IASPEI推薦的體波震級
  第三節  1s短周期體波震級
  第四節  我國的體波震級測定
  第五節  不同機構測定體波震級的差別
  第六節  面波震級與體波震級的差別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矩震級
  第一節  傳統震級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  震級飽和
  第三節  地震矩與矩震級
  第四節  矩震級的測定方法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能量震級
  第一節  地震能量測定方法
  第二節  能量震級測定方法
  第三節  能量震級測定
  第四節  矩震級與能量震級的對比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其他震級
第九章  不同震級之間的經驗關係
  第一節  古登堡和里克特的震級經驗關係
  第二節  華北地區早期研究結果
  第三節  中國地震台網不同震級的經驗關係
  第四節  中美地震台網不同震級的經驗關係
  第五節  不同震級之間對比結果
  第六節  不同震級的意義
第十章  震級的測定與修訂
  第一節  地震參數的測定過程
  第二節  地震速報與地震編目的實例

第十一章  震源特性與震級
  第一節  震源譜與震級
  第二節  震源模型
  第三節  表示地震大小的兩個物理量
第十二章  地震定標律
  第一節  震級與其他震源參數的關係
  第二節  震級的兩個基本關係
第十三章  慢地震的震級
  第一節  慢地震的觀測與分類
  第二節  慢事件的震級測定
第十四章  海嘯地震的震級
  第一節  海嘯地震的觀測
  第二節  海嘯地震的震級與慢度參數
  第三節  海嘯地震的識別
第十五章  超剪切地震的震級
  第一節  超剪切地震的特點
  第二節  超剪切地震的觀測
  第三節  超剪切地震的震級測定
第十六章  爆炸當量與震級
  第一節  爆炸分類與爆炸當量
  第二節  地下核爆炸
  第三節  化學爆炸
第十七章  礦山地震的震級
  第一節  礦震的監測
  第二節  礦震的震級測定
第十八章  地震烈度與歷史地震的震級
  第一節  地震烈度
  第二節  歷史地震的震級
  第三節  全球歷史地震的震級
  第四節  我國歷史地震的震級
第十九章  地震預警的震級
  第一節  震級估算方法
  第二節  震級估算的相關問題
第二十章  地震序列的震級
  第一節  地震序列的分類
  第二節  餘震的最大震級——巴特定律
  第三節  餘震的衰減——大森定律
第二十一章  地震目錄中的震級
  第一節  中國地震目錄
  第二節  地震目錄中的多種震級
第二十二章  《IASPEI震級標準》及其應用
  第一節  我國的震級測定與《IASPEI震級標準》
  第二節  《IASPEI震級標準》
  第三節  中國地震台網的應用
  第四節  國際主要地震機構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震級國家標準
  第一節  震級國家標準修訂的必要性
  第二節  主要內容
  第三節  技術要點
  第四節  寬頻帶數字地震資料的模擬

  第五節  發布震級的檢驗
第二十四章  震級的社會應用
  第一節  新聞報道
  第二節  地震應急
  第三節  科普宣傳
第二十五章  未來展望——震級回歸能量
  第一節  多種自然現象的強度
  第二節  能量是溝通不同自然現象的橋樑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