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物安全威脅防控手冊

  • 作者:編者:(印)S.J.S.弗洛拉//維德胡·帕喬里|責編:王琰//仇志剛//丁瑞|譯者:王征旭//王友亮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43403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7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內容分14章,重點描述了多種細菌類和病毒類生物戰劑的檢測和治療方法,闡述了生物戰劑的類別、傳播途徑等核心內容,並將內容拓展至新一代人工合成生物戰劑、生物製劑的基因組信息等。同時簡要介紹了在生物恐怖威脅下應如何對民眾進行保護的應急預案等。
    本書可供生物安全相關機構的管理人員、臨床檢驗科室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實驗室設計和建設人員等參閱,可作為生物安全、基礎醫學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對生物安全研究感興趣的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印)S.J.S.弗洛拉//維德胡·帕喬里|責編:王琰//仇志剛//丁瑞|譯者:王征旭//王友亮

目錄
第1章  生物戰劑:歷史及現代相關性
  1.1  生物戰劑的歷史
  1.2  生物戰劑的定義
  1.3  生物武器的特徵
  1.4  生物戰劑的優缺點
  1.5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生物戰劑的分類
  1.6  生物戰劑的現代相關性
  1.7  檢測
  1.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細菌類生物戰劑
  2.1  概述
  2.2  戰劑
  2.3  作為毀滅性武器首選的生物戰劑
  2.4  生物戰劑
  2.5  細菌類生物戰劑的獨特性
  2.6  歷史回顧
  2.7  細菌類生物戰劑
  2.8  細菌類生物恐怖事件增多背後的原因
  2.9  識別生物攻擊的跡象
  2.10  細菌類生物戰劑檢測技術
  2.11  細菌生物製劑的武器化對社會的影響
  2.12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作為生物戰劑的毒素
  3.1  概述
  3.2  石房蛤毒素
  3.3  細菌毒素類
    3.3.1  肉毒毒素
    3.3.2  葡萄球菌腸毒素
  3.4  真菌毒素
    3.4.1  單端孢霉烯毒素
    3.4.2  蛇形菌素
  3.5  芋螺毒素
  3.6  河豚毒素
  3.7  植物毒素
    3.7.1  相思子毒素
    3.7.2  蓖麻毒素
  3.8  結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4章  病毒類戰劑(包括新型病毒感染的威脅)
  4.1  概述
  4.2  作為恐怖手段的生物戰劑
  4.3  作為生物戰劑的病毒
  4.4  歷史觀點
  4.5  病毒類生物戰劑
    4.5.1  天花病毒
    4.5.2  流感病毒
    4.5.3  絲狀病毒

    4.5.4  黃熱病毒
    4.5.5  漢坦病毒
    4.5.6  尼帕病毒
  4.6  識別病毒攻擊的跡象
  4.7  病毒類生物戰劑檢測技術
  4.8  病毒類生物恐怖的影響
  4.9  未來展望
  4.10  結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5章  特定生物恐怖戰劑的先進檢測技術
  5.1  概述
  5.2  生物檢測技術
  5.3  免疫學檢測
    5.3.1  免疫層析試驗(ICT)
    5.3.2  斑點滲濾試驗
  5.4  分子檢測
    5.4.1  聚合?鏈式反應(PCR)
    5.4.2  實時PCR(RT-PCR)
    5.4.3  等溫基因擴增分析
  5.5  第二代測序(NGS)技術
  5.6  生物檢測
  5.7  氣溶膠探測技術
  5.8  感測器技術
    5.8.1  基於DNA晶元的感測器
    5.8.2  基於蛋白質晶元的感測器
    5.8.3  免疫感測器
    5.8.4  基於組織的生物感測器
    5.8.5  基於分子印跡的感測器
    5.8.6  納米材料生物感測器
  5.9  儀器技術
    5.9.1  質譜分析法
    5.9.2  拉曼化學成像
  5.10  生物探測器
  5.11  商用生物探測器
  5.12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微流控技術在生物戰劑檢測中的應用
  6.1  概述
  6.2  生物武器
  6.3  與生物恐怖有關的病原體
  6.4  計劃和響應
  6.5  現有的生物恐怖檢測系統
    6.5.1  免疫分析
    6.5.2  蛋白質組學方法
    6.5.3  核酸擴增和檢測方法
  6.6  生物戰劑監測
  6.7  民用生物防禦
  6.8  軍事生物防禦
  6.9  微流控

    6.9.1  微流控類型
    6.9.2  連續流動式微流控
    6.9.3  數字微流控
  6.10  各種可用的平台
    6.10.1  基於核酸的病原體檢測微流控系統
    6.10.2  基於細胞的病原體檢測微流控系統
    6.10.3  基於抗體和抗原的病原體檢測微流控系統
    6.10.4  基於蛋白質/?的病原體檢測微流控系統
    6.10.5  微流控與質譜法聯用
    6.10.6  微流控與熒光光譜法的結合
    6.10.7  微流控與電化學的結合
  6.11  結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7章  場外分析樣本的採集、儲存和運輸
  7.1  概述
  7.2  場外分析
  7.3  樣本採集
    7.3.1  樣本採集程序
    7.3.2  血液樣本採集
    7.3.3  尿液樣本採集
    7.3.4  組織樣本採集
    7.3.5  唾液/口腔樣本採集
    7.3.6  指甲和頭髮樣本採集
  7.4  採樣過程中應採取的預防措施
  7.5  臨床樣本採集的常規指南
  7.6  臨床樣本的包裝
  7.7  樣本存儲
    7.7.1  儲存系統的維護
    7.7.2  樣本存儲前須採取的預防措施
  7.8  收集樣本的運輸
  7.9  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生物戰相關疾病的醫療管理
  8.1  概述
  8.2  細菌類生物戰劑的治療
    8.2.1  炭疽病
    8.2.2  鼠疫
    8.2.3  布魯氏菌病
    8.2.4  霍亂
    8.2.5  類鼻疽病
    8.2.6  兔熱病
  8.3  病毒類生物戰劑的治療
    8.3.1  天花
    8.3.2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8.3.3  埃博拉出血熱
    8.3.4  委內瑞拉馬腦炎
  8.4  毒素類生物戰劑的治療
    8.4.1  石房蛤毒素
    8.4.2  肉毒桿菌毒素

    8.4.3  蓖麻毒素
  8.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生物戰劑防護設備
  9.1  概述
  9.2  生物戰劑的分類及其癥狀
  9.3  接觸途徑和傳播方式
  9.4  為什麼需要防護?
  9.5  體表與呼吸系統防護原理
  9.6  個人防護
    9.6.1  呼吸系統防護
    9.6.2  體表防護
  9.7  集體防護
    9.7.1  獨立庇護所
    9.7.2  綜合庇護所
  9.8  防護水平
  9.9  BWA防護服和面罩的性能要求
  9.10  通過疫苗和抗生素提供保護
  9.11  用於製造IPE的材料
  9.12  可用於保護的最先進產品
  9.13  展望、前景和挑戰
  參考文獻
第10章  環境採樣與生物凈化——最新進展、挑戰及未來方向
  10.1  概述
  10.2  環境採樣
  10.3  基礎設施凈化
  10.4  挑戰
  10.5  未來研究方向
  10.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  生物和毒劑戰爭公約:現狀和展望
  11.1  迫近的危險
  11.2  公約
  11.3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及其審查、困境和現狀
    11.3.1  缺乏共識
    11.3.2  缺乏普適性
    11.3.3  缺乏合規性和相關核查
    11.3.4  實驗方面面臨挑戰
  11.4  公約的未來
  參考文獻
第12章  新一代人工合成生物戰劑:檢測、防護和凈化方面的新威脅和挑戰
  12.1  潛在的生物武器和戰劑
  12.2  新一代生物武器的出現
    12.2.1  二元生物武器
    12.2.2  設計特定基因
    12.2.3  設計特定疾病
    12.2.4  基於基因治療的生物武器
    12.2.5  宿主交換疾病
    12.2.6  隱形病毒
  12.3  合成生物學輔助細菌克隆和噬菌體的全基因組合成

    12.3.1  噬菌體φX174的合成
    12.3.2  重構法合成噬菌體T7基因組
    12.3.3  使用最少的基因組合成生殖支原體和絲狀支原體克隆
  12.4  合成生物學輔助天然或嵌合病毒的全基因組合成
    12.4.1  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合成
    12.4.2  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合成
    12.4.3  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合成
    12.4.4  HIVcpz的合成
  12.5  病毒基因組的體外包裝
    12.5.1  dsRNA病毒基因組包裝機制
    12.5.2  dsDNA病毒基因組包裝機制
    12.5.3  體外包裝病毒基因組的實例
  12.6  生物戰劑檢測:方法和挑戰
    12.6.1  微生物培養
    12.6.2  流式細胞術
    12.6.3  細胞脂肪酸的分析
    12.6.4  基於PCR的檢測
    12.6.5  免疫學法
    12.6.6  新一代測序
    12.6.7  生物感測器
    12.6.8  生物探測系統
  12.7  新一代生物製劑的防護:方法和挑戰
    12.7.1  嵌合病毒或設計病毒作為研究疾病發病機制的候選病毒
    12.7.2  嵌合病毒作為重要候選疫苗
  12.8  凈化程序:方法和挑戰
  12.9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  生物戰劑的基因組信息及其在生物防禦中的應用
  13.1  概述
  13.2  BWA的基因組信息
    13.2.1  細菌
    13.2.2  病毒
    13.2.3  毒素
  13.3  基因組信息在生物防禦中的應用
    13.3.1  生物戰劑疫苗的設計與研發
    13.3.2  了解生物戰劑病原體的毒力和耐葯機制
    13.3.3  生物戰劑的環境監測
    13.3.4  潛在生物戰劑的鑒定和表徵
    13.3.5  針對生物戰劑的新化學實體設計與開發
    13.3.6  對傳染病過程的理解
  13.4  結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14章  保護民眾免遭生物恐怖影響的規劃
  14.1  概述
  14.2  提高警惕性
  14.3  對「生物防護」系統的需求
  14.4  生物恐怖的未來危險
  14.5  CRISPR/Cas系統的使用
  14.6  生物監測的存在

  14.7  新型疫苗的研製
  14.8  潛在威脅
  14.9  挑戰
  14.10  技術發展
  14.11  疫苗生產改進
  14.12  生物防禦機制與學說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