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今古學到今古文學(今古學觀念的建構與演變)

  • 作者:貝承熙|責編:汪娜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04667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1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今古學是以漢平帝前確立的正統經籍與不在此列的非正統經籍為基礎發展出的兩種學派;漢代專指今古文經的今古文用例只意味典籍的版本、史錄之別;六朝、隋唐期間,今古學概念由學派差別轉化為文本差別,不辨今古文與今古學兩種概念間的不同。常州學派庄氏叔侄尚未建構今古文學的觀念,劉逢祿開始刻畫今文經與古文經的經史之別,宋翔鳳則認為今古文學出於官學與私學。魏源的今古學是對劉逢祿理論的發展,龔自珍的家法觀是融匯段氏家學與常州學術的成果,陳立則融匯了凌曙的以禮解經與宋翔鳳的今古學體系。廖平的今古學是在陳立與邵懿辰理論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產物,康有為則將這種今古學改造為迎合自身理論的工具。章太炎、劉師培等學者在接納了今文學體系的基本觀念的前提下構建了古文學,最終帶來了今古學的瓦解。

作者介紹
貝承熙|責編:汪娜
    貝承熙,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生,曾獲第六屆首都高校家史徵文一等獎、清華大學學習優秀獎,是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大成國學獎勵基金得主,星火計劃第十三期學員,獲北京市人文知識競賽二等獎、清華大學挑戰杯三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哲學、兩漢經學與中西倫理學比較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對漢代今古學觀念的研究
  第二節  對清人今古文學觀的研究
  第三節  對近代學者今古文學觀的研究
  第四節  本書研究的重點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正統與異端:漢代今古學之爭新論
  第一節  方法之爭與經籍之爭
  第二節  漢儒不視今古學為今古文經之別
  第三節  爭端出於經籍的正統、異端之爭
  第四節  今古學經典劃分的複雜性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史錄與版本:今古文經之別的漢代意義
  第一節  「前三史」中「古文」不均指古文經
  第二節  史錄之別:論同類而不同書的今古文經
  第三節  版本之別:論同書而不同文的今古文經
  第四節  古學經多為古文經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概念的初變:從今古學到今古文學
  第一節  魏晉以後今古學之爭的偃旗息鼓
  第二節  隋唐學者對今古學理解的訛變
  第三節  今古文概念的轉變
  第四節  隋唐理解的延續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常州初非今文學:論庄氏叔侄的今古文觀
  第一節  庄存與:今文經學未曾復興
  第二節  庄述祖:今古文學尚未分判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經典與官私:構築近代今古文學觀的兩條路徑
  第一節  劉逢祿:今古文經的學派紛爭
  第二節  宋翔鳳:今古文學的官私之別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延續與豐富:常州後學的家法源流
  第一節  魏源:劉逢祿體系的推進
  第二節  龔自珍:段氏家學雜以常州家法
  第三節  陳立:劉宋學脈與凌曙禮說的融匯
  第四節  小結
第八章  古典與當代:常州學脈背景下的近代今文學
  第一節  禮制與今古:論廖平今古學觀的清學來源
  第二節  典章與精神:論康有為今古文學說之立意
  第三節  皮錫瑞對劉逢祿學脈的「集其大成」
  第四節  餘響:康、廖影響下的今古文學建構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化用與瓦解:章劉古文學對今古文學的理解異同與立場轉變
  第一節  從重義到尊史:章太炎對今文學思路的暗中採納
  第二節  徘徊今古之間:劉師培的立場更革
  第三節  平議今古:古文後學與今古文之爭的終結
  第四節  小結
第十章  結語:今古學的名實之辨
  第一節  斷裂的今古學概念史
  第二節  家族相似的今古學定義

  第三節  限制今古文學之爭之義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